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穩妥起見,他決定親眼去察看一番。

  正好去蓬萊宮的路上能經過端王府。他便以拜望皇叔為由,登門而入。

  秦王回京後,便立刻成為了焦點,集榮寵於一身,端王見他主動上門來看自己,很是欣喜,將長孫喚出來見他。

  李玄度見這少年果然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和他對談,口才流利,言語謙遜,看著,確實是那小豆丁的良配。

  端王命長孫下去後,笑道:「這孩子也到了說親的年紀。實不相瞞,你嬸母之前在蓬萊宮裡見過一回菩家女兒,回來便就念念不忘,對她很是喜歡。去年將鼎兒接入京中,目的就是為了說親。只是好女百家求,菩家女兒求者眾多,我這孫子卻資質平凡,怕他們看不上眼。你嬸母也不管不顧,遣人上門去說親了,至於成不成,就等菩家那邊了,看他們如何考慮。」

  從端王府出來,去往蓬萊宮的路上,李玄度心中一陣釋然。

  端王雖是閒散之王,但地位擺在那裡。小豆丁若能嫁李鼎,確實是個不錯的歸宿。

  但不知為何,釋然過後,他心底里又空蕩蕩的,便好似……

  自己看著長大的小貓兒小狗兒要被人抱走了,往後再也見不到的那種感覺。

  這不大好。

  女大當嫁,小豆丁若能嫁個好人家,他應當為她高興才對。

  李玄度很快驅掉了心底這不該有的感覺,尋思著等遇到菩遠樵,須提醒他一下,可考慮和端王府結親。怕就怕他萬一沒有了解周全眾人的詳情,若是誤選,讓小豆丁嫁錯了人,那就糟糕了。

  如此一路想著,打馬到了蓬萊宮。

  宮人見他到來,十分歡喜,飛奔進去通報。陳女官很快出來,見他奉命送來了祭肉,忙領了人迎接,淨手後,鄭重接過。

  李玄度問皇祖母,得知她在芳林苑,便叫陳女官忙去,不必管自己。

  他對這裡熟門熟路,沿著宮道一路往芳林苑去,快走到姜氏夏日喜歡歇的那座水閣時,忽然看見宮道旁那座魚池邊的橋頭下,立著一個少女。

  少女背影纖細,肩上披了一幅月色半透明的綃紗花帛,身穿婉約的淡青色上衣、下系美麗的胭脂色長裙,素手握了一罐魚食,正往水裡投食,引得魚兒競相擺尾跳躍,濺起簇簇水花。

  李玄度乍眼以為這少女是自己的侄女李慧兒,正要走去,再看一眼,又覺她個頭比李慧兒高些,身段也比李慧兒長得要稍開一些,瞧著,似比李慧兒要大個一兩歲的模樣。

  不是他的侄女李慧兒。看她這衣著,也不是宮女。像是大家閨閣里的少女。

  既不是李慧兒,李玄度自然不欲驚擾,正要繞道,忽見少女放下了魚食,笑著轉身,嬌聲吩咐一旁立著的一個小宮女:「快去瞧瞧郡主!我都等了她許久,她怎還不來……」

  話音未落,少女便看到了李玄度,和他四目相對。

  李玄度頓時愣住了。

  不是李慧兒。而是一個容貌生得極美的豆蔻少女。

  已過去了五六年,他也知菩家小豆丁長大了。偶爾,他也想過,她如今應當會是什麼模樣。但他總是想像不出。每次只要一想起小豆丁,他腦海里浮現出的,還是他那年離開京都時的那副模樣:個子不到他的腰,頭上扎著兩隻小揪揪。

  而此刻,只消這一眼,他便就認了出來。

  這個少女,她就是當年那個跟在自己後面追著他喊秦王哥哥的菩家小豆丁!

  這雙水汪汪的漂亮眼眸,他不可能認錯。

  然而面前的少女,他卻真的又不敢貿然去認。她眉若翠羽,肌若白雪,齒若玉貝,腰若素約,迎風玉立,裊裊婷婷。

  微風拂過,橋頭那株垂絲海棠的花瓣,仿佛也貪戀著她,紛紛墜落,沾到了她的烏髮和肩帛之上。

  這……

  哪裡還是當年的那隻小豆丁?

  她從頭到腳,分明如同換了另外一個人……

  李玄度一時定住了。

  見她眸光好奇地投了過來,仿佛在打量自己,如同完全陌生之人,他的心裡頓時帶了點自己也說不清的尷尬和失落。

  她果然真的忘記了自己,難怪這一年,不給自己來信了……

  一時之間,他正不知該如何應對,忽見她眸光一亮,驀地睜大眼睛,驚喜地喚道:「秦王哥哥!是你嗎?」

  李玄度心裡方才湧出的那種陌生之感,因她這一聲似曾相識的甜蜜而嬌脆的「秦王哥哥」,徹底地煙消雲散了。

  那種熟悉的舊日感覺,一下又回來了!

  她還是她,沒有忘記自己!

  他只覺心間一暖,見她似要邁步朝自己奔來了,笑著,正也要迎上去,忽見她突然又倉促地停了腳步,目光望向自己的身後。他便循著她的視線轉頭看去。

  原來是李慧兒來了,和幾個宮女一道,正往這邊走來。

  李玄度轉回頭,見她仿佛有些驚慌,飛快地望了一眼自己,隨即垂下眼眸,微提裙裾,他還沒反應過來,她已如小鹿般從他的身邊飛奔而過,朝著李慧兒奔去。

  她很快奔到了李慧兒的面前,將她攔住了,似要帶她離開。

  「姝姝阿姊,怎不去看魚了?」李慧兒的聲音隨風飄來。

  「日頭大,魚都躲懶,藏在葉下不肯出來。我們還是回去陪太后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