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附圖
圖1 2003年中國與一些大國國際儲備的比較(億美元)
資料來源:亞洲開發銀行:《亞洲發展展望200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網站。
儘管中國的外匯儲備和國際儲備明顯偏多,但有些學者和官員仍然認為這是合理和正常的。其理由是,根據前些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一個國家必須擁有大量的國際儲備,以應對國際金融風險和危機。當然,為了應對發生國際金融風險和危機,一個國家必須擁有充足的國際儲備,但總要有個限度。而且,中國龐大的國際儲備也帶來了另外的金融風險,即外幣貶值的風險。目前,中國外匯儲備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包括大量美國政府與公司債券。近幾年的美元貶值已經使中國外匯儲備受到了很大損失,因為它完全置於本國政府與人民的控制之外。
綜上,目前中國的外匯和外匯儲備已經相當充足,國家不應該再採取各種政策來“千方百計擴大出口”,“出口創匯”一詞到了“進歷史博物館”的時候。另外,“創匯”也不僅僅“出口”一途,外資的流入也是一條很重要的途經。我們在貿易戰略上也需要“與時俱進”,諸如“出口至上”和“出口創匯”之類過去合理的政策,現在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已經失去了合理性。如果我們仍然死抱著過去的戰略和政策不放,就會產生許多嚴重後果。
二、“出口至上”戰略貽害無窮
實行“出口至上”戰略在現實中產生了諸多弊端。首先是加劇國際貿易摩擦。目前,中外貿易摩擦已成為關涉中國和平崛起的重大問題。儘管中外貿易摩擦的根源在於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餘孽未消,但中國出口增長過速和巨額貿易順差也是誘發中外貿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出口至上”戰略必然引發出口過度增長,對一些國家的國內市場和國內產業造成嚴重衝擊,結果招致進口國的保障措施等貿易壁壘,引發國際經濟摩擦。例如,根據美國商務部提供的2002年1~6月份中國輸美紡織品統計,中國針織布出口增長22314.5%,排名從第26躍至第5;睡袍增長455.6%,布織箱包增長416.8%,手套增長173.2%,內衣增長167.1%,排名均躍至第1。(註:http://news.shangdu.com,2002年12月23日。)於是,美國便開始對中國紡織品和服裝產品啟動特殊保障機制。
再以貿易順差為例。中國目前面臨的最主要的國際經濟摩擦——中美經濟摩擦——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此。近年來,中國積累的貿易順差和其他的國際收支順差越來越多,但人民幣與美元的匯價卻基本保持不變,於是便發生了 “人民幣升值風波”。同時,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也就是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越來越大,必然招致美國貿易壁壘和中美貿易摩擦。表2所反映的是按美方統計的1995年以來的美中貿易逆差。從中可以看出,美中貿易逆差越來越大,從1995年的338億美元持續上升到2003年的1240億美元。美中貿易逆差占美國總貿易逆差的比重曾高達46.4%,最低也在22%以上。2000年開始,中國取代日本,成為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來源。當然,美國的統計數字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低估了中國對美貿易中經香港的轉口貿易在香港的增值,即美國把應該算在香港頭上的出口計算到中國內地頭上。但是,這只能導致美中貿易逆差的部分減少,而不可能完全消滅。圖2描繪的是按中方統計的中美貿易順差,即美中貿易逆差。這一數字也是巨大的,而且也呈現持續攀升的態勢。當然,美中之間存在如此巨大的貿易逆差,責任不全在中方,美方也負有很大的責任。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在高技術產品出口中對中國的限制。但是,不管主要責任在哪一方,美中之間畢竟存在巨大的貿易逆差,這必然會被美國國內的利益集團所利用,作為對中國產品設置貿易壁壘的藉口。
1995~2003年按美方統計的美中貿易逆差
表2 單位:億美元,%
年份 金額 比重 位次
1995 338 35.5 2
1996 395 38.4 2
1997 497 46.4 2
1998 569 34.9 2
1999 587 22.5 2
2000 838 22.3 1
2001 831 23.2 1
2002 1031 24.7 1
2003 1240 25.3 1
其次,“出口至上”戰略導致中國貿易條件持續惡化。在“出口至上”戰略下,受國家出口鼓勵政策的驅動,為了獲得比內銷更大的利益,國內企業便競相出口,甚至惡性競爭,低價出口,造成中國出口價格的不斷下滑和貿易條件的持續惡化。如表3所示,1994年以來,中國的貿易條件持續惡化。如果以1995為100,2002年的貿易條件指數只有78,成為這一時期世界上貿易條件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表3中,世界上一般國家的貿易條件變化不大,甚至發展中國家(如墨西哥)還稍有改善。而中國和巴西的貿易條件明顯惡化,但中國的情況更加嚴重。固然,中國貿易條件惡化的原因很多,但“出口至上”戰略和出口鼓勵政策應該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附圖
圖2 按中方統計的1995-2003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億美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03》,中國商務部網站。
表3 1994-2002年中國貿易條件的國際比較(1995=100)
