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突然這笑聲卻被一陣如雷的馬蹄聲蓋了過去。

  “這麼晚了,怎麼會有大隊騎兵?前面不是只有輔兵了嗎?”

  有一個稍微年長的士兵正在靠在牆垛上,於是腰上使勁,蹭起來向後一看。

  “敵襲,敵襲!”

  士兵眼尖,在黑夜中通過滿天的火把看到遍野全是騎兵。

  大宋哪有這麼多的騎兵,因此這名士兵喊了兩聲,聲音便因為恐懼而發緊的再也吼不出來。

  火堆旁的士兵們一彈而起,齊齊放眼望去,黑夜裡那火龍來的好快,剛開始還只是如豆之火,象一條火蛇,轉眼肉眼就能見到火把上焰苗的跳動,那火蛇變成了巨型火龍,張牙舞爪地奔騰過來。

  幾名士兵面面相覷,發一聲喊便奔下寨去,有向軍營報信的,有回家中收拾細軟的,也有去尋藏身之所的。

  驚醒後的前哨守兵,一見前方亂如星火,急急向雄關報信,士兵們本就宿醉未醒,人數不多且又是臨時招募的河北軍,見王坪被縛在馬上,更是兵無戰心,蕭斡里剌架著幾隻雲梯和鐵鉤,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前哨寨拿下。

  打馬進寨,蕭斡里剌見天色還未放亮,不禁仰天長笑,將喪門棒狠狠砸向大門,象是提前敲響了大宋王朝的喪鐘。

  南岸發生如此之大的變故,早將北岸西軍將士驚動,數股西軍想從浮橋過來接應,卻被弓弩射得寸步難行,不多時十幾座浮橋便被遼軍付之一炬。

  後路一斷,北岸五萬精銳西軍便陷入了絕境,三位主將在北岸也吵得天翻地覆。

  姚古主張立即回兵渡過白溝,將南岸奪回來,不然五萬士兵無糧,不出幾天便會喪失戰鬥力。

  韓世忠也主張回師,但卻提出不由白溝退回,而是秘密運動到霸州,益津關方向,渡河後可於辛興宗合兵一處,大有希望收復白溝。

  曲端則認為應該向前急攻,然後向西進兵。易、涿二州是怨軍地盤,肯定不會遇上太多抵抗,到時向南退回宋境,向西可取西京也可回陝西五路,向北再探燕京都能遊刃有餘。

  老種經略不在前線的弊端終於體現出來,姚古雖然官職大過曲、韓二人,但卻沒有足夠的威信壓服他們。

  三人吵得聲嘶力竭,卻誰也不服誰,最後佩劍都拔了出來。大有架勢要分兵而行,各走各的陽關道。

  都是沙場宿將,知道天一亮前面的蕭干肯定要返身回攻,遼軍的退守現在真相已經大白,那是誘敵深入。

  可惜三人還沒吵完,對面號角聲起,奚軍已經開始布陣,看架勢要和西軍決一死戰。

  三人大眼瞪小眼,腹背受敵是為兵家大忌,蕭干一旦纏住西軍,無論是向前還是向後都是不易,步軍一旦陣容散亂,被前後遼騎突襲衝鋒,就算兵仙在世,也無力回天。

  看著有些混亂的軍營,再看著漸亮的天色,曲端長吸一口氣,撥劍大叫:“固守待援。”

  “現在,也只能希望辛興宗的鄜延軍了!”

  世事無常,最不被看好的鄜延軍,卻有可能成為戰役的勝負手。

  原本童貫和蔡攸一到河間府,就兵為東西兩路,東路軍以楊可世守白溝,西路軍以辛興宗守范村。

  第四十一章 戰船示威

  戰死的將軍是少數,爭功的將軍卻是多數,一看到前線戰事順利,蕭乾的奚軍擋不住西軍的猛攻,大部份將領都生出了別樣心思。

  特別是姚平仲帶著本部人馬直接就衝到白溝去看敵情,還提出了奇襲燕京的計劃後,後方各路人馬都想上來分點軍功。

  辛興宗也算是比較靠向太尉的西軍將領,眼見西線無戰事,駐守易、涿二洲的怨軍還借道給突襲兵團,於是積極向太尉建議去霸州駐防。

  童貫如何不知手下大將的用意,眼見勝利在望,自然也不阻止,於是辛興宗帶著鄜延軍進駐霸州,也就是益津關。

  霸州比雄州還接近遼境,辛興宗眼見遼兵勢弱,也想尋機打上幾仗撈點軍功,但又怕接戰不力,要是被趕到後方,北伐之功可就半點也沾不上了。

  在患得患失的心理作用下,辛興宗乾脆按兵不動,守好霸州,坐等到時多少能分些軍功。

  希望辛興宗知道南岸的戰況後,率兵從東面西進,北岸的宋兵一部份阻擊蕭干,一部份南下合擊,也許能收復白溝,打通宋軍撤退之路。

  韓忠世同樣失去了爭吵的欲望,說完這句話就排兵列陣去了。

  只留姚古呆坐在椅中,心中後悔不已,早知道就去雄州看那幫人的眼神,總比困在這裡要好上許多。

  ……

  “為什麼要將這些船隻排得整整齊齊放下河去?”

  白溝河南岸,打掃完戰場後,遼兵歡天喜地收拾著戰利品,蕭斡里剌臨走之前吩咐部下,將所有繳獲的戰船都棄入河中。

  這個荒唐的命令讓遼軍上下都迷糊萬分,只覺得蕭大人一定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

  但這是蕭斡里剌下的嚴令,無論理不理解都要執行,違者軍法從事。

  事實上蕭斡里剌本人也不理解,但這是晉王臨走前下達的命令。

  要說到遼國的救世主,也就只有晉王與林牙兩人了!

  蕭斡里剌腦海中還浮出一道倩影,她應該也有救世的本事,只是晉王護妹心切,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讓她領兵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