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女子最後的願望,便是要他活下去。

  余勝對已經沉眠於大地之中的葉輕語說:“雖然這只是我的前世,但是我會聽你的話,好好活下去。余勝這個名字不好,兩世為人我都沒有什麼勝利可言,所以,以後的我,將叫做餘生。”

  “至愛從此逝,海上寄餘生。看著繁華燈火,看這幢幢建築,看這只在後世照片中見過的和平女神像模糊的輪廓,我便能猜到,此處已然是上海灘,是十里洋場。這裡是淪陷後唯一的孤島,有殺之不絕的日本人。不過你放心,我不會拼命的,我會在這裡好好活下去……”

  餘生拜別葉輕語,便急速離開。他的身體被冰冷的江水不知浸泡了多久,雖然挖坑時的活動讓他的身體已經活動開,有熱力從體內散發出來。但衣衫依舊潮濕,身體疲憊至極,極端需要溫暖與食物。

  並且,他並不確定此處是否有人巡邏。連續幾個小時無人從此經過,是他的幸運,但並不是正常現象。一定有什麼事情發生!

  餘生將衣衫和容貌儘可能的收拾得乾淨利落,便向租界內走去。他聽見遠處有槍聲傳來。

  上海租界由來已久,自前清開始,至日本人侵占上海,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一八四五年,前清蘇松太兵備道官慕久與英國領事巴富爾公布《上海土地章程》,設立上海英租界。隨後,列強紛紛入駐上海灘。

  一八四八年,美國人在虹口設立美租界。

  一八四九年,在上海縣城與英租界之間,法租界建立。“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著名警示牌,堂而皇之的立在租界之上!堂而皇之的豎立在中國的土地上!

  當時的西方,在入侵東方後,或許是出於害怕報復的心理,提出了著名的“黃禍論”。成為十九世紀最著名的極端民族主義理論。矛頭指向亞洲,指向清末已經衰弱的中國。

  提出“黃禍論”的西方人,用歷史上自我的失敗,作為當下侵略亞洲的理由。他們認為歷史上曾有三次危及西方生存的“黃禍”。

  第一次“黃禍”發生在公元4世紀到公元5世紀之間。自從西漢初,匈奴人被漢人擊敗後。匈奴人便一蹶不振。

  到了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附漢稱臣,逐漸被漢民族的血脈融合掉。

  而東漢聯合南匈奴擊敗北匈奴,迫使部分北匈奴西遷。西遷至歐洲的匈奴人對羅馬帝國不斷征伐掠奪。而被漢民族擊敗的北匈奴,相對於羅馬人而言,仍然算得上強大!

  致使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衰敗,間接造成了西羅馬帝國滅亡,使當時的歐洲人聞風喪膽。號稱“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將歐洲人抽打的痛楚無比。

  被漢族擊潰的殘餘部落,成為西方人的勁敵。

  第二次“黃禍”發生在公元11世紀至公元12世紀。

  五胡亂華的分裂結束。隋朝統一中原,而對中原虎視眈眈的突厥人分裂成為**和西突厥。

  他們仍然沒有占據中原,被強大起來的漢民族歷史上最強大的封建王朝,唐王朝滅亡!突厥一族,只剩下部分西突厥部落西遷至西亞,建立了多個國家和王朝。西突厥人對東羅馬帝國的征伐引發了十字軍東征,最終西突厥建立的奧斯曼帝國滅亡了代表西方古典文明的東羅馬帝國!

  並且,這些突厥人在歐洲生存了下來,並日漸繁盛。如果有人對奧斯曼這個名字不太熟悉,那麼,奧斯曼土耳其這個名字,想必會如雷貫耳!

  被漢族擊潰的殘餘部落,又一次,成為西方人的勁敵。

  第三次“黃禍”發生在公元13世紀。

  由拔都率領的蒙古軍隊,第二次西征在攻占布達佩斯後,前鋒攻至維也納附近的諾伊施達。

  蒙古軍隊主力渡過多瑙河,攻陷格蘭城之後,窩闊台去世的消息傳來,拔都為了爭奪汗位而被迫東歸。

  此時的蒙古部族極為強大,三次西征為蒙古人建立了史無前例的巨大王朝。印度、中國、俄羅斯,這些如今世界上領土面積排得上號的國家,在那個時候,都只不過是這個巨大王朝中的一員而已。

  另外有一種說法,就是蒙古族的西征給歐洲帶去了黑死病。這種傳染病蔓延之迅速,致死率至高,至今仍然讓人望而生畏。人一旦感染後,便無法救治。而從發病到死亡,通常只有半天的時間!

  根據今天的估算,當時在歐洲、中東、北非和印度地區,大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口因黑死病而死亡。大約有兩千五百萬人!

  直到肥皂被發明之後,黑死病才逐漸消失。在黑死病逐漸消失後,歐洲人的宗教桎梏大大減輕。人文思想復甦,文藝復興萌芽初露。

  正是因為這些歷史劇變,西方人在發現清政府無比孱弱的時候,在成功的將清王朝變成半殖民地國家後,仍然對中國有著隱約的警惕。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標語,在極盡鄙夷之能事外,還有那麼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疏遠與警惕!

  並且西方人從日本成功的變革中,發現中國變革並強大起來的可能。

  一九零二年九月二日,威廉二世在致尼古拉二世的信函中說:“二千至三千萬受過訓練的中國人,由六個日本師團加以協助,由優秀、勇敢而仇恨基督教的日本軍官指揮,這個前景默察起來是不能不讓人焦慮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