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菩遠樵再無疑慮,喜道:「如此再好不過了!能與殿下同行,臣求之不得,路上也多個照應。」

  李玄度客氣了兩句,不再閒話,兩邊人馬會合,與趕來相送的軍中眾人辭別,隨即上路。這一路緊趕,兩個多月後,是年五月,一行遠人終於抵京。

  李玄度踏入京都之地,見滿城煙柳,繁花似錦,想到不知不覺,竟已過去了這麼些年。昔日慘綠少年,如今也算榮耀歸來,憶往事,一時感慨無限。

  菩遠樵的心裡,可沒他那麼多的感嘆,一心只想快些回家和妻女相見,才入了西城門,便就迫不及待地道別,隨即便就和他分道揚鑣,打馬而去。

  李玄度只能壓下自己那涌到了嘴邊的萬千感慨,目送他背影匆匆離去後,自己亦去往皇宮。

  大捷的消息,不久前,以八百里加急傳送回了朝廷,舉國為之歡欣。

  明宗如今龍體雖還算是康健,但也日益年邁,這些年裡,漸漸自省,也越發思念自己那個從小便心地赤誠的幼子。如今獲悉局勢大定,估算著他應當最快下半年可回朝了,卻沒想到竟收到傳訊,道秦王此刻便就突然和菩遠樵一道歸來了,欣喜無比,令大開南宮城的朱雀大門,二品之下的百官相迎於道,自己也在宮門內等他。見面後,見昔日幼子變成了儀容出眾的青年,身姿挺拔,卓爾不群,心中無限歡喜,父子敘話,又宮中設宴,為他接風洗塵不提。

  李玄度與父皇敘天倫、探望祖母姜太后、應酬宗室與絡繹不絕登門拜見的勛貴大臣……事不斷,忙忙碌碌,不得空閒。幾日後,這天他被皇帝帶著去太廟祭拜,事畢,領了皇帝派給他的事,送祭肉去蓬萊宮獻給姜太后。

  他出了太廟,在宮門附近看見駱保混在一堆侍從里,探頭探腦地張望著自己,心中便有數了。覷了個空,從隊伍里出來。

  「殿下,您叫奴婢打聽的,奴婢都給您打聽到了!」

  李玄度立刻帶著他來到宮門附近的角落裡,命他道來。

  當年太子宮變之後,有人上表攻擊太子太傅菩猷之,稱他為同謀。秦王向皇帝坦言,自己從前偶然結識了菩猷之的孫女,當日是她聽到祖父勸告太子,告訴自己,他方意識到太子或心有不滿,故有所警惕,這才及時察覺到了太子異動,於那夜帶人護駕,將叛軍攔在了皇宮之外。

  皇帝對太子的逼宮雖感憤怒,但有秦王在中間周旋,怒氣很快壓制了下來,接下來關於此事的後續處置,也並未波及過大。

  皇帝採信了他的進言,非但沒有降罪菩猷之,反而懲戒了誣告之人,以儆效尤。隨後不久,菩猷之遞上了原本就準備已久的辭呈,告老歸鄉。這些年,他人雖然不在朝廷了,但他的許多門生子弟,依然身居高位,而菩遠樵因西域之功,這些年也接連升官。如今朝廷對東狄的大戰又取得大捷,他是簡在帝心,聖眷隆重,封侯指日可待。

  不但如此,京中人人都知,連當今的姜氏太后,對菩家女兒也極是喜愛,常召她入蓬萊宮,平常若去寺廟祈福,也常帶她同行。如今待嫁,自然求者如雲。

  駱保打聽來的情況,和李玄度先前料想的差不多。

  有意向菩家求親的,確實有端王長孫,齊陽侯府世子,榮祿大夫府公子。

  除了這三個之外,讓他意外的是,竟還有他的侄兒李承煜和他的外甥韓赤蛟。

  駱保已將這五人的近況全部打聽得一清二楚,記錄在了一本小冊中,簡單稟告之後,便將冊子遞上。

  李玄度立刻接過,翻完了冊子,陷入沉吟。

  他的外甥韓赤蛟,便是廣平侯韓榮昌和他的姐姐長公主李麗華的兒子,據駱保查知,他是去年在宮中偶遇了她。隨後便就念念不忘,鬧著要娶她為妻。

  韓赤蛟第一個被他否決了。

  不但過不了相貌這一關,性格也是不行,太過魯莽,且李麗華韓榮昌關係不好,那小豆丁若是嫁過去,將來肯定沒有好日子過。

  其次是侄兒李承煜。晉王府世子,相貌不錯,文武也算雙全,但是性情偏弱,如此怎能妥善護小豆丁一生平安喜樂?

  況且,他回京雖沒幾天,但也已聽聞了些關於自己那兩個兄長晉王和楚王暗中較勁的傳言……

  也不妥,劃掉!

  第三人,齊陽侯府世子,各方麵條件總體看著不錯,且聰明好學。冊子上說他去年參加科舉便就榜上有名,是京都新一代青年才俊中的佼佼者。

  竟然沒有缺點?

  李玄度努力地回憶,終於讓他想到了一點。

  記得這家人,家族龐大,親眷眾多。人多了,關係就不好處,少不了勾心鬥角各種腌臢事。小豆丁從小就純真幼稚,根本不懂心機之事,若是嫁過去,在這樣的人家裡做主母,太過吃力了。

  也是不行。劃掉。

  還有一個榮祿大夫府公子,看小冊子的記載,此人也算是如今京都里的少年才俊之一。但卻頗是風流。根據駱保調查,說他雖未娶親,但房中已有兩名美姬。

  李玄度皺了皺眉。劃掉。

  看來看去,最後只剩一位端王府的孫子了,名叫李鼎,也算是自己的侄兒。無論是容貌、人品、才學、武功、家世,都是不錯,又只比小豆丁大兩歲,看起來很是相配,上上之選。

  他問駱保,被告知,李鼎去年底被端王從外放的兒子那裡接入京都,如今人就在端王府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