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頁
不等齊軍、蒙古和朝鮮進入遼東,遼東內部倖存的漢人便是活動起來,爆發了一次反清高潮,據說義軍已經在五月份趁勢克復金州一帶,並且打著大齊朝廷旗號。
金州的起義軍很快就被憤怒的多爾袞率軍撲滅,但內部已經四處冒火,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多爾袞將正白旗和半數精銳留在松錦一帶駐防,帶著鑲白旗四處救火。
無論多爾袞怎麼奴隸,很多人都能看得出來,大清要亡了。
以前在黑龍江、寧古塔一帶的旗丁很願意參軍,因為那個時候滿清處於優勢,幾乎是無能能擋。
但現在不同,蒙古二十餘部臣服大齊,協同朝鮮三面夾擊,見到滿人就殺,一個個城鎮的漢人被解放出來,到處都喊著滅清的口號。
原本滿清八旗軍幾乎已經死傷殆盡,漢八旗、蒙八旗不斷叛變,就連自己現在的領土都保不住,還是回深山老林安全一些。
很多旗人對興京和盛京的屠殺暗自懼怕,況且現在沒有漢民和朝鮮、蒙古人當炮灰,衝鋒陷陣都要自己上。
打贏了的前程也不再值錢,多爾袞已經給不起他們想要的,能躲著還是不要出來。
多爾袞面對旗丁的背叛無計可施,又不能大開殺戒,只能動用手下鑲白旗強征,然而這樣卻激起了建州內部的反彈。
多鐸和阿達禮等人都是所謂猛將,帶著多爾袞的主力部隊屯駐在松錦一帶,在這樣的情況下,都是處心積慮的想謀求一勝,用以提升士氣。
求戰心切,便是心態大亂,面對齊軍一味的猛衝亂打,第二次松錦之戰的結果可想而知。
齊軍組成嚴謹的陣列,雙方在平原上大戰,多鐸為了提升士氣,讓郡王阿達禮壓陣,親自衝鋒陷陣。
滿清引以為傲的騎射,在齊軍已經普及的線列遂發火槍面前,完全成了小孩子過家家的把戲,他們的八旗鐵騎,面對手持轉輪打火槍的齊軍驍騎,也是完全被碾壓的份。
彰武二年十一月,齊軍在錦州、松山一帶大敗清軍正白旗,梟首一萬兩千,征東前將軍李定國陣斬多鐸,敘列一等功。
征東將軍祁耀武斬殺阿達禮等兩名滿清郡王,敘列二等功。
現在的齊軍已經一隻腳邁入近代化,裝備了大量的火炮和遂發火槍,騎兵也在逐漸向火槍騎兵轉變,單論盔甲裝備並不輸於滿清,每次戰鬥都是以火器優勢掌控著戰場上絕對的主動權。
在真正的戰場上,光有死沖的勇氣遠遠不夠,清虜一直對漢人的火器嗤之以鼻,對齊軍火器的強悍程度遠遠估計不足。
這些韃子依然用努爾哈赤那個年代進攻明軍的法子來和齊軍決戰,造成一次次潰敗。
戰勝之後,齊軍勢如破竹,一路向北,在陸井榮、李定國和祁耀武的率領下依次收復了松山、錦州和廣寧西鎮,進至西寧堡一帶。
西寧堡已經屬於遼東腹地,威脅到多爾袞新定的都城蓋州,祁耀武和多爾袞都明白,齊、清兩方在不久的將來,勢必在海州、營口一帶進行最後的決戰。
這場戰爭若是多爾袞獲勝,滿清則可以苟延殘喘一陣子,齊軍則需要調集更多兵力征遼,若齊軍獲勝,那收復遼東便是指日可待。
不過多爾袞並不太看好大清的前途了,要知道,這次齊軍派出的不是全部,甚至連精銳的禁軍都只出動了一個驍騎營。
