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鑑於目前的形勢,解決台灣問題可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全力制止“台獨”,徹底粉碎陳水扁的2006年“公投制憲”、2008年正式實施“新憲法”的“台獨時間表”,決定性地削弱“台獨”勢力的影響,極大地降低“台獨”的危險性;第二步是積極創造條件最終實現兩岸統一。在從根本上堵塞“台獨”不歸路的同時,應儘早恢復兩岸對話和談判,實現“三通”,適時提出更加具有感召力和可行性的“一國兩制”方案;努力消除台島內民眾的疑慮,增強對“一個中國”的認同感,積極營造兩岸“利害相連,安危相關”,應同舟共濟,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氛圍。對此不宜急於求成,需要足夠的戰略耐心爭取化干戈為玉帛,當然也不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為此,必須依照“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打造出一支能夠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能夠為國家的安全與統一提供堅強有力保證的現代化軍隊,以有效地阻止或挫敗外國勢力對中國台灣問題的武力干涉。惟有“文攻武備”兩手都要硬、都要越來越有效,兩岸關係才會由緊張對立走向緩和對話,才有可能最終走向我們久已期盼的對兩岸最為有利的抉擇——通過和平的方式實現祖國統一,使幾代人的夢想變為現實。歷史和現實都一再昭示我們,反對分裂、維護統一,事關國家的根本利益。(註:《十六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頁。)在事關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大是大非面前,必須下不惜付出任何代價的最大決心,並為此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絕不能一廂情願地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貽誤時機,使分裂的危險越演越烈。在迫不得已條件下,惟有敢於付出最大代價才有可能以較小代價達到預期目的。敢戰方能言和,惟有具備打贏的能力和意志,才有可能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為了解決台灣問題,更必須從大戰略的高度正確認識和謀劃統一與發展的關係。發展是第一要務,而“台獨”則是國家統一和發展的最大威脅,也是外國敵對勢力遏制中國發展崛起的主要籌碼。因此,立足於長遠的全局考慮,統一與發展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發展為統一提供可靠的實力基礎,統一則將極大地推動和保障進一步的發展。發展與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兩大核心任務,是不可分割的有機組合。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勇氣實現歷史和時代賦予的莊嚴使命。

  作者:丁詩傳

  摒棄“出口至上”:中國貿易戰略的調整

  劉力

  【內容提要】本文探討的是中國貿易戰略的調整問題。中國長期以來所奉行的“出口至上”戰略是傳統外匯短缺時代的產物,在外匯已經非常充裕的今天已無存在的必要。“出口至上”戰略加劇中外經濟摩擦,惡化中國的貿易條件,增加財政負擔,需要儘快加以摒棄。中國應該重視進口和國內市場的作用,實行出口、進口和內銷並重的平衡貿易戰略。

  從過去的“不計成本出口”到近年來的“千方百計擴大出口”,出口在中國貿易戰略中始終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如果說過去出口在貿易戰略中占據如此高的地位是由當時歷史條件決定的話,那麼,在目前新的歷史條件下,“出口至上”戰略也到了該終結的時候。

  一、中國貿易戰略應該向“出口創匯”告別

  根據發展經濟學的“兩缺口模型”,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初期存在外匯短缺,因此要“千方百計出口創匯”。在10多年前,中國的外匯短缺問題也非常嚴重,因此當時採取各種鼓勵政策來擴大出口和賺取外匯。這種做法在當時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目前中國外匯短缺的情況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如表1所示,200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了4032.51億美元,貿易項目也早已實現了貨幣的自由兌換,完全擺脫了外匯短缺的限制。

  1978-200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與黃金儲備

  表1  單位:億美元

  年份 黃金儲備 外匯儲備

  1978 1280 1.67

  1980 1280 -12.96

  1985 1267 26.44

  1990 1267 110.93

  1995 1267 735.97

  2000 1267 1655.74

  2002 1929 2864.07

  2003 1929 4032.51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摘要2004》,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年版,第87頁。

  固然,為了正常的國際支付、平衡國際收支、維持貨幣匯率和應付緊急狀況,國家必須要保持充足的外匯儲備和國際儲備。但是,外匯儲備和國際儲備並非越多越好。無論從國際比較還是從實際需要來看,中國的外匯儲備和國際儲備已經明顯過多。圖1反映的是2003年中國與一些大國國際儲備的比較,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國際儲備大大高於一般國家,在世界上僅次於日本,居第2位。

  從實際需要來看,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和國際儲備也明顯過多。從理論上講,一個國家的國際儲備額一般應相當於其3個月的進口額。2003年,中國3個月的進口額為1032億美元,考慮到進口增長,我們再擴大50%,目前中國合理的國際儲備額也就在1500億美元左右。而在現實中,即使不考慮別的國際儲備形式,單單外匯儲備一項就超過了4000億美元,是理論上合理規模的2.7倍。顯然,與合理規模相比,中國的國際儲備是絕對超標的。如果中國的國際儲備不是偏多的,中央政府怎麼可能拿出450億美元的巨額外匯儲備去支持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