第3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顆質地既不像螢石,又不像珍珠的夜明珠,雖然直徑只有兩厘米多一些,但是其價值已經遠遠高於其餘八件加起來的價值了。甚至比之元青花和雍正粉彩瓷也絲毫不遜,甚至猶有過之。縱然是傳聞中,慈禧太后隨葬的那兩顆夜明珠,質地和光輝估計也不過如此而已。到此時,青小藝和餘生都有些明白,他們買到這個紫檀大料所制的首飾提箱,絕非一般的宮嬪或者格格所能有。雖然手提箱和首飾上沒有任何標記。

  青小藝輕聲道:“這些首飾雖然沒有標記,但是都非凡品。若是父親在世,或許還能從其做工與籍檔典籍中,查出這個首飾提箱原主的身份。但是如今,恐怕卻難了。當年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先後進入北京,幾乎將北京城自永樂帝開始數百年珍藏的寶物一掃而光。”

  青小藝這麼說,是因為當年元朝的蒙古貴族,在見大勢不可挽回,撤回蒙古草原時。在自己的都城大都放了一場大火。將其近百年收集的中原典籍和文物,燒得一乾二淨。而自此之後,北京便無大的天災人禍。自朱棣遷都北京後,北京便開始恢復元氣。即便是滿清皇朝入主北京城,也沒有大肆破壞原來的建築和文物。直到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先後進京,北京城才又遭浩劫。

  當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其實和日本人也有些關係。在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人戰敗後,日本人動用積累數十年的情報積累。使得李鴻章和清廷之間的消息往來,盡皆被日本人探知,談判自然失敗。賠償的白銀不但讓日本人從此有了支撐國內發展的資金,而且,清廷也丟掉了一個國家的臉面和尊嚴。

  當西方各國發現,連日本這個維新沒有幾年、國力孱弱的小國,都能欺負一下清廷的時候,清廷的孱弱無力便暴露無遺。此時的西方人,雖然知道清朝已然不是當了世界幾千年老大的強盛王朝。

  但是。自洋務運動開始後,中國初步引入各種西方近代文明成果。包括蒸汽機、先進的鐵甲艦船等等,一八四零年的戰爭,雖然讓西方人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但是此時全世界的白銀,還有大部分集中在中國。數千年積累下的財富砸下去,清廷很快便擁有一些近代化的軍隊,和一支當時在世界上都能排得上名號的艦隊。即北洋艦隊!

  有了這支北洋艦隊,西方列強再想進入中國便不是那麼容易了。所以,在清廷的外交和軍事的雙重努力下。中國人的處境實際上實在好轉的。如果當年的李鴻章指揮得當,又或者後來的戊戌六君子能認清形勢,將維新變法於無聲無息中進行,著意改善生產,並支持掌握權柄的慈禧,中國未嘗不會走上君主立憲制的道路。

  而若是中國在近代的發展中走上這條道路,憑藉此時還算雄厚的積澱。未嘗不會像後世八十年代般,飛速的發展起來。近代的世界格局也會完全不同。

  但是,北洋艦隊在李鴻章的避戰之中全軍覆沒,中國在短時間內,再也不可能打造出一支強大的海軍。並且,給日本人的巨額賠款,也讓清廷傷了元氣。而此後的戊戌六君子,雖有報國志向,但是操之過急。不懂得隱忍的道理。

  在扶植光緒帝的時候,觸怒手握權柄的慈禧。一八九八年,戊戌變法開始。百日後,便遭到慈禧的鎮壓。百日維新的領導者康有為和梁啓超因為在海外有些關係,便即逃亡離開。

  而宮斗達人慈禧卻認為此舉是外國列強想要剝奪自己權柄的徵兆。並且,甲午戰爭後,清廷暴露出的孱弱,讓列強紛紛覺得清廷是塊味美可口的肥肉。紛紛提出各種開放港口,租界地皮等等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惹得自以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慈禧大怒!

  隨後,慈禧便借義和團的勢力打壓洋人,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

  而慈禧此人,雖然聰明且宮斗經驗豐富,但是看待世界大勢的眼光卻不行。在近代史上頻出昏招,把清廷的家底敗得精光。當年北洋水師出征時,恰逢慈禧六十大壽。動用白銀數十萬兩。如果這筆錢拿出一半,給北洋水師再添兩艘主力戰艦,那麼甲午戰爭便絕不會輸。

  而若是當年的慈禧在甲午戰爭後,能爭取到康有為和梁啓超維新派的支持,並以她的名義支持維新變法,那麼以她的權柄和勢力,中國的維新的速度恐怕不可估量。且不說追上歐美各國,數十年後碾壓日本還是不成問題的。如此,慈禧不但不會大權旁落,而且歷史形象怕是和英國的伊莉莎白或者維多利亞女王也差不了多少了。學習武則天自己登基也不是不可能。

  可惜,慈禧看不清大勢。該隱忍的時候不隱忍,不該隱忍的時候瞎隱忍。在清廷勢不如人的時候,還主動挑惹列強,給了西方各國最好的出兵藉口。而在甲午戰爭中得了大便宜的日本人則是最跳的那一個。

  一九零零年六月,大沽口炮台失陷。一九零零年六月二十一日,清廷向各國宣戰並在北京貼出懸賞擊殺洋人的榜文。七月十四日,八國聯軍付出不到一千人的代價,攻陷天津。隨後集結軍隊。準備進攻北京。

  到了八月中旬,天津已經集結了八國聯軍共集結軍隊一萬八千餘人。其中,有俄軍四千八百人,主要由印度人和香港及威海衛華人組成的英軍三千人,美軍二千一百人,主要由越南人組成的法軍八百人,奧軍五十人,意軍五十三人。而日軍則足足有八千人之多,幾乎相當於英俄奧意聯軍的總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