如果僥倖打勝,王爭必然會集結禁軍和關內精銳再次征遼,到那時,多爾袞那也明白自己根本無法抵擋。
第六百二十四章:滅清 雅克薩條約
這場決定今後華夏命運的戰爭,結局和進程都很出乎意料。
十二月三日,李定國率齊軍主力進圍海州,鄭親王濟爾哈朗守衛於此,在山中招募的野人女真五千餘驍勇敢戰,是他最後的底牌。
齊軍數攻不克,損兵折將,初挫,續圍之。
五日,陸井榮率五萬齊軍、三萬土默特騎兵星夜兼程,逼近滿多爾袞新設立的權利中心,連克平山、湯池堡。
多爾袞大驚,調親王尼堪北上抵抗。
同一時間,越國公江大掌海波將軍印,率定海軍從復州灣登陸,五日內連破復州五十滿洲旗人寨,解放金、復二州。
各地義軍聽聞大齊朝廷征遼,風起雲湧,爭相歸附,聚眾挺進蓋州。
相比於齊軍和蒙古的大動干戈,朝鮮方面就顯得有些不溫不火,名將李臣率五萬朝鮮兵圍城半月,方才攻克有三千滿洲兵駐守的鎮江堡,向北進發。
這個時候,齊軍已經開始在蓋州一帶和多爾袞進行最後決戰。
土默特少汗率二十三餘部蒙古騎兵大舉南下,席捲遼北,對漢人秋毫無犯,見到滿人卻是不分老幼,盡數屠之。
甚至於,土默特為了示好於大齊,出動騎兵將一個劫掠漢人村落的小部落屠殺殆盡,禿馬敦驚恐王爭震怒,又修書致歉。
至此以後,蒙古諸部在遼東土地上遇到漢人,都是立即調轉馬頭,驚恐萬伏。
現在遼東的土地上,每天都發生無數場大小規模的戰鬥,死傷者數以萬計,到了現在,甚至都不再需要大齊朝廷鼓動。
遼東本地漢民,朝鮮、土默特蒙古,都和女真人有著血海深仇,憑藉著大齊一統天下之後中原王朝的再次強盛,開始秋後算帳。
十二月底,李定國攻克海州,殺鄭親王濟爾哈朗,攜大勝之威與祁耀武所部勝利會師,按計劃向蓋州進發。
金州的起義軍很快就被憤怒的多爾袞率軍撲滅,但內部已經四處冒火,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多爾袞將正白旗和半數精銳留在松錦一帶駐防,帶著鑲白旗四處救火。
無論多爾袞怎麼奴隸,很多人都能看得出來,大清要亡了。
以前在黑龍江、寧古塔一帶的旗丁很願意參軍,因為那個時候滿清處於優勢,幾乎是無能能擋。
但現在不同,蒙古二十餘部臣服大齊,協同朝鮮三面夾擊,見到滿人就殺,一個個城鎮的漢人被解放出來,到處都喊著滅清的口號。
原本滿清八旗軍幾乎已經死傷殆盡,漢八旗、蒙八旗不斷叛變,就連自己現在的領土都保不住,還是回深山老林安全一些。
很多旗人對興京和盛京的屠殺暗自懼怕,況且現在沒有漢民和朝鮮、蒙古人當炮灰,衝鋒陷陣都要自己上。
打贏了的前程也不再值錢,多爾袞已經給不起他們想要的,能躲著還是不要出來。
多爾袞面對旗丁的背叛無計可施,又不能大開殺戒,只能動用手下鑲白旗強征,然而這樣卻激起了建州內部的反彈。
多鐸和阿達禮等人都是所謂猛將,帶著多爾袞的主力部隊屯駐在松錦一帶,在這樣的情況下,都是處心積慮的想謀求一勝,用以提升士氣。
求戰心切,便是心態大亂,面對齊軍一味的猛衝亂打,第二次松錦之戰的結果可想而知。
齊軍組成嚴謹的陣列,雙方在平原上大戰,多鐸為了提升士氣,讓郡王阿達禮壓陣,親自衝鋒陷陣。
