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2)為執行特別勤務做好偵察、準備和組織工作。密切注意可能的動亂目標。根據外國與諜報局局長或最高領導的命令採取行動。同統帥部國防處、各軍種總司令、外交部、人民教導與宣傳部、國家秘密警察和德意志人民調停處保持密切合作。處長負責本處各組之間的協調工作和資金使用管理,
第二諜報處設有下述單位:辦公室軍官;實驗室指導科,一組(少數民族),二組(特別措施)。
8、第三諜報處(反間諜處)
第三諜報處處長隸屬於外國與諜報局局長。該處的任務是:領導反間諜鬥爭,以對付敵方情報機關的各種危及德國防務的間諜活動;統一領導國防軍中的保密工作和所有承擔國防任務的國家機關、組織、企業和部門中的保密工作。該處在同間諜、所謂的“叛國和各種破壞活動”作鬥爭時,與國家秘密警察保持最緊密的聯繫;在同國防軍中的各種腐敗現象作鬥爭時,與帝國刑事警察局保持聯繫。此外,在工作中,該處還同參與國防建設的國防軍各部門、國家機關、組織和部隊密切合作,同本局的第一、第二諜報處和統帥部國防處保持不斷的緊密聯繫。該處設有下述單位:
辦公室軍官:領導業務工作;管理絕密文件;處理人事問題。
出納處:管理現金;檢查帳目。
檔案室:辦理書信文件收發和郵寄事務;管理公開的和保密的文件;採購辦公用品。
國防軍反間諜領導組:統一領導全軍的反間諜工作。該組又下轄三個組,即陸軍反間諜組、海軍反間諜組和空軍反間諜組。這三個組分別主管陸、海、空三個軍種的反間諜工作。
經濟反間諜組:與國防經濟參謀部一起統一領導經濟部門的反間諜和反破壞工作。
國內反間諜組:統一領導除國防軍和經濟部門以外的國內所有人事、情報和新聞部門的反間諜工作。
國外反間諜組:領導德國在國外進行的反間諜工作;查明外國的情報機關;與國防軍以外的有關當局和有關國家進行合作;對護照簽證部門進行業務監督。
特別勤務組:為國外反間諜組和其他反間諜部門採購、檢查和輸送諜報與通信器材。
反破壞組:統一領導軍內外的所謂反破壞鬥爭。
鑑定組:負責對重要案件中的有關事物作出鑑別和判斷。
中央檔案組:審查即將招進國防軍統帥部、海軍總司令部和帝國航空部工作的男女工作人員;建立所有職員和工人的卡片檔案;處理統帥部和各軍種總司令部發生的泄密和遺失案件;審查來拜訪統帥部參謀長和訪問“外國與諜報局”的陌生人;與統帥部軍務隊合作,搞好保密和保安工作;為因公出國人員辦理德國護照和外國簽證事務;協助警察處理國防軍中的賄賂、貪污和腐化案件。
9、柏林外國通信檢查站
該站隸屬於外國與諜報局局長。它的任務是:檢查德國(不含東普魯土)與非敵對國家之間來往的全部信件和郵資,防止敵方從中進行間諜、破壞和宣傳活動,使國內的所謂“敵人和叛國陰謀”得不到間接支援;搜集敵方情報。
外國通信檢查站共沒有九個組:一組(分類);二組(化學檢查);三組(私人信件);四組(商業信件);五組(野戰軍郵),六組(戰俘信件);七組(中央卡片組);八組(分析);九組(戰俘信件分析)。
10、柏林外國電報檢查站
該站隸屬於外國與諜報局局長。該站的任務是:檢查德國(不含東普魯土)與非敵對國家之間來往的全部電報,防止敵方從中進行間諜、破壞和宣傳活動,使國內的所謂“敵人和叛國陰謀”得不到間接支援,搜集敵方情報。
外國電報檢查站共設有七個組。一組負責領導全站的工作,檢查所有電報的內容,向外國通信檢查站轉交所有電報副本。二至七組的任務則視需要而定。
外國與諜報局局長之職一直由威廉·卡納里斯擔任。在他於1944年5月1日被免職之後,外國與諜報局亦被撤銷。該局的三個諜報處組成“軍事局”併入“帝國保安總局”;該局的其他單位有的併入國防軍指揮參謀部,有的被撤銷。
(四)國防軍總務局(1939年11月20日以前稱“國防軍總務司”)
國防軍總務局局長直屬國防軍統帥部參謀長領導,主管不屬於國防軍指揮局、外國與諜報局、國防經濟局和國防軍中央處等單位業務範圍內的國防軍總務工作,領導本局各處按分工計劃完成各自的任務,負責與統帥部的其他局、處進行密切合作。該局資歷最深的處長(軍官)可代表局長處理日常工作。
國防軍總務局在1944年以前先後設有下述單位:國防軍統帥部參謀長特命軍官,負資同納粹黨辦公廳保持聯繫;駐德意志帝國青年隊司令身邊的國防軍代表,1939年設立,駐副領袖身邊的聯絡軍官 [ 註:該聯絡軍官在業務上直屬總務局長領導,在行政上則歸國內處負責。 ] ,只1939年才設有;駐衝鋒隊參謀長身邊的國防軍代表,1943年設立;總務處,1939年設立;國內處;國防軍福利與供給處;國防軍統帥部福利與供給部門監察長,1941年設立;帝國供給處,1939年設立,1943年5月1日歸“國防軍統帥部福利與供給部門監察長”領導,1944年該處改名為“帝國供給參謀部”;國防軍統帥部殖民問題全權代表,1941年設立;國防軍專科教學研究處;主管戰俘事務的特命將軍;國防軍損失與戰俘事務處,1939年設立;駐國防軍總務局的特命將軍,只1941年設有;國防軍預算與管理處,科學研究處。
