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長公主搖頭:「這個我倒未聽太皇太后提及,只不過,阿姊這裡有一位現成人選,可供陛下考慮。」

  「何人?」

  「便是菩猷之的孫女。我親眼見過那孩子,容貌體態俱佳,年紀也是正好,且知書達理,舉手投足,無一不顯大家閨秀之風。不瞞陛下,我第一眼瞧見菩家那女孩兒,便覺著她與四弟二人猶如天作之合。」

  「這些都罷了,無需我多說。阿姊是覺著,菩家孫女若被立為秦王妃,入皇家牒譜,不僅是為菩猷之平反一案添一重墨,錦上添花,更足以向天下彰顯陛下對忠臣之厚待。至於四弟那裡……」

  長公主頓了一頓,覷皇帝的神色。

  李玄度身份特殊,雖在先帝駕崩前便被先帝親口赦罪,但有些事,對於他們這種生於皇家的人而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很快她繼續道:「陛下對四弟的手足之情,關愛之深,非但太皇太后看在眼中,朝臣,乃至天下,何人不知?為耽擱了婚事的四弟主婚,擇絕世佳人為配偶,更顯陛下厚愛。四弟那裡,我料他必也會感激不盡。」

  皇帝笑著頷首:「皇阿姊所言有理,待朕考慮過後,再作論斷。」

  長公主亦笑:「那是自然,陛下也知我一向嘴碎,又見太皇太后記掛此事,今日恰好在此遇到陛下,這才胡亂說了幾句,若有不妥,陛下勿見怪,一切皆以陛下為決斷。」

  孝昌皇帝一向勤政,回到紫宸殿,卻未像往常那樣處理案頭堆積著的政務,沉思半晌,將內府令沈皋喚來,吩咐了一句。是夜亥時,一人從皇宮東北角的延慶小門入內,穿過夜色籠罩的重重漆黑殿宇,來到了一處還亮著燈火的殿前。

  此人年近五旬,面黃無須,正是孝昌皇帝最信用的內府令沈皋。他入內,經過兩個立得形同木偶的宮人面前,使了個眼色,宮人便似活了過來,立刻退了出去。

  沈皋關門,朝著案後尚在御批奏摺的皇帝輕聲道:「陛下,奴婢回來了。」

  「怎麼講?」皇帝未停手中之筆,一邊繼續披著奏摺,一邊問。

  「據大真人之言,秦王這些時日,或於靜室打坐,或與其論道。除太皇太后千秋節外,寸步未出紫陽觀。」

  皇帝唔了一聲:「可有人去見過他?」

  「有。」

  「何人?」

  「據小道童講,六天之前,有一年輕女郎女扮男裝入道觀求見殿下,盤桓了將近半日,傍晚方離去。據外貌描述,推斷應是菩家孫女無誤。」

  皇帝停住,擱筆,抬起頭:「她找秦王何事?」

  沈皋搖頭:「這個外人不知,大真人亦不知。」

  「除了菩家孫女,可還有別人去過他那裡?」

  「有一位。不是別人,正是長公主駙馬廣平侯韓榮昌。」

  皇帝詫異:「是他?他去又是何事?」

  「這個也是不得而知。除這二人之外,這些日再無旁人與秦王有過聯繫。」

  皇帝沉吟片刻,道了聲知道。

  沈皋退下去前,遲疑了下,問:「陛下,可要我派人在道觀里暗中監視?」

  李玄度在西海郡的兩三年裡,一直受到秘密監視,故沈皋多問了如此一句。

  「陛下放心,必不會令太皇太后知曉。」他又添了一句。

  皇帝淡淡道:「你若有心不軌,會選這種時候於朕的眼皮子底下與人交通謀事?朕的四弟,可不比你愚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沈皋面帶羞慚,低聲受教。

  次日小朝會後,皇帝單獨留下廣平侯韓榮昌,見他於紫宸殿的便殿。

  韓榮昌少年時名門子弟,不是什麼善茬,亦是個顧盼自雄、殺人不眨眼的狠人物。先帝宣寧年間,二十歲的姜毅領大將軍印迎戰狄國之時,他是姜毅麾下的一名副將,時年不過十八,便奮勇爭當先鋒,立過大功。後來做了駙馬,這才一蹶不振,那日實在是把柄被人捏在手裡,無路可退,逼得當年的凶心惡膽全都出來了,終於重振了一回昔日的男子氣概。但過後,心中有些擔憂。回想自己當時說的那些話,足以論罪,若李麗華真的懷恨翻臉,皇帝降罪,自己是無妨,哪怕真被發去和姜毅一道邊郡養馬,姜毅也是他佩服的人,正好可以多多親近。

  但問題是,自己不是孤家寡人,後頭還有一家子的韓氏之人。

  這兩日他有些忐忑,因日常職務是光祿寺羽林中郎將,主宮廷內的宿衛護從,索性就不回長公主府了,宿在衙門裡。今日朝會低著頭,一聲不吭,唯恐皇帝注意自己。

  怕什麼來什麼,散朝後竟被皇帝單獨傳召。韓榮昌也就認命了,行了禮,等雷霆之怒降落頭頂,沒想到皇帝和顏悅色,開口問他這幾日在忙什麼。

  韓榮昌略略鬆氣,但也知今上性情猜沉,豈敢鬆懈,道自己忙著職務之事,將功贖罪,以補之前征天水不利犯下的過錯。

  皇帝道:「罷了,世上又有幾個常勝將軍。你韓氏是開國名門,數代忠良,只要你忠不避危,效力朝廷,朕又豈會以一二勝負而論人長短?」

  韓榮昌徹底放下了心,知道是沒事了,但很快又感到疑惑,知皇帝特意召見,不可能是為了安撫自己,便恭聲道:「此為臣之本分!但有能用之處,臣誓死效忠!」

  皇帝微笑點頭:「朕聽說你前幾日去了趟紫陽觀,應當是去探望秦王。他在觀中過得如何?一切可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