滿清引以為傲的騎射,在齊軍已經普及的線列遂發火槍面前,完全成了小孩子過家家的把戲,他們的八旗鐵騎,面對手持轉輪打火槍的齊軍驍騎,也是完全被碾壓的份。
彰武二年十一月,齊軍在錦州、松山一帶大敗清軍正白旗,梟首一萬兩千,征東前將軍李定國陣斬多鐸,敘列一等功。
征東將軍祁耀武斬殺阿達禮等兩名滿清郡王,敘列二等功。
現在的齊軍已經一隻腳邁入近代化,裝備了大量的火炮和遂發火槍,騎兵也在逐漸向火槍騎兵轉變,單論盔甲裝備並不輸於滿清,每次戰鬥都是以火器優勢掌控著戰場上絕對的主動權。
在真正的戰場上,光有死沖的勇氣遠遠不夠,清虜一直對漢人的火器嗤之以鼻,對齊軍火器的強悍程度遠遠估計不足。
這些韃子依然用努爾哈赤那個年代進攻明軍的法子來和齊軍決戰,造成一次次潰敗。
戰勝之後,齊軍勢如破竹,一路向北,在陸井榮、李定國和祁耀武的率領下依次收復了松山、錦州和廣寧西鎮,進至西寧堡一帶。
西寧堡已經屬於遼東腹地,威脅到多爾袞新定的都城蓋州,祁耀武和多爾袞都明白,齊、清兩方在不久的將來,勢必在海州、營口一帶進行最後的決戰。
這場戰爭若是多爾袞獲勝,滿清則可以苟延殘喘一陣子,齊軍則需要調集更多兵力征遼,若齊軍獲勝,那收復遼東便是指日可待。
不過多爾袞並不太看好大清的前途了,要知道,這次齊軍派出的不是全部,甚至連精銳的禁軍都只出動了一個驍騎營。
如果僥倖打勝,王爭必然會集結禁軍和關內精銳再次征遼,到那時,多爾袞那也明白自己根本無法抵擋。
第六百二十四章:滅清 雅克薩條約
這場決定今後華夏命運的戰爭,結局和進程都很出乎意料。
十二月三日,李定國率齊軍主力進圍海州,鄭親王濟爾哈朗守衛於此,在山中招募的野人女真五千餘驍勇敢戰,是他最後的底牌。
齊軍數攻不克,損兵折將,初挫,續圍之。
五日,陸井榮率五萬齊軍、三萬土默特騎兵星夜兼程,逼近滿多爾袞新設立的權利中心,連克平山、湯池堡。
多爾袞大驚,調親王尼堪北上抵抗。
同一時間,越國公江大掌海波將軍印,率定海軍從復州灣登陸,五日內連破復州五十滿洲旗人寨,解放金、復二州。
各地義軍聽聞大齊朝廷征遼,風起雲湧,爭相歸附,聚眾挺進蓋州。
相比於齊軍和蒙古的大動干戈,朝鮮方面就顯得有些不溫不火,名將李臣率五萬朝鮮兵圍城半月,方才攻克有三千滿洲兵駐守的鎮江堡,向北進發。
這個時候,齊軍已經開始在蓋州一帶和多爾袞進行最後決戰。
土默特少汗率二十三餘部蒙古騎兵大舉南下,席捲遼北,對漢人秋毫無犯,見到滿人卻是不分老幼,盡數屠之。
甚至於,土默特為了示好於大齊,出動騎兵將一個劫掠漢人村落的小部落屠殺殆盡,禿馬敦驚恐王爭震怒,又修書致歉。
至此以後,蒙古諸部在遼東土地上遇到漢人,都是立即調轉馬頭,驚恐萬伏。
現在遼東的土地上,每天都發生無數場大小規模的戰鬥,死傷者數以萬計,到了現在,甚至都不再需要大齊朝廷鼓動。
遼東本地漢民,朝鮮、土默特蒙古,都和女真人有著血海深仇,憑藉著大齊一統天下之後中原王朝的再次強盛,開始秋後算帳。
十二月底,李定國攻克海州,殺鄭親王濟爾哈朗,攜大勝之威與祁耀武所部勝利會師,按計劃向蓋州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