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菩珠道:「秦王從前如何,臣女不便論斷。現如今,在臣女看來,他先囚無憂宮,後又守陵,早已沒了心志,偷安度日,形同無用之人。」

  皇帝一愣,乾笑了兩聲:「好一個無用之人。朕倒是希望如你所言,可惜,你雖算機靈,畢竟年紀還是太小,閱歷有限,不知人之心機,有時往往深過古井……」

  皇帝突然收起笑,轉為寒面。

  「菩氏,你可知罪?」

  菩珠一驚,急忙叩首:「臣女愚鈍,請陛下明示。」

  皇帝冷冷道:「朕命你留意秦王不軌,你竟說出這般的話?似你這般自作聰明,輕視於他,你還如何替朕做事,懲奸察惡?看來這半年,朕是白白在你這裡耗費了!」

  菩珠再三認罪:「臣女再也不敢了!往後定打起精神,日夜不怠,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皇帝臉色這才放緩,臉上露出淡淡微笑:「罷了,你也不必如此惶恐,你記住,朕還是對你寄予厚望。」

  皇帝沉吟了下,又道:「他這趟西狄之行,回來最快也要數月,這段時日,你也無事,這半年雖未立下功勞,但念你還算用心,朕便賜你回鄉修陵之恩,派個人隨你回,替你祖父重修墳塋,立碑紀念。朕明年東巡泰山,到時若抽的出空,也可走一趟,為菩公祭酒。」

  菩家祖籍齊州,距離泰山不遠,自古便是文才輩出的詩書之地。

  菩珠一下就明白了。

  皇帝方才並非懷疑自己的話,而是恩威並施,先敲打,敲打完再給個甜棗,好叫自己死心塌地繼續為他做事。

  不但如此,還可以藉此事博名。

  她心中咬牙暗罵,等看你日後如何死法,面上卻露出感激萬分的神色,再三拜謝。

  皇帝似也倦了,點了點頭,命她下去。

  菩珠退了出去,被帶出皇宮。

  顯然,只要自己一天沒呈上李玄度造反的把柄,他們便就不會滿意,不會讓自己見阿姆的面。而讓她回鄉祭祖,除了施恩,另外的目的,自然就是藉此事,替皇帝彰顯天恩。

  雖然對皇帝極是痛恨,但對可以回鄉替祖父和父親重修墳塋一事,菩珠還是十分重視。次日便就做著動身的預備,忙了兩天,臨行之前,去了趟郭家,拜望有些時日沒見的郭朗妻嚴氏。

  嚴氏也已知道她就要回鄉祭祖的事,因碑文便是皇帝命郭朗所作。見到菩珠,十分親熱,牽著她噓寒問暖,帶入內室,敘話了片刻,嚴氏便屏退下人,低聲問起前次太子秋獮遇到猛虎的事。

  菩珠道太子當日帶人狩獵,遇到數頭猛虎,李玄度幾人險些出事,太子也不幸墜馬,被拖著帶了一段不短的路。

  嚴氏道:「這事極是隱秘,宮外還未傳開,知道的人極少,你聽了,莫傳出去。」

  菩珠點頭。

  嚴氏這才附耳,用極低的聲音說道:「聽說太子當日受傷不輕,竟傷了不該的地方,至今還未痊癒。難怪最近我看姚家人不對勁,夫人整天往寺廟跑,燒香拜佛,看來或許是真。」

  菩珠一愣。

  嚴氏又嘆氣。

  「這還不算,最近上官家也是不順。前些時日你不在京都,你不知道,上官邕被人彈劾,說在老家私占大量民田。畢竟根深葉茂,這事倒沒掀起多大的水花,很快壓了下去,但聽說又連累了太子,令陛下對太子也不滿了。倒是胡貴妃那邊,秋獮回來之後,聽說日漸見寵。你當也知道,陛下明年春要東巡泰山封禪,太子請命,先行過去打點事情,陛下卻以他另有要事為由,另派了留王和沈暘前去。」

  嚴氏憂心忡忡。

  郭朗是太子太傅,要是太子真倒霉了,勢必影響郭朗,難怪嚴氏如此煩惱。

  秋獮回來後,菩珠便又馬不停蹄地去了闕國,沒想到她不在的這段時日,京都里竟發生了這麼多的事。

  她不禁想起了那日入宮時所見的一幕。

  看來皇帝對太子不滿是真的,難怪當時,她聽到了一聲怒斥。

  「唉,如今還有何事會比泰山封禪更為要緊?但願太子能早日痊癒,上官家也千萬再莫出事!若再有事,只怕又要惹出大事了!」

  菩珠知道前世,皇帝準備的泰山封禪之事,因為那場疫情而中斷。現在倘若一切還是照舊,封禪自然也是不成。

  嚴氏在一旁,唉聲嘆氣個不停,為太子的前途感到無比的擔憂。

  菩珠沒說話。

  前世她記得李承煜的太子之位還算穩固,胡貴妃所生的皇子留王,始終未能對李承煜造成過什麼過大的威脅。

  但是現在,倘若嚴氏方才告訴她的那事是真的話,事情便就變得不同了。

  李承煜還沒有子嗣,若真如此不能人道了,就算上官家想壓下消息,謀劃待李承煜繼位,日後再作別的打算。但胡貴妃留王那一派,豈會眼睜睜地看著大好的機會送到面前不去試一試?

  不一樣了,越來越多的事情,漸漸都變得和原來不一樣了。

  菩珠便是如此,滿懷心事,踏上了歸鄉祭祖的路。

  第84章

  京都到齊州道路通達, 但因路途遙遠,走一趟亦需個把月。一路東去,經過諸多州縣。每到城鎮, 無不是人煙阜盛、街市繁華。便是途徑的村落, 亦田連仟佰, 男耕女織,入目所見, 處處是太平盛安的一番景象。

  她這一趟回鄉祭祖, 既是私事, 亦可算公差,因行程不緊, 每日白天行路, 夜間歇息, 入住沿途的驛舍。每到一處,驛丞無不招待殷勤, 侍奉周到不必說, 吃食亦是絕好,精緻得超出了她的想像。諸如江淮果物、河濟飴糖、百花石蜜,皆為貢品。有一日路過魏州的一間驛舍, 晚間送上的菜餚,竟還有一道銀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