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頁
內閣大臣聽了韓非的一番話,又是興奮又是憂慮,興奮的是若能徹底解決北胡之患,那將是造福千秋萬代的大功績,憂慮的是此事真的能夠實現嗎?
「陛下有此雄心壯志,是大明百姓之福,臣等都願意為此奮鬥,但大明立國不久,國力並不充實,此時並不是解決北胡的最佳時機呀,若是此時出兵干預塔塔爾部和乃蠻部之爭,激起北胡諸部聯合反對朝廷就麻煩了,畢竟朝廷還未做好與北胡全面開戰的準備!」
「諸位愛卿,統一北胡之地是大明長期戰略,會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逐步實施,目前採取的策略有兩條,一是朝廷給予優惠政策和提供保護以吸納更多部落歸順朝廷;二是通過強悍的武力震懾試圖挑戰朝廷的部落。朕意欲出兵救援塔塔爾部,就是出於此點考慮,至於說是否會引發大明與北胡諸部的全面戰爭,這個可能性暫時很小,大明沒有做好準備,北胡諸部同樣沒有做好準備。」
韓非望了沉思不語的內閣大臣一眼,又道:「塔塔爾部不同於其他各部,不僅是因為該部一向忠於朝廷,更主要的,該部是朕早先布下的統一北胡的棋子,是整個北胡戰略的重要一環,此次塔塔爾部危機正好可以作為大明實行北胡戰略的起點!」
內閣大臣聞言都是一震,疑惑的相互看了一眼,由杜雲代表眾人問道:「陛下對塔塔爾部做了怎樣的部署?」
韓非淡淡說道:「順義王趙敏是朕的妃子,趙敏之子是朕的兒子,經過這幾年的清理,塔塔爾部內掌權的頭人都是心向朝廷的人!」
這個消息是個重磅炸彈,內閣大臣都醒悟到韓非在當初出使北胡之地就布下這個棋子,這是何等周密的布置。
杜雲奏道:「陛下,塔塔爾部首領順義王是大明皇妃,塔塔爾部等於就是大明領地,大明出兵保護皇妃理由充足,北胡其餘各部沒有理由反對,老臣贊成出兵!」
「臣等也贊成出兵救援皇妃!」其餘大臣也相繼表態。
韓非頷首道:「朝廷出兵不僅是救援塔塔爾部,而且要通過征剿乃蠻諸部聯軍,展現大明的強悍軍力,以震懾其餘各部!此戰過後,大明軍隊不再回撤了,就駐紮在當地!」
「陛下,大漠路途遙遠,軍需供應困難,若想保證大軍供給,這耗費太大了!」
「初期確實耗費不小,後面就降低了,而且對於大明國家戰略來說,這點耗費是值得的!」韓非平靜地說道:「大軍駐紮當地不僅是象徵大明對當地的主權,同時要保護派遣過去的勞工築城,大明有水泥這個神器,修築一座雄城耗費不了多少時間,等城池修築好了,再以城池為依託,修路連通漢地,如此一來問題就解決了!」
「陛下聖明!」杜雲激動地說道:「有了城池的保障,大明攻守兼備,就能穩固對當地的統治了!」
「杜國丈說得不錯,有了城池,再移民充實,內地商賈也會蜂擁而至,北地和漢地就沒有什麼不同了。同樣的道理,在大明軍隊控制的地方,再擇地修築城池關隘,連城一片,逐步推進,時機成熟了就設置縣府,派遣官員治理,對當地牧民進行漢化,若干年後,北患自然消除!」
「陛下聖明!陛下此舉不僅解決了歷朝歷代的北患,也為大明開疆拓土萬里,功在千秋!」內閣大臣興奮的拜伏恭賀。
韓非淡然道:「此舉若能成功,不僅僅是朕的功業,也是諸位愛卿的功業,朕與諸位愛卿一起為此奮鬥吧!諸位愛卿回去後,立即籌劃此事,為了達到一戰立威的效果,此次出兵援救塔塔爾部就以神機營為主力!」
「遵旨!」
這時,殿外侍衛忽然進來稟報:「啟稟陛下,嶺南行省大明海軍八百里急遞!」
