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難得大哥有興致,今晚我等就都不跟大哥搶佳人了。”

  雅間裡響起一陣鬨笑聲。

  白花代表十貫,黃花代表百貫,紅花代表千貫。

  王傑說起這些如數家珍,卻不知彥崇聽得肉疼無比。

  一千貫打賞就算封頂,能不能成為入幕之賓,就要看行首的意思,通常會出題吟詩對句之類的比拼,才高者方能得到行首們青睞。

  一千貫,可以買幾匹好馬,可以置不少裝備,卻白白丟在這裡,彥崇想著心中就很不舒服。

  溫柔鄉里果然是銷金窟,這裡的小娘身子是黃金做的嗎?

  封宜奴開口一唱,收到紅花五朵,最後誰能捷足先登還得看後面的比拼。

  崔念月隨後出場,一曲雀之舞引爆全場,也收到不少紅花,彥崇見於任務無關,懶得去關注。

  “李師師、李師師。”

  全樓響起了整齊的叫喊聲,看來同為行首,李師師的名氣卻是最大。

  也不知道這些人是否知曉官家和李師師之事,按道理她應該不用出來拋頭露面了,除了大才子周邦彥好象沒聽說誰還給官家戴過綠帽。

  一貶再貶,仕途無望。周大才子這風流一夜的代價非常大。

  “各位,師師姑娘今夜早已有約,並不在樊樓。”

  聽著全樓一片嘆息聲,彥崇知道李師師一定去了仙霞觀,看來風流成性的官家又微服出宮找樂子。

  要是宋徽宗在此,要不要把他宰了。

  彥崇為這個念頭笑了一笑。

  在大宋這個體制下,官家只不是一個代言人而已,殺了他一個,還有後來人。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大宋的上層建築不就是逼著宋徽宗退位給宋欽宗嗎?都說皇帝比天大,縱觀浩瀚歷史,真正能一言九鼎的皇帝不足半數。

  文官體制是趙匡胤陳橋兵變後,針對唐末五代藩鎮割據,武人亂國制定的策略。有效的制約住武將的權力,讓大宋一直處於和平狀態。

  但現在女真人被宋徽宗養肥了,養大了,強盛崛起。

  這套文官制度已經到了壽終正寢的時侯!可惜一百多年的傳承,憑一已之力,誰也無法改變。

  殺掉一個皇帝,完全無助於當前的局勢。

  宋徽宗是不是能人不好說,但宋欽宗絕對是一個牛X人物,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有為之君,只是就如央視五台經常吐槽的那句話,“留給...的時間不多了。”

  上位一年,誅六賊的壯舉就能證明趙恆是有為之君,可惜從小接受的思維,讓他還是相信文人,不倚重武人,這點趙構比他要強。

  第二次東京保衛戰,文人昏招迭出,不敗才真沒有天理。

  就如天下傳頌不已的忠臣李綱,堅持讓趙恆坐守危城而不遷都,想學當年真宗澶州之戰,導致趙氏一族國破家亡。

  邯鄲學步,書生誤國,光憑一腔熱血,救不了天下。

  想想最後徽欽二帝被文官集團逼迫著去金營自投落網,這是何等的臥槽!

  “各位,今晚樊樓高朋滿座,大才雲集。故而打賞達到一千貫者,上樓進行飛花令的比試,獲勝者就能攜友與封、崔兩大行首共渡良宵。”

  哄鬧聲打斷了彥崇的思維,一聽到飛花令,不由想到央視一台幾個美女的比拼,精彩粉呈,沒想到自己也能比上一次。

  大宋飛花令比央視更難,要求所定的那個字的位置要一直變化,並且所吟之句不能超過七個字。

  一聽說飛花令獲勝者能和兩位行首共渡良宵,二樓上一座雅間裡歡呼音最為猛烈,好似勝券在所握一般。

  王傑見彥崇臉上有躍躍欲試之色,將頭湊了過來。

  “大哥,那西湖房中可是一群大學士,好象陳東也在,這飛花令怕似要落在他們手中了。”

  彥崇看著王傑那沮喪的神情,不置可否的說道。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才能知道。”

  共有十二桌打賞超過一千貫,每桌出一個代表進行飛花令的角逐,王傑見彥崇臉色自若,與眾人商量以後,不約而同的將彥崇推了出去。

  一眾十二人走向三樓,彥崇緩緩走在最後,心中還在想爺爺就快進京了,花燈之夜要誅朱勔、救蝦洪、還得和方七佛一眾人攀上交情,這麼多的事情只恨分身乏術。

  書生們爭先恐後槍先上了三樓,各自找到好位置坐下,唯有一左一右兩個人都是緩緩走向樓梯,在梯口不期而遇。

  髮辮、耳環。彥崇沒料到金人也要上去行飛花令,不由怔了一下。

  卻見這個年青的金人退後一步,用肢體語言表明讓彥崇先行。

  彥崇迷惑不解,金人不都是氣勢洶洶的嗎?

  再一想。現在女真只是占領了遼國五京中的東京,還沒有攻陷遼國上京和中京,在經濟和兵甲上還要仰仗大宋。

  要是明年這個時侯,這少年就不會如此謙恭了吧?

  微微點一點頭,彥崇也不客氣,舉步上樓,那女真少年跟在身後,別看他長的強健無比,那腳步輕靈地如猩貓一般悄然無聲。

  此人武功不弱,彥崇轉頭問了一句。

  “請教尊使高姓大名。”

  第十八章 飛花令

  那女真少年見彥崇禮貌有加,不假思索便回答道。

  “晃斡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