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洛杉磯愛樂樂團的音樂聲響起後,台下交頭接耳的人群便安靜了下來。對於好萊塢這些明星而言,在音樂會上竊竊私語,是一件很丟身份的事情。然後便聽見一曲悲憤而蒼涼的歌。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裡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裡有我的同胞,

  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九一八,九一八!”

  “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脫離了我的家鄉。

  拋棄那無盡的寶藏,

  流浪!流浪!

  整日價在關內,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

  哪年,哪月,

  才能夠收回那無盡的寶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麼時候,

  才能歡聚一堂?!”

  餘生安排的第一首歌,是《松花江上》。後世的語錄中,曾經有過這樣一句話:“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兩個師的兵力!”

  日本人入侵中國,雖然是從甲午戰爭就開始了,但是,給近代中國人印象最深的,卻還是九一八事變。一夜之間,由於老蔣的不作為,中國人丟了三個省。而且,居然沒有宣戰!

  而且,日本人的入侵,造成了大量的東北難民南下流亡,進入關內(山海關)。而難民的慘狀,則是中國人有目共睹。至此,日本人的獠牙露出中國人陡然猛醒。中國人正經八百的抗日戰爭,自此開始。當然,老蔣還沒有開始。

  這首《松花江上》,是一九三五年,作曲家張寒暉,在西安親眼目睹東北流亡難民衣食無著,家破人亡的悽慘情景,有感而發,創作出來的。歌曲的前半部分,是以難民口吻敘述的是東北三省的家鄉。

  而後半段,情緒陡然急轉。父母不在,家破人亡!只剩下居無定所,舉目無親的慘狀。

  唱歌的人,是餘生從青魚中餐館的員工里選拔出來的。現如今的青魚中餐館,已經突破了五十家分店的大關,朝著百家分店進發。每家分店中,至少有數十個在美國定居的華人華裔。加起來便有數千人之多。其中嗓音優秀,並且愛好唱歌的,至少有百人之多!

  餘生在經過阿爾弗雷德.瓦倫斯坦提醒後,發現在美國,即會英語也會漢語、並且受過一定教育的人才,居然大部分都是自己手下的員工。這些員工的收入與美國同工種的工人相比較,算是極高。所以,愛好的東西也廣泛。

  餘生心念一動,便在青魚中餐館中選拔出百十個嗓音還不錯的。而其中,對美聲唱法有了解的,居然也有幾十個人之多。其中六個,還是地方小歌唱團的正式成員。有過演唱經驗。

  於是這六個人的薪水被餘生整整提高了一倍。剩下的近百人,也提高了三成之多。這一百餘人,這一個月的時間內,什麼都不用干,只需要把歌練好就成!

  這些被選中的在美華人華裔,雖然有的是第一代移民,親眼見過日本人在中國的暴虐行為,有的只是第二代移民,並沒有親眼見過日本人的可惡。但是,中國人的傳承中,父母輩的人生經驗極為重要,自然而然的也聽說過日本人的惡劣行徑。

  餘生精中選優,定下的十幾首抗日歌曲,又極為有感染力。在唱過幾遍之後,這些華人華裔,便都有了同仇敵愾之心。不用餘生催促,訓練的便賣力認真了起來。

  經過一個月的訓練。這個草創的歌唱團居然在唱這十幾首抗日歌曲時,唱的還不錯。雖然水平不高,但至少不算丟人了!

  這一曲唱得星辰淚落,天地動容。一遍中文一遍英文唱完,居然有幾個女星在台下聽得掉下淚來。其他的美國人也心有同感。

  倒不是說美國人對中國有多了解。只是這首《松花江上》恰恰切中了這個時代美國文化中的兩個痛點。一個是美國人對家庭的依戀,另一個就是美國人對日本人的憎恨。

  美國人對家庭的依戀,源於宗教。美國人對日本人的憎恨源於珍珠港。雖然具體原因與中國人不同。但是,這種人性重視的東西卻是共通的。所以,美國人體察出中國人家破人亡的悲切,和對日本的憎恨也是理所當然。

  而且,這還有一個代入的問題,有一些美國人不僅將中國人的情境代入到自身,如果,日本人踏上美國本土,那麼……隨即便不敢往下想,日本人在中國的暴行人盡皆知,在美國也多有報導。這種事情還是不想的好,美國人實在不能接受自己或者自己在意的親人也有此境遇。

  這一曲《松花江上》唱罷,還沒等餘生說些什麼,設立在舞台下一角的捐款箱內的鈔票和支票,便明顯增多。有餘生熟悉或者不熟悉的明星或者各大公司的職員,陸續從座位上起身,走到捐款箱前,投入自己的一份心意。無論多少,都有人派發給他們一份精美的感謝信。

  這是餘生讓青小藝早已準備好的東西,上面用漂亮的漢字和英文花體字,寫著餘生的謝意。並保證這筆捐款的具體明細會所有對持有感謝信的捐款人公開,以保證這筆錢全部用於為中國的抗日戰爭換取所需物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