「快宣!」海軍收複流求之戰的戰報總算傳來,韓非心裡也有些激動。
一名海軍信使進殿稟報:「啟稟陛下,大明海軍已經攻占流求島,殲滅了島上海盜和倭寇勢力五萬餘人,陣斬海盜頭目紅鬍子,俘虜了倭寇頭目平原一郎!」
「好,海軍收複流求,不負朕望!」韓非又對內閣大臣道:「諸位愛卿,流求島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必須儘快築城設置縣府穩固統治!傳旨,設置流求宣撫司,從各部抽調官員充實流求宣撫司,任命海軍軍師藍羽為流求宣撫司宣撫使,主掌築城設置縣府事宜!」
流求的收復,順利打開了海洋戰略的局面,韓非對北胡戰略的開啟更加充滿了期待。
(本章完)
------------
第四百七十章 一戰定乾坤
塔塔爾部首領順義王趙敏獲悉乃蠻部聯合周邊諸部,意欲攻擊塔塔爾部,非常捉雞。塔塔爾部的實力這些年確實大幅提升,但更多的是反映在財富上面,對部落人數、可戰兵勇提升不是很多。儘管因為從大明朝廷獲得了優良裝備,部落戰鬥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能夠打敗乃蠻部,若想打敗乃蠻部和周邊諸部聯軍,還是力不從心。
趙敏清醒的認識到了這一點,獲悉不利消息後,第一時間向大明皇帝韓非發了一封告急信,同時也動員整個部落力量,積極備戰。如今塔塔爾部的美好生活,誰也不願放棄,得知諸部聯軍意圖對塔塔爾部不利,整個部落都是同仇敵愾,積極響應趙敏的號召,集結起來準備抗擊侵略。
草原上一向信奉強人政治,弱肉強食是很尋常的事,塔塔爾部族人這些年依靠著大明朝廷的恩惠,生活越來越富裕,對周邊部落越發有優越性。如今一向被塔塔爾部族人瞧不起的周邊部落,竟然聯合起來攻擊塔塔爾部,在塔塔爾部族人眼裡分明就是因為妒忌,是無法容忍的惡劣行為。
「陛下有此雄心壯志,是大明百姓之福,臣等都願意為此奮鬥,但大明立國不久,國力並不充實,此時並不是解決北胡的最佳時機呀,若是此時出兵干預塔塔爾部和乃蠻部之爭,激起北胡諸部聯合反對朝廷就麻煩了,畢竟朝廷還未做好與北胡全面開戰的準備!」
「諸位愛卿,統一北胡之地是大明長期戰略,會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逐步實施,目前採取的策略有兩條,一是朝廷給予優惠政策和提供保護以吸納更多部落歸順朝廷;二是通過強悍的武力震懾試圖挑戰朝廷的部落。朕意欲出兵救援塔塔爾部,就是出於此點考慮,至於說是否會引發大明與北胡諸部的全面戰爭,這個可能性暫時很小,大明沒有做好準備,北胡諸部同樣沒有做好準備。」
韓非望了沉思不語的內閣大臣一眼,又道:「塔塔爾部不同於其他各部,不僅是因為該部一向忠於朝廷,更主要的,該部是朕早先布下的統一北胡的棋子,是整個北胡戰略的重要一環,此次塔塔爾部危機正好可以作為大明實行北胡戰略的起點!」
內閣大臣聞言都是一震,疑惑的相互看了一眼,由杜雲代表眾人問道:「陛下對塔塔爾部做了怎樣的部署?」
韓非淡淡說道:「順義王趙敏是朕的妃子,趙敏之子是朕的兒子,經過這幾年的清理,塔塔爾部內掌權的頭人都是心向朝廷的人!」
這個消息是個重磅炸彈,內閣大臣都醒悟到韓非在當初出使北胡之地就布下這個棋子,這是何等周密的布置。
杜雲奏道:「陛下,塔塔爾部首領順義王是大明皇妃,塔塔爾部等於就是大明領地,大明出兵保護皇妃理由充足,北胡其餘各部沒有理由反對,老臣贊成出兵!」
「臣等也贊成出兵救援皇妃!」其餘大臣也相繼表態。
