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姜氏一愣,隨即哈哈大笑:「世上何來的老王母?我亦無大能,乃賴皇天與列祖之佑,當日才叫我不辱使命,僥倖得以成功。」

  她話是如此,但語氣中的開懷,還是呼之欲出。

  陳女官原本擔心王妃說錯話,惹姜氏不快,沒想到這段往事講述,竟令多年未曾開懷的姜氏如此大笑,實在是令人驚喜。

  陳女官終於長長地鬆了一口氣,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李玄度靠在魚池邊的欄杆上,閉目吹風,隱隱聽到菩家孫女在裡頭奉承,倒叫她誤打誤撞討了個好,不禁略帶譏嘲地勾了勾唇角。

  新婚夫婦在蓬萊宮再逗留了片刻,秦王攜王妃拜別姜氏,臨行前與李慧兒話別,叫她無事常來王府玩。

  菩珠見李慧兒望著自己,立刻笑道:「你皇叔說的是,我整日空閒,你儘管來,我正好多了個伴。」

  李慧兒臉上露出歡喜的笑容,點頭,輕聲道謝。

  兩人一出蓬萊宮就無話,一個上車,一個上馬。回到王府,李玄度一句話也無,丟下菩珠逕自去了他兼作書房的那間靜室,一個下午都不見人。

  日暮黃昏,王府掌燈。菩珠一個人坐在寢堂里,看著姜氏今日送給自己的寶匣。

  匣內許多首飾,在燭台火光的映照之下,珠光寶氣,耀耀奪目。

  她出神了良久,回想白天在長安宮遇到的那些人,又回想姜氏向自己講述的那些她此前從未聽聞的帝國往事,信心大增,再不猶豫,下了決心,決定趁熱打鐵,今晚就把事情告訴他,讓他清楚,往後只有和自己共同合作,相互成全,他才能以最小的代價去實現他的野心。

  至於自己的想法,當然不能叫他全部知道。但生兒子的大計,可以早早提上日程。

  別的,日後可徐徐圖之,但早點有了自己的兒子,於她而言,這個合作才算是有了初步的基礎。

  白天處了這麼一天,菩珠便深感李玄度的性子喜怒無常。所以兒子對自己更為重要。否則,事情很飄,她根本沒有安全之感。

  黃姆無聲無息地送進來一盞茶,停在她的身後,低聲道:「王妃,非老奴催促,你與殿下方成婚,多多親近總不是壞事。」

  這個老奴不但是沈皋派來傳話跑腿的,也是用來監視自己的。此刻說話語氣雖然還算恭敬,但分明是在責備她沒用。新婚才第二天,李玄度就一頭鑽進他的靜室,半天都不出來。

  菩珠忍下心中厭惡,淡淡道:「預備香湯,我要沐浴。」

  第43章

  送新婚夫婦出了宮, 陳女官回到東閣,看見太皇太后立在魚池之畔餵魚,走了過去。

  「他們走了?」

  姜氏往水裡投了一匙餌料, 問道。

  陳女官點頭應是, 看著水中那些養了足有十幾年的肥頭肥腦的紅鯉搖擺著游來逐食, 笑道:「秦王好似已餵過食了。這魚和人一樣,吃太多, 怕要撐著。」

  姜氏便將魚食罐遞給了她, 口中道:「這麼大的人了, 還跟個孩子似的,不忘他的魚。我那麼多的兒孫里, 數他小時候最會折騰, 折騰了這些魚, 累我至今還要日日餵食。」

  她的語氣聽起來似在抱怨,實則滿滿都是偏愛。

  姜氏自己一生無所出, 李氏的子孫後裔里, 並無和她有直接血緣關係的後代,但她卻也和普通人家中的長者一樣,私心有偏, 偏向了秦王這個幼孫。

  據陳女官想,姜氏之所以喜歡秦王,因他從小不但生得招人疼,性情也真, 投了姜氏的緣。

  老女官便笑道:「殿下不是剛成家嗎?往後有王妃作伴,太皇太后您再不用牽掛了。」

  姜氏笑了笑, 道:「你看秦王妃如何?」

  老女官因她今日引姜氏開懷大笑一事,對她印象頗好, 思索了下,道:「膽大,但性情不錯。」

  姜氏點頭:「這小丫頭膽大,我其實早有數。」

  老女官略微驚訝:「太皇太后怎就早知道了?」

  姜氏道:「千秋節的那夜,我留意到這小丫頭藏在人堆里窺我,也不知她是何目的。今日再見,果然膽子很大。」

  秦王曾親口承認喜愛王妃,愛屋及烏,老女官下意識地往好處想:「觀王妃今日對太皇太后您的尊崇之情,不似作假,見她舉止,也頗多嬌憨。或許在河西時聽多了民間對太皇太后您的稱頌,身處千秋節那夜的情境,一時忘情所致?」

  姜氏道:「菩猷之的孫女第一回 來我這裡時,處處藏拙,不像你所言之天生嬌憨毫無心機之人。你想,她幼年帶罪發邊,在河西那種地方長大,回京才沒兩日便處處應對得體,怎麼可能是個簡單之人?藏巧於拙,以屈為伸,我以為這才是她的內里。」

  老女官一怔。

  姜氏繼續道:「不過,我並非認為女子有心機便是壞事,端看心機用在何處,是否正道。」

  她停頓了一下,面容現出一縷寂寥之色。

  「我老了,總有一天會死……」

  「太皇太后!」陳女官目露戚色,立刻出聲阻止。

  姜氏笑了笑:「人人都有一死。民間拿我比作西王母,難道我會真的以為自己便是西王母?有何避諱,不能言死?等我死了,後頭的事我看不到,更管不了。故我倒盼望秦王王妃是個能自己站得住腳的人,自己先站住,往後若再能助他逢凶化吉,二人平安白頭,我也就放心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