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酌情運用,掌握分寸。要按照出奇制勝的原理,運用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 去制約敵軍。……分析掌握敵情清楚準確,就去有相應的取勝陣形,陣形確 定自然就會有陣名了。……用和敵軍相同的陣形是不能取勝的,所以必須以 變異的陣形出奇制勝,由於這個原因,以靜制動是出奇,以逸待勞是出奇, 以飽對飢是出奇,以安定對動亂是出奇,以多對少是出奇,暴露的行動是正, 隱蔽的行動是奇。出其不意而又不被敵軍發覺,就能取勝。所以說,奇招層 出不窮的人,就能超出常人不斷取勝。 人的一個關節痛,其他所有關節便都不能正常發揮作用,因為所有的關 節都屬於同一個身體。前鋒失敗了,後隊也就不能發揮作用,因為是同一陣 形。所以說,作戰的態勢,要大陣……小陣……後衛不追逐超越前鋒,前鋒 不能阻擋後衛部隊。前進要有道路可以出去,後退要有道路可以進入。 賞和罰都沒有實行,而眾軍卻肯聽令,這是由於這些命令是眾軍能夠執 行的。懸出高賞低罰,而眾軍卻不聽令,這是由於命令是眾軍無法執行的。 要讓眾軍處在不利的形勢下,仍然拼死前進而毫不後退,這是像孟賁那樣的 勇士也難以做到的;如果因眾軍不能做到而責怪他們,那就猶如要讓河水倒 流一樣了。所以說,用兵作戰的人,要按情勢處理:軍兵得勝,要讓他們得 到好處;軍兵打了敗仗,領兵將領要承擔責任,代兵受過;軍兵疲勞時,要 讓他們休息;軍兵飢餓時,要讓他們能吃上飯。這樣就能使軍兵遇上強敵也 不怕死,踩上鋒利的刀刃也不會轉身後退。所以說,懂得流水的規律後,就 可以做到用流水沖石頭去毀掉船隻;使用軍兵時懂得他們的心理,貫徹軍令 就如同流水一樣暢通無阻了。 [解析] 就軍事論述而言,孫臏這篇文章可以稱得上 “博大精深”了。 說它博大,是因為這篇文章並沒有局限於軍事戰略戰術的探討,而是從 宇宙萬事萬物運行規律的高度去論述用兵的規律,從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 理上去探求用兵的規律。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篇文章正是孫臏兵法的理論基 礎,也是軍事科學在用兵打仗的戰略戰術方面的理論基礎。這篇文章可說是 孫臏兵法思想的總結。 孫臏在文章開頭,便用 “大地”、“四時”變比的道理作為比喻,準確 而生動他說明了軍事作為一門科學,也像宇宙的萬事萬物一樣,有其運動變 化的規律。並列出勝與敗、生與死、能與不能等一系列戰爭中的矛盾,說明 戰爭的進程就是矛盾轉化的進程,所謂的用兵之道,就是研究、掌握矛盾轉 化的規律。傑出的軍事家,也就是孫臏所說的 “聖人”,就是善於掌握這種 運動變化規律,善於因勢利導,促使矛盾按自己預計的模式轉化,達到他預 期的目標。這也就是孫臏說的 “以萬物之勝勝萬物,故其勝不屈”。傑出的 軍事家,就是按照萬事萬物運動發展的規律去用兵作戰,善於揚長避短、因 勢利導,所以他們便能下斷取勝。 孫臏的這一段論述,是人類最先進的理論——唯物辯證法基本觀點的反 映。唯物辯證法認為,宇宙萬物都是在不斷的運動之中,並且按照一定的規 律發展變化,毛主席在 《矛盾論》中,有這樣一段論述:“和形上學的宇 宙觀相反,唯物辯證法的子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 系去研究事物的發展,即把事物的發展看做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 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它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繫著和互相影響著。事 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

