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是,此時的西方,並不理解中國人的性格。中華民族能在五千年中延綿不絕,並不是因為會侵略其他民族,中華民族對外族的包容與忍耐力令人吃驚。而是因為以農業為根基的文明,與生俱來的勤奮。

  而與此同時,中華民族也並不會容忍外族的侵略,以及所謂的“領導”。所有曾經對中原虎視眈眈的民族,匈奴、鮮卑、突厥、蒙古、滿清,無論是否入主中原,不是逐漸消亡,就是被中華民族建構起來的華麗文明所同化,從無例外!

  到頭來,中華民族的主人從來都是自己。

  日本學者也逐漸發現了這一點。所以,在日本準備侵略中國之前,制定的策略便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入侵,而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諸多方面的全面入侵。妄圖消滅並代替中華文明。

  所以,日本軍隊在進入中國後,不但有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而且在消滅原有中華民族遺存的時候,逐漸的將日本國內的一些東西移植過來。興辦日本學校、建築日本民居、喬遷日本居民。

  直到日本人占據的,已經威脅到了西方列強的生存空間,二者的矛盾才爆發開來!並且,此時西方諸國,也已經陷入與德國的糾纏交戰中,特別是英法兩國。實力大幅削弱。在遠東想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只能以溫和的態度對待中國本土的勢力與民眾。

  在日本人進占上海後,大量的難民湧入上海租界中。租界當局對難民的手段並不激烈,不能算是縱容,但也算得上中立。大量的難民被上海市各界組織的救濟委員會、上海慈善團體聯合救災會、國際救濟組織、各地同鄉會收容。當然,還有更多的難民當局無暇顧及,但相比以往,態度已經算是好了許多。

  自然裸露的河岸與人行道之間的距離極短,餘生不過是走過十幾步路,便已踏上人行道。馬路寬闊,槍聲響起,又是半夜,街上除了幾輛偶爾飛馳而過的汽車,一個人都沒有。

  槍聲越來越近,雖然稀疏凌亂,卻連續不斷。顯然是有一場槍戰就在左近。餘生判斷著槍響的方位與密集程度,閃身進入一條狹長的里弄中。

  這裡顯然與槍聲響起的位置有一定的距離。餘生並不敢沿著黃浦灘路行進,畢竟在如此寬闊的街道上,隱藏行跡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他沒有身份證明,沒有親朋好友,也沒有具體住所。無論是被巡捕房發現,還是被日本人發現,都不會有好下場。

  只是事情並不按照餘生的預想發展。他進入的這條里弄與另一條里弄,呈十字狀交叉。進入里弄前,他聽見槍聲明明是大約隔了兩三個街道。路還沒走到一半,槍聲卻離他越來越近了!

  並且,前方的十字路口,有腳步聲傳來。密集的腳步聲。餘生已經來不及迴避。向前,會正好撞上迎面而來的人。向後,距離黃浦灘路已經有數百米的距離。一旦被人發現,就是槍靶子的命運。

  而左右儘是三層高的上海民居,無法攀爬。有兩三道鐵門鎖的結實無比,連老鼠都進不去。

  餘生慢慢後退,不過十幾步,便有一群西洋人拐過十字岔路,朝著餘生所在的街道迎面跑來。身上還穿著巡捕房的制服,手中拿著槍。

  這群西洋人看見儘量把身體藏在暗影中的餘生,大叫一聲,舉起手槍就要射擊。餘生大叫幾聲後世被應試教育千錘百鍊過的英語:“I‘mChinese!Don‘tshot!I‘mChinese!別開槍,我是中國人,不是小日本!”

  並舉起手來,做投降狀。巡捕房的幾個西洋人互相看了一眼,覺得衣著這麼悽慘的不太可能是最近趾高氣昂的日本人,便放下槍,用中文問道:“你是中國人?你會說英語?”

  “沒錯!我是中國人,我學過英語!”

  “那你趕快逃命吧!日本特務正在追我們!如果發現了你,他們也絕不會放過你的!”

  話還沒說完,幾個西洋巡捕的身後,便有槍聲響起。一個剛和餘生說了兩句話的西洋巡捕被子彈擊中,摔倒在地上。不過倒是沒有擊中要害,那個西洋巡捕一陣痛呼,破口大罵。其他的幾個巡捕和餘生紛紛就地臥倒,或尋找能隱藏自己的位置。

  摔落的手槍正好落在餘生面前,居然是德國一九三二年新式的毛瑟——就是後世抗日神劇中俗稱“盒子炮”的東西。能連發二十響。

  餘生毫不猶豫,舉槍還擊。這一世的他原本並不會用手槍,不過後世的他,可是半個軍迷。對槍械的了解,算不上專業,卻也比普通人多一點點。大學軍訓時,更得教官看好,比旁人多了些練槍的機會。

  而後世的餘生,在應試教育的磨練下,難免有些近視眼和散光,槍法無論如何也有限的很。而這一世的餘生,從小練武,眼力與反應速度練得精準而快速。況且,常年練拳,手臂的力量和腕力驚人,手槍後坐力的影響較小。這一出槍,便是三發連擊。居然擊中兩個尾隨而來的日本人。

  幾個西洋巡捕見狀,精神大振,大叫道:“上帝保佑!哈利路亞!中國人,請你和我們一起撤退!”

  撤退唯一的困難就是地上躺著的那個西洋巡捕,有西方養尊處優的男子共同的毛病,那就是——胖!雖然在身材高大的前提下,並不能算是胖的出格,但兩百多將近三百斤的重量總還是有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