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魯登道夫

  戰爭與人——

  《戰爭史研究叢書》序

  對戰爭事務稍有了解的人,都背得出克勞塞維茨《戰爭論》中的金句:“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延續。”倘若我們對照德文原著,就會發現這個說法並不確切。克勞塞維茨的本意是,戰爭是政治交往“混合以另一種手段”(mitEinmischungandererMittel)的繼續。它至少包含兩層意旨:其一,戰爭這種存在與政治緊密相連,甚至可以說是最大的政治;其二,戰爭還包含超然於政治之外的“另一種手段”,它神秘莫測,深入人性的最底層,難於訴諸言說。

  無人能確定人類第一場戰爭發端於何時。它早於農耕文明,早於部落社會,甚至早於“戰爭”這個概念本身。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西方傳統中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伊利亞特》和第一部政治史《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都是關於戰爭問題的,而中國春秋戰國時的百家中也有“兵家”一門。不朽的希臘人修昔底德還著重指出,戰爭是一種如此巨大的運動——一種力量和財富的頂峰在其中漸趨消耗殆盡的運動,它的對立面“和平”則是一種靜止。

  我們應當這樣理解這種運動:當一場戰爭開始後,所有日常生活的規則、範疇、組織和秩序都會退場,由戰爭本身來充當至高無上的立法者。最驚人的勇氣、最可貴的忠誠、最殘忍的暴虐、最廉價的犧牲,都會在其中一一展現,並一次次地超越自身。當我們簡單地把人視作理性的支配物、視作“文明”的代表者時,戰爭以最怪異的方式提醒道:還存在著差異如此之大的“另一種手段”,並且不受控制。也正是在這種不受控制的非常態中,我們重新獲得對人之可能性的認識,並將其應用到作為“常態”的和平狀態中。無怪乎托爾斯泰要以這樣一組二元對立的概念作為他最偉大作品的標題——《戰爭與和平》。

  《被遺忘的較量》相關資料 序(2)

  與這種“可能”相對,我們也從戰爭中看到了人之“不可能”。精明的戰略算計往往為突發的偶然狀況所破壞,未來失敗的陰影時時隱匿於當下勝利的榮耀中。“禍患積於忽微,智勇困於所溺”;而人們依舊不肯放棄駕馭它的努力。戰爭如同最宏大的希臘悲劇,在最激烈的碰撞中展現命運之無常,人之偉大與渺小。按照克勞塞維茨的說法,暴力-激情、不確定性-偶然性(“摩擦”)、政治目的-理性規劃乃是三位一體的,它們共同構成戰爭之神的全貌。此時之人則有如親見耶穌的羅馬百夫長,於敬畏中油然嘆出:“我亦是權下之人。”

  戰爭是這樣一種“可能”與“不可能”的混合體,以至於我們不可能脫離它來理解人類生活的整體。相反,只有對戰爭事務進行廣泛的研讀,才能獲致關於人類生活的完整知識。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從第一期《戰爭史研究》面世到現在,已然七年矣。七年前,國內民間軍事刊物的開創人陳朴先生為戰研厘定了辦刊主旨與題材特色,即以歷史眼光與人文關懷為出發點,在關涉技術、戰史、人物、戰略等戰爭問題諸層次文章的撰述中,增進讀者對軍事和歷史研究的興趣,尤其要杜絕簡單化、片面化的“唯軍事論”、“唯武器論”思維。有賴於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及海量新資訊的流通,特別是海內外民間軍事愛好者依託電子社區展開的廣泛交流討論,《戰爭史研究》在贏得一批忠實讀者的同時,自身的辦刊質量也不斷地再上台階,躋身於國內有影響力的軍事歷史類書刊之列。

  慮及戰爭研究在西方史學界尤其是歐洲政治史研究領域的重要性,而我國在這方面的探索尚處於起步階段,《戰爭史研究》也將相當一部分注意力放到世界範圍內的戰爭與衝突歷史上。針對中國讀者興趣濃厚的近代中日關係及日本海軍發展史,戰研推出了“明治以來的日本與日本海軍”系列連載,詳盡地敘述舊日本海軍的裝備、戰略、其與國家政治的關係及興衰演化的全過程,反響熱烈。而由戰研首創的“近世的小國與戰爭”專題文章,圍繞近兩個世紀以來衝突多發的敏感國家與地區(如南斯拉夫、伊朗、以色列等),從軍事視角檢視這些地區的歷史變遷,縱論與之相關的內政、外交、經濟、民族、宗教等諸種要素,在增進讀者閱讀趣味、開闊歷史眼界的同時,也使人推古及今,獲致“窮存亡之際,通興衰之變”的功效。

  《被遺忘的較量》相關資料 序(3)

  《戰爭史研究叢書》,精選《戰爭史研究》創刊七年來較有代表性的文章及專題,依內容的不同編為七卷:三種小國戰爭專題及《塞爾維亞的輪迴》是戰研“近世的小國與戰爭”系列文章的精選,從巴爾幹、波斯灣講到東北亞、南美洲,其中“近世的泰國與戰爭”、“近世的海地與戰爭”等章節為國內首次刊載。《歐洲最危險的男人們》是近世歐洲幾位傳奇軍人的傳記,國內讀者耳熟但未必能詳的“阿拉伯的勞倫斯”、法國海軍上將達爾朗等均列入其中。《被遺忘的較量》屬於“歷史群像”系列,對納粹黃金、原子彈發明、1944年華沙起義等軍事史上極富傳奇性但又疑竇重重的事件做了詳盡的敘述和分析。《武神與將軍》則是國內第一部專門的“二戰”時期德國內部抵抗運動史。閱讀過這一百餘萬字的選文後,相信讀者會對歷史上的戰爭有一番全新的觀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