  矛盾性。任何事物內部都有這種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運動與發展。事 物內部的這種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聯繫和 相互影響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以毛主席這段論述和孫胺的論述比 較,可以看出二者的基本觀點是一致的,只不過孫臏的認識和表述還只是朴 素的、初級的,不像、也不可能像毛主席的論述那麼細緻、那麼深刻、那麼 周密。然而,孫臏在那個時代,能有這種認識,能作出這種表述,已是難能 可貴的了。再說,孫臏能從宇宙萬事萬物發展的普遍規律入手,來論述用兵 的規律,這便是抓注了根本。毛主席說,“兩軍相爭,一勝一敗,所以勝敗, 皆決於內因。勝者或因其強,或因其指揮無誤,敗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揮失 宜,外因通過內因而引起作用。”用這種觀點去回顧前面20幾篇文章和分析 中列舉的大大小小上百個戰例,自然給人以豁然開朗的感覺。所以說,這篇 文章是孫臏全部兵法論述的總結,它是軍事指揮員從宇宙發展規律的宏觀高 度。研究和掌握用兵根本規律的必讀教材。 說這篇文章精深,是因為它在從宏觀高度論述用兵規律之後,又深入一 步,從對敵和帶兵兩個方面論述了戰略戰術的根本問題。 在對敵問題上,孫臏以 “奇”和“正”的辯證關係,論述了基本的戰略 戰術。他的基本觀點是: “奇正無窮,分也。分之以奇數,制之以五行。” 所謂 “正”,就是常規戰法,所謂“奇”,就是出奇的戰法,也是非常規戰 法。孫臏認為 “奇”和“正”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他主張要根據實際情況 運用常規和非常規的戰法,更主張按照出奇制勝的原理,運用五行相生相剋 的規律去制約敵軍。這種基本的戰略戰術思想,在本書前面20多篇文章中, 已有很充分的表露。人們之所以說孫臏繼承和發展了我國諸多兵法家的優秀 思想,原因正在於此,綜觀整個孫膜兵法論述,始終貫串著一個根本思路: “機動靈活,出奇制勝。”這也正是他超越前人、獨樹一幟的地方。運用這 一基本戰略戰術思想,孫臏又列出以變異陣形對陣、以靜制動、以逸待勞、 以飽對飢等出奇制勝的策略,並總結說: “奇招層出不窮的人,就能超出常 人不斷取勝。” 在帶兵問題上,他首先以人的關節作比喻,深刻他說明了各個環節都十 分重要,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像人的一個關節痛而引起全身痛一樣, 導致全軍受影響。在帶兵問題上,他又集中於軍隊配置和全軍團結一致上。 軍隊配置上,他強調了前鋒後衛協調,保持陣形以及進退道路暢通,這是保 存自己,戰勝敵人的基本要求,他抓住了關鍵。在軍隊團結一致上,他深入 論述了指揮和賞罰問題,深刻他說明賞罰不在多少輕重,而在合理,更在於 指揮得當,指揮不當,高賞低罰也不起作用。指揮得當,尚未實行賞罰也能 起作用。他還特別強調了愛兵思想,要關心、體貼軍兵。他提出將領要勇於 承擔責任,甚至要代兵受過,這一點特別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大得軍心, 造就一支 “遇上強敵也不怕死,踩上鋒利的刀刃也不會轉身後退”的勁旅。 這樣的將領便能做到 “用流水沖石頭去毀掉敵船”那樣用兵如神了。 戰爭問題最根本的也就是帶兵和對敵這兩條。帶兵即是組織好自己的力 量,使其成為銳利無比的矛;而對敵。就是運用自己的矛去刺破敵軍的盾。 用兵的戰略戰術,總是圍繞這對矛盾做文章。孫臏在分別論述了戰爭的各個 方面後,又在這裡著重總括論述用兵和對敵的基本思路,有其特殊強調的作 用和深刻的用意,值得人們特別注意。 那些真正懂得用兵規律,善於在戰爭中掌握 “奇正”變化,能夠機動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