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以李玄度的身份和他如今的威望,朝廷之中,希望能迎他回朝繼位的呼聲日益高漲。加上之前還有消息,河西變亂時,連姜毅也出山,投向了他。

  姜毅何許人?姜氏家族當年鼎盛之時的領袖人物。姜家退隱之後,這些年,勢力雖淡出了朝廷,但他一旦出山,依然是一呼百應,舊軍莫敢不從。當日他不戰而拿下靖關,消息傳到京都,令姚侯驚懼不已。

  更可怕的是,現在朝廷之中,這撥人還有了一個首腦。

  那人便是端王。

  自東都叛亂開始,朝廷生變,動盪不休。郭朗以年邁體病為由,漸漸退出中樞,不大管事,相應的,端王因其身份顯赫,被一部分與姚侯不投的大臣推出來參與議政,端王自己也一反常態,積極參事,到了如今,無論是在宗族或是百官當中,聲望日顯。

  姚侯擔憂,端王將會成為皇后腹中龍子繼位的最大障礙。而如今,隨著東都的覆滅,事情更是迫在眉睫。

  他早就暗中有所布置了。

  李玄度人不在京都,這是上天賜下的絕佳機會。今夜將心腹召來,便是打算搶在對方有所反應之前,立刻行動。

  姚家的這個秘密會議從三更開始,一直持續到將近五更。經過半夜的緊張議事,定下了具體的行動計劃。歸納起來三條。第一,繼續拉攏郭朗,讓他和自己站在一起。第二,迅速發動兵變,將端王極其同黨扣下,阻止議政。第三,控制京都後,召集百官定下皇儲,再以平叛之功,厚封李玄度和姜毅等人。

  只要將端王一黨給牢牢控制住,搶在他擁戴李玄度之前,以朝廷之名先行一步立下正統的皇位繼承人,那麼,李玄度還想回來爭皇位的話,於道義和輿論,他先就輸了。

  除非他不懼叛逆之名,公然和朝廷對抗,發兵攻打京都。

  但即便是沈暘,想要篡位,也要先扶持一個傀儡皇帝。

  如今朝廷定下了正統,還對他和姜毅加以厚封,他若繼續作亂,人心思平,將成忘恩負義的典型,為天下之共賊。

  姜毅身負姜氏整個家族之名,應不會公然和朝廷作對。

  而李玄度,少年時就身有污點,若不收斂,光是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他了。

  只要自己這邊能先渡過目下這個危機,待權力鞏固之後,其餘之事,可暗中徐徐圖之。

  姚侯和眾心腹在做出今夜三更行動的決定後,又過了一遍計劃,不留任何紕漏,務必一擊而中。

  天光微亮,他命人取下了蒙住門窗的黑布。

  雖緊張議事了半宿,此刻,眼底泛出層血絲,但當他望著窗外透入的晨曦,精神卻極是亢奮,絲毫不覺疲憊。

  眾人趁著天早,從姚府後門悄然陸續離開。人散去後,姚侯稍稍小憩了片刻,見時辰差不多了,換上朝服,如往常那樣,乘車去往皇宮,主持今日朝議。

  這種朝議,自皇帝出京後,每隔一日,舉行一次。地點就在長慶宮,不敢占用正殿,設於偏殿。

  他入了偏殿,和往常一樣,眾官員已就位,眾人見他到了,紛紛上來,和他寒暄招呼。

  殿前三張主位,郭朗那裡依然空著,端王已來,正坐在其中。

  姚侯如常上前,向端王作揖行禮。

  端王起身回禮,姚侯入座,眾官員也按照各自的份位歸位,肅靜後,便是常規的議事內容。

  姚侯入座,便想著今夜之事。擬等天黑行動之前,親自再去一趟郭家,務必將郭朗老兒牢牢和自己綁在一起。他也無心議事,草草應對,完畢,起身正要離開,忽聽端王道:「姚相留步!本王這裡還有一事,要與姚相以及朝廷諸公商議。」

  眾官員面露凝重之色,立刻止步,紛紛望了過來。

  姚侯遲疑了下,慢慢地坐了回去。

  端王環視眾人:「諸公不必擔心,是件好事。本王昨日得到的消息,東都已破,逆首自上而下,皆覆滅,韓侯正接管東都,恢復秩序。」

  實在是最近這一兩年,朝廷頻生變亂,大臣們杯弓蛇影,方才突然聽到端王宣布有事,未免擔心,待聽到是這件盼望許久的好事,頓時鬆了口氣,無不喜氣洋洋,和身邊的同僚低聲議論了起來。

  端王抬手壓了壓,示意眾人安靜,神色隨即轉為肅穆,轉身向著太廟方向跪地,鄭重下拜,行禮過後,起身道:「朝廷之現狀,諸公想必清楚,皇位空懸已久,而天下兆庶,不可以無主,正候待新君。本王身為宗室,又被推出協議朝政,於新君一事,長久掛懷。擇日不如撞日,何人可做天下之主,今日想聽諸位臣僚之見。」

  他話音落下,殿中起先鴉雀無聲,眾人相互望著,一時沒人開口,但很快,又開始相互交頭接耳,嗡嗡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姚侯心跳驀然加快。

  他萬萬沒有想到,端王竟比自己的動作還要快。

  沒等到今夜自己行動,他竟就趁著今早的機會把事情給捅了出來。

  他壓下心中那因事情陡然失控而生出的緊張和不詳之感,立刻看向一個立在殿口附近的自己的官員,暗使眼色,示意立刻去將郭朗請來壓場。

  那人會意,朝他微微點頭,趁著近旁之人不注意,悄悄退出殿門。

  端王將這一幕收入眼中,裝作沒有看見,繼續等待,等了片刻,見依然無人開口,那姚侯索性閉目,仿佛正在養神,便自己再次站起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