韓非頷首道:「朝廷出兵不僅是救援塔塔爾部,而且要通過征剿乃蠻諸部聯軍,展現大明的強悍軍力,以震懾其餘各部!此戰過後,大明軍隊不再回撤了,就駐紮在當地!」
「陛下,大漠路途遙遠,軍需供應困難,若想保證大軍供給,這耗費太大了!」
「初期確實耗費不小,後面就降低了,而且對於大明國家戰略來說,這點耗費是值得的!」韓非平靜地說道:「大軍駐紮當地不僅是象徵大明對當地的主權,同時要保護派遣過去的勞工築城,大明有水泥這個神器,修築一座雄城耗費不了多少時間,等城池修築好了,再以城池為依託,修路連通漢地,如此一來問題就解決了!」
「陛下聖明!」杜雲激動地說道:「有了城池的保障,大明攻守兼備,就能穩固對當地的統治了!」
「杜國丈說得不錯,有了城池,再移民充實,內地商賈也會蜂擁而至,北地和漢地就沒有什麼不同了。同樣的道理,在大明軍隊控制的地方,再擇地修築城池關隘,連城一片,逐步推進,時機成熟了就設置縣府,派遣官員治理,對當地牧民進行漢化,若干年後,北患自然消除!」
「陛下聖明!陛下此舉不僅解決了歷朝歷代的北患,也為大明開疆拓土萬里,功在千秋!」內閣大臣興奮的拜伏恭賀。
韓非淡然道:「此舉若能成功,不僅僅是朕的功業,也是諸位愛卿的功業,朕與諸位愛卿一起為此奮鬥吧!諸位愛卿回去後,立即籌劃此事,為了達到一戰立威的效果,此次出兵援救塔塔爾部就以神機營為主力!」
「遵旨!」
這時,殿外侍衛忽然進來稟報:「啟稟陛下,嶺南行省大明海軍八百里急遞!」
「快宣!」海軍收複流求之戰的戰報總算傳來,韓非心裡也有些激動。
一名海軍信使進殿稟報:「啟稟陛下,大明海軍已經攻占流求島,殲滅了島上海盜和倭寇勢力五萬餘人,陣斬海盜頭目紅鬍子,俘虜了倭寇頭目平原一郎!」
「好,海軍收複流求,不負朕望!」韓非又對內閣大臣道:「諸位愛卿,流求島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必須儘快築城設置縣府穩固統治!傳旨,設置流求宣撫司,從各部抽調官員充實流求宣撫司,任命海軍軍師藍羽為流求宣撫司宣撫使,主掌築城設置縣府事宜!」
流求的收復,順利打開了海洋戰略的局面,韓非對北胡戰略的開啟更加充滿了期待。
(本章完)
------------
第四百七十章 一戰定乾坤
塔塔爾部首領順義王趙敏獲悉乃蠻部聯合周邊諸部,意欲攻擊塔塔爾部,非常捉雞。塔塔爾部的實力這些年確實大幅提升,但更多的是反映在財富上面,對部落人數、可戰兵勇提升不是很多。儘管因為從大明朝廷獲得了優良裝備,部落戰鬥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能夠打敗乃蠻部,若想打敗乃蠻部和周邊諸部聯軍,還是力不從心。
趙敏清醒的認識到了這一點,獲悉不利消息後,第一時間向大明皇帝韓非發了一封告急信,同時也動員整個部落力量,積極備戰。如今塔塔爾部的美好生活,誰也不願放棄,得知諸部聯軍意圖對塔塔爾部不利,整個部落都是同仇敵愾,積極響應趙敏的號召,集結起來準備抗擊侵略。
草原上一向信奉強人政治,弱肉強食是很尋常的事,塔塔爾部族人這些年依靠著大明朝廷的恩惠,生活越來越富裕,對周邊部落越發有優越性。如今一向被塔塔爾部族人瞧不起的周邊部落,竟然聯合起來攻擊塔塔爾部,在塔塔爾部族人眼裡分明就是因為妒忌,是無法容忍的惡劣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