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表面上看,七國聯盟有可能再次形成聯軍的趨勢,可實際上王思銳還是很容易打破他們的聯盟的。

  而真正能夠給自己產生威脅的,也就俄國人和日本人,以及聯軍的海軍。

  當然了,這一切都只不過是國際上的一些紛爭罷了,真正最難的還是國內。

  兩個朝代的更迭,絕不是一時半會兒的就能完成的,這中間指不定要有多少人等著出手呢。

  王思銳統治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手下各個部門的人手也都算是差不多了,可實際上還是有很大空缺的,特別是一些崗位上的官員根本就無法適應王思銳的思路,他們還是抱著之前的思想去執政,這些都是問題。

  「國內各個部門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就算是有,也只是小問題。長江以北地區,是最穩定的區域,那裡將會是我的大本營。而南邊各省目前還不太穩定,加上蒙古,西藏,以及那遙遠的新疆,都有可能成為不確定因素。」想到這裡,王思銳猛然搖了搖頭,連連自我安慰道:

  「罷了,世上哪有那麼好的事情?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不也是這樣?只要穩住了大本營,將南方各省建成自己的大本營,然後在抗住洋人的壓力,頂多三年,他就能收復全部的華夏國土。而俄國的遠東大鐵路好像是到16年才正式通車的,等他們修完以後,自己也有足夠的實力去擊敗俄國人。

  至於列強幹涉,哼哼,來吧,真以為俺王思銳是吃素的不成?小日本和俄國人加一塊頂多也就能派二十萬人過來,就連他們自己能不能支撐住後勤都是另一說。而第二軍就有二十八萬八千人,除去駐守各地的,到時候再從京城這邊調兩個師過去,在人數方面漢軍依舊會占據優勢,而火力方面,王思銳根本就不擔心。那兩支練了一年的部隊,也該拉出來練練手了。」

  260:最後的準備

  一個團體想要控制一個政權,那麼很容易,你只需要占據著幾個重要的位置就可以了,但是想要推翻一個政權,那麼難度便會增加數倍,甚至是數百倍。

  替代清朝,王思銳所需要準備的事情不可謂不多。

  儘管前面的三年時間裡,他無時無刻都在準備著,可是當這一刻真的到來的時候,王思銳才發現,原來還有那麼多東西都沒有準備。

  而原本王思銳是沒有打算這麼快的就替代清朝的,可最近以來的一件件事情,加上列強對於華夏的干涉力度越來越大,這迫使了王思銳不得不儘快的進行這一步。

  而最近幾年時間裡,王家,也就是王思銳的那個便宜家族,一直都在按照王思銳的要求,大肆的囤積石油以及橡膠。

  當然了,隨著王思銳的崛起,也就意味著王家必須要跟上王思銳這架戰車,於是乎,王思銳也就理所當然的接過了祖父的位置,成為了王家的家主。

  對於這個家主之位,王思銳倒是沒有太多的什麼感覺的。

  會議室里,坐著目前王思銳手下的幾位重臣,其中有被王思銳當作未來總理來培養的王士珍,還有目前的炮兵總指揮段祺瑞,財政部長齊站元,交通部長詹天佑,大清銀行行長喬致庸等等。

  經過了幾年的發展,炮兵的發展規模可謂是最小的,不過如今的炮兵也算是鳥槍換炮,其中一百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就有近百門,五十毫米口徑以上的更是多達三百門。

  這些火炮都被集中在了段祺瑞的手下,用來進行大規模的炮火支援,

  除此之外,各個部隊還裝備了不少的迫擊炮,步兵有了自己的支援性火炮,理論上說,炮兵的作用應該小了才對。

  可是對於這些集中起來的火炮,王思銳卻是一點也沒有放鬆,他可是很清楚,集群火炮在未來幾十年的戰場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如果不是自身實力不足的話,王思銳甚至還想組建更多的炮兵師。

  「洋人今天找我了,這件事情我想你們也應該都聽說了,七國代表,呵呵,好大的陣勢。

  他們要求我們將部隊撤回到長江以南地區,並且在下個月月底之前支付當期的戰爭賠款,並且接受他們的監督,對漢軍進行裁軍。

  多麼堂而皇之的理由啊!說起來也很是威風八面,就好像我們華夏,是他們的後花園一樣。

  我只回答了他們一句話,在華夏的歷史上,我們從未向敵人真正的低過頭,哪怕一次!」王思銳看著眾人,說道。

  下面幾位重臣也是紛紛點頭附和,其實上午照會的內容他們早就知道了。

  不僅僅知道了王思銳在照會上直接大發雷霆,甩手離開的事情,同樣的還知道了洋人已經惱怒不堪,甚至放言出來要讓王思銳後悔。

  可是他們並沒有人感到害怕,因為他們沒有任何理由去害怕。

  漢軍的強大,早已給他們帶來了足夠的信心,至少在陸地上,他們是不懼怕任何洋人的。

  「我們已經忍了幾十年了,可是那些洋人卻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壓迫著我們的底線,一次又一次的抽光我們的血液,讓我們無法生存,只能依靠著他們,成為他們的奴隸,成為他們的附庸。

  在我們華夏的歷史上,這是從未發生過的恥辱,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恥辱,也是子孫後代們的恥辱。

  我不想幾十年後,我們依舊還要看著洋人的臉色過日子,我不想幾十年後,我們的後代還像今天這樣只能去跟洋人委屈求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