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和詵一聽正合其意,只覺這楊統制不愧為西軍先鋒大將,為人謹慎作風硬郎,不禁對這次大戰多了幾分期待。

  高世宣跟在兩人身後問了一句,“聽說最近從燕雲地區渡過白溝河前來歸附的漢人很多?”

  和詵一聽這話,臉上閃現喜色,“遼國那個皇帝大失民心,對女真一敗再敗,遼境是民怨沸騰,渤海人、室韋人起義不斷,就連奚族人也不似以前那般齊心了。”

  楊可世點點頭,“燕雲地區多是我漢族子民,被異族統治了上百年,如今遼國內亂不已,想必是很希望投奔回大宋的懷抱。”

  和詵長嘆一聲,“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聽了這句詩,三人心中都有些沉重,對燕雲地區的漢族,這些領兵大將心中都是有著幾分愧疚。

  從太祖開始,當時征戰天下的名將強兵,沒能拿下燕雲實是憾事,如今借這東風,所有將士恨不得早日殺進燕京,將異族人趕回山海關、居庸關以北,重現漢唐風采。

  前線視察了一圈,楊可世、高世宣對前線的布防相當滿意,楊可世說道:“明天由我們西軍接防,讓河北軍回去休整一下,明天過年能回家就准一天假,不能回家的就在營地中樂呵一下吧。”

  看著和詵臉上感激的神情,楊可世繼續說道:“我們先鋒軍習慣了,就在陣地上過年,種帥他們估計過完年就會全速趕來。”

  和詵想了一想,忍不住還是問了一句。

  “聽說監軍換人了,由童太尉與蔡宣撫監軍?”

  楊可世大手一揮,“朝政之事不由我等軍人操心,不管是誰來監軍,我等都要戳力齊心,打敗對面的遼人,儘快將燕雲地區的漢人解救出來。”

  和詵雖然連聲稱是,但心中那份擔心卻怎麼也揮之不去…

  燕京奚王府中同樣也是喜氣洋洋,大紅燈籠、金杯銀盞、瑪瑙玉石將府第點綴得象燕京中的寶石,其耀眼的程度甚至超過了內城皇廷的風采。

  不過王府大堂內卻端坐一群身穿甲冑的將軍,肅殺之氣瀰漫,主座中的晉王也是金鎧在身,那戰袍上的金龍跟頭盔上的烈陽相和,看上去金光閃閃宛如天神。

  “各位,明天過年了,母妃提議你們大家一起去內城快活一天。”

  一聽此言,堂下噪聲一片,一名將軍站了出來。

  “晉王,宋兵已經在白溝河作出不少挑釁之事,我等守土有責哪裡還有心思去內城玩樂。”

  眾人定睛一看,卻是大石林牙手下第一悍將蕭斡里剌,這人在契丹族武力排前五,一桿喪門狼牙棒不知拍碎過多少頭顱。

  聽說當年護步答岡之戰,蕭斡里剌跟金國大將完顏色克大戰八十回合後將其殺敗,主將完顏婁室將自己的帥旗向後退了三里以避其鋒。

  雖然那場大戰遼國敗了,蕭斡里剌在側翼的勇猛作風卻從此聞名全軍。

  晉王自然也非常看重這員猛將,聞言笑了一笑,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讓人感覺那幅白牙象是玉石所制,閃爍著晶瑩的光澤。

  “我想宋人過年也不會前來挑釁,玩樂幾天後,接下來就該是血腥的戰鬥,諸位都是我大遼柱石,這次決戰關係到我大遼存亡,以後再想輕鬆一下估計也不能夠了。”

  蕭斡里剌聞言嘿嘿一笑,“晉王,不若由為將挑一隊人馬,去對面沖它一衝,讓他們過不上好年,聽聞楊可世是西軍第一戰將,我早就想會他一會。”

  楊可世雖然未曾與遼軍交過手,但遼國與西夏是姻親,自然知道西軍虛實。

  “蕭斡里剌,你情報落後了,現在西軍第一高手不是楊可世,而是綽號“雷神”的種彥崇。”

  聽得大石林牙之言,蕭斡里剌按住腰間佩劍,“管他雷神還是瘟神,總之膽敢侵我疆域,我喪門棒早就急不可待想飲敵人的鮮血。”

  一席話說得座中眾將眼神發亮,耶律大石見狀離座而起。

  “奚王尚未開口,你等在這裡胡言什麼,明日之前我軍不得妄動,我與晉王、奚王早有破敵良策,西軍雖是大宋精銳,在某眼中不過是烏合之眾,遲早都是刀下之鬼。”

  蕭干聞言一拍椅背站起身來。

  “林牙早有謀畫,如此我就將四軍盡數交你指揮,燕京城內所有兵馬齊遵林牙號令,這次若能將宋軍精銳一網打盡,南方威脅盡去,我等也好早日提兵北上再戰女真。”

  奚王蕭干長的象一頭人形狗熊,那野蠻模樣看著讓人發滲,大遼國所有人都在心中暗暗發笑,估計天神將所有的優點都給了妹妹蕭觀音,而所有的缺點都轉移到哥哥蕭干身上。

  第十章 過年了

  論軍權,燕京城以蕭干最大,奚軍、室韋軍、渤海軍、怨軍都屬於蕭干旗下,因此也有人稱其為四軍大王。

  只有契丹軍直屬於耶律系,由晉王、林牙統管。

  但蕭干對大石林牙非常尊重,並不計較官職,論衝鋒陷陣,蕭干誰都不服,但治軍鏖戰,蕭干卻獨服林牙,將軍權拱手讓出也沒有半點情緒。

  論職務,燕京城也是高官雲集,就說那李處溫,也比林牙高出好幾級,但燕京城中公認的明珠卻正是耶律大石,無人能阻礙他的光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