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到此時,距離第五大道青魚中餐館旗艦店開業,還不到兩個月時間。而餘生手中的分店,已經達到二十家之多!而這二十家分店,基本上占據了美國所有比較繁華城市中最繁華的街區的一處店面。並且,招納到的華裔勞動力便有數百人!一時間,青魚中餐館居然成了中國菜在美國的代言人。

  受此影響,其他在美國做生意的中餐館的生意也明顯好了起來。此時,美國人才驚訝的發現,但凡是中國人,好像沒有不會做菜的!中國菜的獨特味道,和中國人無所不吃的精神,似乎是這個文化和其他文化有所區別的重要標誌之一!

  以至於,當幾個中國人在被一個小鎮的美國人誤認為是日本人而排斥的時候,居然會說:“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真的是中國人!不信的話,我們可以給你們做酸辣土豆絲!你們別不信啊!水煮魚我也會做!”

  然後這幾個中國人在美國人將信將疑之下,麻利的做出一桌子的中國菜。隨後,這一個小鎮上的美國人對他們的態度大改。不但友好,而且很客氣的問他們:“你們可以每個星期幫我們做兩次中國菜麼?”

  “……?”

  “給你們免一半房租……”

  “沒有問題!原料自備,想吃什麼儘管說……”

  隨後,動靜越鬧越大。一九四三年三月一日,宋美齡在紐約市政廳發表演講。尋求美國民眾的同情與美國政府的支援。衣著華美,氣質出眾。帶著美式口音的英語流暢至極。

  “(中國國土)遭人侵占已五年半,此誠為事實,但余願奉告諸君,雖感痛苦,但依然能忍受,蓋吾知美國人民與吾人站在同一戰線,吾人皆了解美國之同情、善意及友誼。如吾人認為僅孤獨作戰,而作戰目的僅為中國,則余願坦白承認中國或已非復今日面目,而已被征服矣;吾人感覺正義必能存在,且知美國必認識並感覺其危險性。”

  三月二日,宋美齡又在美國麥迪遜廣場為一萬八千餘美國聽眾演講。又道:“在此世界戰爭中,吾人不惜犧牲吾民族之精華,並犧牲吾人所有之一切,以期有貢獻於此次大戰爭而建立一自由正義之世界。余為此言,實因余感覺應將今日中國人民之思想,與思想所依據之民族性奉告諸君。”

  宋美齡的這一番演講,盡顯其氣度。但如同許多上流社會人士一般,所做和所說大都不太一致。既不提中國是為何在其枕邊人的帶領下國力日漸衰落且打了好幾年仗都沒有宣戰的,也沒有提四大家族對於中國經濟的掌控與壓榨,更沒有提自己珍藏的、在後世價值數億人民幣的翡翠首飾。

  而且,宋美齡的演講稿忽略了一點。美國人不太喜歡中國式思維中,那些抽象的東西。比較喜歡具體可見的東東。譬如說:“我想我該回家吃一口瑪麗做的南瓜餅”或者“我喜歡思考的時候喝咖啡”這種細節上的東西。即便是在奧斯卡頒獎儀式上,這麼說也不會被認為是丟人。而且還會博得很多人的好感。

  而似乎歐美人都比較適應這種思維。對比口吃的喬治六世在一九三九年發表的那篇著名的國王的演講和宋美齡的演講稿,便很容易看出其中的差異。

  更何況,歷史被餘生這個穿越眾添上了一抹顏色。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已經成為“中國人都會做好吃的中國菜”了。所以,在宋美齡演講過後,一個記者招待會上,有個美國記者便滿懷善意的問道:“宋女士,您會做中國菜麼?”

  “……?”宋美齡和其智囊團從來沒想過美國記者會問這種問題。

  幸而美國記者善意的接了一句:“現在在美國流行的青魚中式快餐非常好吃,而且,我們發現,似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是會做菜的!所以,美國人都想知道,在中國國內也是如此麼?宋女士會在為國為民的同時照顧家庭麼?平日會做菜麼?”

  幸好宋美齡機智,從做菜這件事情說開去,把做菜這件事情引道中國人的家庭觀上去,然後由家至國,又說回到抗日救亡的主題上去。

  雖然這件事情有驚無險,不過,由於是海外華人的事情。所以,資料和相關的情報還是被送到了老蔣的桌案上。老蔣略微翻了翻,有些生氣:“娘希匹,這個餘生真能鬧騰!”

  當然,餘生對於委員長的評語和這件事情一無所知。畢竟這是幾個月以後才會發生的事情了。他現在正忙著和人談判呢!

  *********

  兩更奉上,並感謝書友@文山人的推薦票!也謝謝其他給本書投過推薦票或者以其他方式支持過本書的書友!繼續求推薦,求收藏哈……

  第一百三十八章 柯達(一)第一更

  和餘生談判的,是柯達公司派來的一名女子,三十餘歲的年紀,名叫卡斯特。身材和容貌都極其養眼,所以青小藝會時不時的給兩個人端來水果或者咖啡。

  在後世數位相機大行其道的時候,但凡是手機,就會有攝像頭。除非是專業從事攝影的,很少會有人買一台需要衝洗膠捲的照相機。而用膠片拍攝的電影,也岌岌可危。當數碼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電子便將完全代替膠片和膠捲。所以,在後世,曾經不可一世的膠片帝國柯達,只能以破產告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