圖1 2003年中國與一些大國國際儲備的比較(億美元)
資料來源:亞洲開發銀行:《亞洲發展展望200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網站。
儘管中國的外匯儲備和國際儲備明顯偏多,但有些學者和官員仍然認為這是合理和正常的。其理由是,根據前些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一個國家必須擁有大量的國際儲備,以應對國際金融風險和危機。當然,為了應對發生國際金融風險和危機,一個國家必須擁有充足的國際儲備,但總要有個限度。而且,中國龐大的國際儲備也帶來了另外的金融風險,即外幣貶值的風險。目前,中國外匯儲備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包括大量美國政府與公司債券。近幾年的美元貶值已經使中國外匯儲備受到了很大損失,因為它完全置於本國政府與人民的控制之外。
綜上,目前中國的外匯和外匯儲備已經相當充足,國家不應該再採取各種政策來“千方百計擴大出口”,“出口創匯”一詞到了“進歷史博物館”的時候。另外,“創匯”也不僅僅“出口”一途,外資的流入也是一條很重要的途經。我們在貿易戰略上也需要“與時俱進”,諸如“出口至上”和“出口創匯”之類過去合理的政策,現在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已經失去了合理性。如果我們仍然死抱著過去的戰略和政策不放,就會產生許多嚴重後果。
二、“出口至上”戰略貽害無窮
實行“出口至上”戰略在現實中產生了諸多弊端。首先是加劇國際貿易摩擦。目前,中外貿易摩擦已成為關涉中國和平崛起的重大問題。儘管中外貿易摩擦的根源在於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餘孽未消,但中國出口增長過速和巨額貿易順差也是誘發中外貿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出口至上”戰略必然引發出口過度增長,對一些國家的國內市場和國內產業造成嚴重衝擊,結果招致進口國的保障措施等貿易壁壘,引發國際經濟摩擦。例如,根據美國商務部提供的2002年1~6月份中國輸美紡織品統計,中國針織布出口增長22314.5%,排名從第26躍至第5;睡袍增長455.6%,布織箱包增長416.8%,手套增長173.2%,內衣增長167.1%,排名均躍至第1。(註:http://news.shangdu.com,2002年12月23日。)於是,美國便開始對中國紡織品和服裝產品啟動特殊保障機制。
再以貿易順差為例。中國目前面臨的最主要的國際經濟摩擦——中美經濟摩擦——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此。近年來,中國積累的貿易順差和其他的國際收支順差越來越多,但人民幣與美元的匯價卻基本保持不變,於是便發生了 “人民幣升值風波”。同時,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也就是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越來越大,必然招致美國貿易壁壘和中美貿易摩擦。表2所反映的是按美方統計的1995年以來的美中貿易逆差。從中可以看出,美中貿易逆差越來越大,從1995年的338億美元持續上升到2003年的1240億美元。美中貿易逆差占美國總貿易逆差的比重曾高達46.4%,最低也在22%以上。2000年開始,中國取代日本,成為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來源。當然,美國的統計數字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低估了中國對美貿易中經香港的轉口貿易在香港的增值,即美國把應該算在香港頭上的出口計算到中國內地頭上。但是,這只能導致美中貿易逆差的部分減少,而不可能完全消滅。圖2描繪的是按中方統計的中美貿易順差,即美中貿易逆差。這一數字也是巨大的,而且也呈現持續攀升的態勢。當然,美中之間存在如此巨大的貿易逆差,責任不全在中方,美方也負有很大的責任。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在高技術產品出口中對中國的限制。但是,不管主要責任在哪一方,美中之間畢竟存在巨大的貿易逆差,這必然會被美國國內的利益集團所利用,作為對中國產品設置貿易壁壘的藉口。
1995~2003年按美方統計的美中貿易逆差
表2 單位:億美元,%
年份 金額 比重 位次
1995 338 35.5 2
1996 395 38.4 2
1997 497 46.4 2
1998 569 34.9 2
1999 587 22.5 2
2000 838 22.3 1
2001 831 23.2 1
2002 1031 24.7 1
2003 1240 25.3 1
其次,“出口至上”戰略導致中國貿易條件持續惡化。在“出口至上”戰略下,受國家出口鼓勵政策的驅動,為了獲得比內銷更大的利益,國內企業便競相出口,甚至惡性競爭,低價出口,造成中國出口價格的不斷下滑和貿易條件的持續惡化。如表3所示,1994年以來,中國的貿易條件持續惡化。如果以1995為100,2002年的貿易條件指數只有78,成為這一時期世界上貿易條件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表3中,世界上一般國家的貿易條件變化不大,甚至發展中國家(如墨西哥)還稍有改善。而中國和巴西的貿易條件明顯惡化,但中國的情況更加嚴重。固然,中國貿易條件惡化的原因很多,但“出口至上”戰略和出口鼓勵政策應該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附圖
圖2 按中方統計的1995-2003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億美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03》,中國商務部網站。
表3 1994-2002年中國貿易條件的國際比較(19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