第二諜報處設有下述單位:辦公室軍官;實驗室指導科,一組(少數民族),二組(特別措施)。
8、第三諜報處(反間諜處)
第三諜報處處長隸屬於外國與諜報局局長。該處的任務是:領導反間諜鬥爭,以對付敵方情報機關的各種危及德國防務的間諜活動;統一領導國防軍中的保密工作和所有承擔國防任務的國家機關、組織、企業和部門中的保密工作。該處在同間諜、所謂的“叛國和各種破壞活動”作鬥爭時,與國家秘密警察保持最緊密的聯繫;在同國防軍中的各種腐敗現象作鬥爭時,與帝國刑事警察局保持聯繫。此外,在工作中,該處還同參與國防建設的國防軍各部門、國家機關、組織和部隊密切合作,同本局的第一、第二諜報處和統帥部國防處保持不斷的緊密聯繫。該處設有下述單位:
辦公室軍官:領導業務工作;管理絕密文件;處理人事問題。
出納處:管理現金;檢查帳目。
檔案室:辦理書信文件收發和郵寄事務;管理公開的和保密的文件;採購辦公用品。
國防軍反間諜領導組:統一領導全軍的反間諜工作。該組又下轄三個組,即陸軍反間諜組、海軍反間諜組和空軍反間諜組。這三個組分別主管陸、海、空三個軍種的反間諜工作。
經濟反間諜組:與國防經濟參謀部一起統一領導經濟部門的反間諜和反破壞工作。
國內反間諜組:統一領導除國防軍和經濟部門以外的國內所有人事、情報和新聞部門的反間諜工作。
國外反間諜組:領導德國在國外進行的反間諜工作;查明外國的情報機關;與國防軍以外的有關當局和有關國家進行合作;對護照簽證部門進行業務監督。
特別勤務組:為國外反間諜組和其他反間諜部門採購、檢查和輸送諜報與通信器材。
反破壞組:統一領導軍內外的所謂反破壞鬥爭。
鑑定組:負責對重要案件中的有關事物作出鑑別和判斷。
中央檔案組:審查即將招進國防軍統帥部、海軍總司令部和帝國航空部工作的男女工作人員;建立所有職員和工人的卡片檔案;處理統帥部和各軍種總司令部發生的泄密和遺失案件;審查來拜訪統帥部參謀長和訪問“外國與諜報局”的陌生人;與統帥部軍務隊合作,搞好保密和保安工作;為因公出國人員辦理德國護照和外國簽證事務;協助警察處理國防軍中的賄賂、貪污和腐化案件。
9、柏林外國通信檢查站
該站隸屬於外國與諜報局局長。它的任務是:檢查德國(不含東普魯土)與非敵對國家之間來往的全部信件和郵資,防止敵方從中進行間諜、破壞和宣傳活動,使國內的所謂“敵人和叛國陰謀”得不到間接支援;搜集敵方情報。
外國通信檢查站共沒有九個組:一組(分類);二組(化學檢查);三組(私人信件);四組(商業信件);五組(野戰軍郵),六組(戰俘信件);七組(中央卡片組);八組(分析);九組(戰俘信件分析)。
10、柏林外國電報檢查站
該站隸屬於外國與諜報局局長。該站的任務是:檢查德國(不含東普魯土)與非敵對國家之間來往的全部電報,防止敵方從中進行間諜、破壞和宣傳活動,使國內的所謂“敵人和叛國陰謀”得不到間接支援,搜集敵方情報。
外國電報檢查站共設有七個組。一組負責領導全站的工作,檢查所有電報的內容,向外國通信檢查站轉交所有電報副本。二至七組的任務則視需要而定。
外國與諜報局局長之職一直由威廉·卡納里斯擔任。在他於1944年5月1日被免職之後,外國與諜報局亦被撤銷。該局的三個諜報處組成“軍事局”併入“帝國保安總局”;該局的其他單位有的併入國防軍指揮參謀部,有的被撤銷。
(四)國防軍總務局(1939年11月20日以前稱“國防軍總務司”)
國防軍總務局局長直屬國防軍統帥部參謀長領導,主管不屬於國防軍指揮局、外國與諜報局、國防經濟局和國防軍中央處等單位業務範圍內的國防軍總務工作,領導本局各處按分工計劃完成各自的任務,負責與統帥部的其他局、處進行密切合作。該局資歷最深的處長(軍官)可代表局長處理日常工作。
國防軍總務局在1944年以前先後設有下述單位:國防軍統帥部參謀長特命軍官,負資同納粹黨辦公廳保持聯繫;駐德意志帝國青年隊司令身邊的國防軍代表,1939年設立,駐副領袖身邊的聯絡軍官 [ 註:該聯絡軍官在業務上直屬總務局長領導,在行政上則歸國內處負責。 ] ,只1939年才設有;駐衝鋒隊參謀長身邊的國防軍代表,1943年設立;總務處,1939年設立;國內處;國防軍福利與供給處;國防軍統帥部福利與供給部門監察長,1941年設立;帝國供給處,1939年設立,1943年5月1日歸“國防軍統帥部福利與供給部門監察長”領導,1944年該處改名為“帝國供給參謀部”;國防軍統帥部殖民問題全權代表,1941年設立;國防軍專科教學研究處;主管戰俘事務的特命將軍;國防軍損失與戰俘事務處,1939年設立;駐國防軍總務局的特命將軍,只1941年設有;國防軍預算與管理處,科學研究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