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事情已過去了這麼多年,時過境遷,朝廷上下,本已淡忘這段舊事。偏這姚家老狗見事敗,死到臨頭,也要拉人,再咬上一口。

  他這滿口的狡辯和胡言,雖完全不會影響大局,但終究是有幾分刺人。

  他眉頭緊皺,正要命人將姚黨一眾先全部帶下去,忽見殿外進來一名宮衛,說宋長生求見。

  宋長生是從前孝昌皇帝宮中的侍人,位置僅在沈皋之下,也也一直被沈皋所壓。孝昌皇帝駕崩之夜,沈皋一同死去,他當時人不在皇帳,僥倖活了下來,但在李承煜登基之後,便被打發去了冷宮,管著些不痛不癢的小雜事,從此再無他的消息了。

  宮中見多了如此隨主發達、又隨主失位的內侍。運氣不好的,早早死去,運氣好的,也就是在深宮裡度日,最後老死罷了。

  一個普通侍人而已,眾人早已將他忘記,端王也是如此。此刻這種時候,卻聽到他來求見,頓時覺得蹊蹺,便叫人帶入。

  在眾人的注目之下,宋長生很快入殿,朝著座上的端王和郭朗見禮道:「宋長生拜見端王殿下,拜見太傅。今日來此,乃是有事相告。」

  這宋長生從前常被派著在外走動,也去過幾次端王府,端王對他有些印象。方兩三年而已,見他便就鬢角生白,相貌蒼老了不少,想必退居冷宮之後,日子並不順遂。但語氣聽起來,卻不急不緩,態度亦不卑不亢,心中愈發不解,也不知他到底何事。便道:「你講。」

  宋長生並未立刻開口,而是先轉向昔日蓬萊宮的方向,下跪,鄭重叩首過後,方起身道:「聖仁太皇太后駕崩之前,咱家曾蒙秘召。太皇太后言,她去後,有朝一日,倘朝廷生亂,乾坤無主,便令咱家面見端王殿下,傳口諭,她留有懿旨,封於蓬萊宮寢宮左右驚鳥鈴正中的大匾之後,命端王取懿旨,公示群臣,昭告天下。」

  殿內起先一片寂靜,隨即發出一陣壓低聲的激動的議論之聲。

  端王反應了過來,興奮無比。知這個宋長生應是蓬萊宮之人。

  如此重要之事,他絕不敢信口開河。

  端王定了定神,和身邊的郭朗對望了一眼,霍然起身,帶著眾人便要往蓬萊宮去。走過那還坐地上的姚侯身旁,想了下,冷臉命殿中侍衛將他和一干同黨亦一同架去,叫他亦聽聽,那道懿旨,到底說了何事。

  第142章

  蓬萊宮自姜氏駕崩後, 便就深鎖大門,平日除了幾名老宮人守著,再無旁人出入。

  昔日層台雕欄草木芳菲, 而今階生暗苔, 瓦落蛛絲。

  那扇關閉許久的大門開啟, 眾人隨了端王與郭朗急急入內,穿過已是蔓爬野草的宮道, 很快來到了姜氏生前的寢宮之前, 停在宋長生所說的那面大匾之後。

  兩名宮衛架起長梯爬上去, 果然,自匾後的一方空間裡找到一隻烏檀木匣, 下面人接過, 拭去浮塵, 捧到了臨時設的一張香案之上。

  端王帶著眾人焚香跪拜,淨手後, 親自上前, 開啟匣蓋。

  眾人屏息觀看,見外匣中套了一隻內匣,再開啟, 便露出了一卷帛書。

  此應當便是姜氏生前所留的懿旨了。

  端王取出,展開後,飛快瀏覽了一遍,心中大石頓時落地, 亦是感慨萬分,抬起眼, 對上了對面那一道道朝著自己投來的目光,定了定神, 將懿旨轉給宋長生,自己回了位置,領著眾臣朝香案跪拜聆旨。

  宋長生將姜氏生前所留的這最後一道懿旨,一字一字地念了出來。

  「宣寧四十一年六月,己亥日,甲子時,帝深夜前來覲見,言,三十九年太子逼宮謀逆一案,他早知悉,當日秦王實與此事無任何干係,系梁太子之謀,陷他於不忠不孝之地。」

  「帝又自責,言其當日急怒,心智昏蒙,以至鑄錯,令秦王負屈銜冤。如今自知大限將至,考量再三,秦王實寬仁厚愛,英才大略,必能守宗廟,固社稷,故立下遺詔,欲傳位於四子秦王。」

  然而明宗也有擔憂,怕自己的這個決定對於朝廷而言過於突然,引發動盪,所以那夜,他深夜持詔來蓬萊宮面見姜氏,希望姜氏在他去後,能親宣這道遺旨,助力秦王登基,繼承大寶。

  姜氏在懿旨中說,她當時慎重考慮過後,以皇次子晉王成年,素日無過失,皇帝越長立幼於禮法不合為由,阻止明宗傳位秦王。而這些年,目睹國家朝廷之種種變局,臨終之前,思當年之慮,是非固然難以論斷,但自己當日之舉,卻未嘗不是武斷。

  跪了上百人的殿前,悄無聲息,眾人皆是側耳傾聽,耳畔,除了宋長生念姜氏遺言的聲音,再不聞半點異響。

  宋長生念完,眼眶已是泛紅,頓了一頓,清嗓,最後望著對面的端王郭朗等人說道:「太皇太后言,明宗當日所留之傳位聖旨,封於她的大棺之中。她去後,若國家安寧,便永不開啟,待大葬之日,隨她長封地下。而若國生大變,開棺取詔,天下臣民,當遵明宗遺詔,迎立秦王,嗣位承祧,繼紹前烈。」

  他話音落下,殿前靜默了片刻,隨後便有大臣感而拭淚,念太皇太后臨終,竟還如此為朝廷苦心安排。起先是幾個人,繼而越來越多,到了最後,泣聲一片。

  風過,殿角的驚鳥鈴微微晃動,和著低泣,碰觸出了幾聲寂音。

  端王鄭重收起太皇太后懿旨,看了眼癱軟在地,面若死灰再也說不出半句話的姚侯一干人,和郭朗等人商議了幾句,命收監,隨後便領著群臣上路,馬不停蹄,一齊趕往皇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