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在看起來他們的確是勝利者,可實際上呢?他們僅僅只是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而已,在經濟上,資源上,依舊要落後於英法,而德國迫切的想要增加他們的實力,同時不惜將禍水東引,目的是什麼?不言而喻。

  但是對於德國人這種拿潛在的隊友擋刀的事情,還是引起了中華帝國方面的不滿的,特別是王思銳,他本就沒有在意德國人在之前的種種惡跡,雖說在合作上坑了對方一把,但只能說是雙方各有所需,算不上誰坑誰。

  德國人的算盤打的挺響的,但別人也不是傻子,英法美等國一時被德國人給迷惑了眼睛,但是王思銳作為當事人,會被德國人給迷惑嗎?你德國人想看我們在俄國戰場拼殺,消耗實力,我們中國人又何嘗不想看你們去廝殺,然後由我們來坐收漁翁之利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但是像德國人這種為了達到目的而不計一切的方式,還是很讓人討厭的。

  於是,王思銳下了一道很喪心病狂的命令,先是送俄國工程師們離開工廠,讓他們返回德國,反正該學習的也都學的差不多了,讓他們一直呆在這裡也不是個事。而這次這些人的離開,中國方面可就不管了,你想怎麼走就怎麼走,沒必要告訴我,我也沒必要給你打掩護,你德國既然做出了這種事情,那就別怪我不講情面了。

  而另一方面,在德國工程師離開之後,所有工廠全部停產,對野豬坦克的生產線進行全面的改造,只保留一條生產線用於生產備件,改造過後的生產線,加上新建立的生產線,年產量大約在兩千台坦克左右,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後面還要生產更多的坦克,以及步兵裝甲車等車型,這個數量可是極為龐大的。

  所以,對於工廠的目標,是未來三年內達到年產坦克兩千台,自行火炮一千台,步兵裝甲車一萬台。除了坦克和自行火炮稍微有點難度以外,步兵裝甲車基本沒有任何的問題。

  步兵裝甲車的生產難度並不算高,安裝上一台二號坦克的發動機,它的裝甲只需要抵擋75毫米步兵炮即可,它的重點在於速度和防護,對於活力方面沒有任何的要求,只要求配備一挺防空機槍即可,其餘的火力可以在裝甲側面開鑿射擊孔,由內部的士兵來臨時擔任火力手。

  而這項研究幾乎沒有任何的技術壁壘,畢竟坦克都已經研究成功了,又有一型裝甲車的研究製造經驗,直接根據新的要求進行整體改造就行了。步兵裝甲車的研究速度可謂是一天一個進度,預計年底的時候差不多就能定型,工廠廠房正在建設,只等研究成功之後就可以製造配套的機器設備。

  只需要一年的時間,他們就能夠整建制的裝備部隊,而一旦裝備了步兵裝甲車,在配備上少量的自行火炮,那麼真正意義上的裝甲師就已經算是齊活了,而那個時候,他們所發揮出的戰鬥力也將是更加驚人的,用銳不可擋來形容都沒有一絲的問題。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以為中華帝國的底牌就這麼點的話,那麼只能說明你已經out了,自行火炮,尚未命名,被內部稱之為二號坦克,裝甲步兵車,這些其實只是其中的一種殺手鐧而已,空軍,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殺手鐧。

  雖然空軍對地攻擊效果不如步兵,但是任誰都無法忽略空軍的重要性,偵察,轟炸,格鬥,運輸,當然還有更重要的空降兵,這些哪一個不是殺手鐧?

  與此同時,陝西呂梁西部的無人山區內,這裡的一側為研究所的研究區域,幾公里以外是新建設的工廠,一座年產量達三千架的工廠,當然,這個只是理論最大設計產能,以目前的設備和工人質量而言,每年能夠生產五百架飛機就算不錯了。

  就這還是因為現在的飛機很簡單,並不像後來幾十年的飛機那麼複雜,需要的科技含量那麼高,如果是後世那樣的話,王思銳派出去的留學生能這麼輕易的就學成嗎?

  像研究這種東西,越早成功的機率就越大,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行業的規矩,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設計,一旦你的理念領先於他人,那麼你的理念就會成為行業規矩,所有人都必須要按照你的理念去設計,去學習,這也增加了他們的研究難度,而你這邊卻會越來越輕鬆,一樣的道理。

  現在的航空工業才剛剛起步,這些留學生們去學習的時候,飛機甚至都還不能穩定的待在空中,在這種情況下,只要能夠解決飛機的滯空能力,就已經算是世界領先的了,所以,培養自己的航空人才這很難嗎?一點也不難。

  在研究所的後部,有一座臨時搭建起來的小木屋,四周有嚴密的部隊進行守衛,任何沒有得到允許的人,都不准靠近,即便是內部的人,在沒有得到基地最高指揮官的同意下,也不准離開這裡半步。

  而這座基地的最高指揮官,則是萬金油王林,沒錯,就是那個曾擔任特種部隊總教官的王林,也是王思銳的貼身侍衛。

  常年跟在王思銳的身邊,有一些重要的事情什麼的,王思銳也總是習慣性的教給王林去做,最主要的還是王林的悟性很高,深得王思銳的欣賞,所以,在特種部隊進入正軌之後,王思銳便將王林調回了身邊,轉而開始給他灌輸空軍的概念,等王林學習的差不多了,能夠對王思銳的問題應答如流了,王林便來到了這裡,成為這座基地的最高指揮官,而這座基地包含了研究所,工廠,以及這座空軍學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