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黃錦:“千秋功罪後人評說,奴婢可不放在心上。”

  周楠:“黃公公誤會了,在下說的是黃公公進史記的時候以的是什麼名字,想來必是司禮監掌印黃錦,不會是其他。”

  黃錦:“咱們內侍的名字要麼是爹娘起的,要麼是皇帝賜的,怎麼可能還有其他。”

  周楠這些話表面上看來毫無意義,可黃公公知道他不是一個愛說廢話的人,不覺好奇了。

  就連嘉靖也疑惑地看著他。

  周楠道:“黃公公在世上行走的這個名字代表著你在社會上的身份地位,這是你的社會生命;黃公公被乾兒子們那裡被稱之為乾爹,那是你的自然生命;能夠記如史冊,被後人所紀念,則是你的精神生命。”

  “方才周楠說過,人有三次生命。這三次生命就是社會生命、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

  “人生百年,草木一秋,總有衰老不能視事的一天。內廷也就罷了,外朝眾官到了一定年紀氣血衰敗不能視事,就得回鄉養老。漸漸地,這社會上的事情和他們也沒有任何關係,過得一二十年,也沒有人再記住他了,這標誌著他的社會捨命已經結束。”

  “等到死的時候,他的自然生命就結束了,也只有兒孫們能夠記住他的名字。”

  “人死百年,被後代都忘記之後,沒有了香火供奉,他的精神生命也結束了。”

  周楠這一席話用了不少現代社會的詞句,聽起來不太好懂,但嘉靖和黃錦是何等人物,只微一琢磨,覺得甚是在理,都同時點頭。

  嘉靖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周楠道:“《五音集韻》說:人死作鬼,人見懼之;鬼死作聻,鬼見怕之。若篆書此字貼於門上,一切鬼崇,遠離千里。《幽冥錄》上說:人死為鬼,鬼死為聻,聻死為希,希死為夷。”這裡的希夷兩字曾多次出現在道教典籍中,如《道德經》就曾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可見,人死為鬼,鬼也會死。在經歷過幾次死亡之後,整個魂魄就會消散為虛無,那才是徹底消失了,世界上最慘的事情莫過於此。”

  聽到他說到這裡,嘉靖神色大變。生死之間有大恐怖,他之所以修仙不就是想求得一個長生嗎?

  周楠道:“古人為何如此堅持祭祀祖先,鬼沒有得到香火祭祀後會先變成孤魂野鬼,孤魂野鬼會四處尋找香火,也只有香火才能維持他的魂魄和形體。因此,世人才重宗嗣香火,只要香火不絕,人的精神生命就會永存。”

  他見成功地讓嘉靖和黃錦心生畏懼,不覺得得意,道:“其實,就算沒有後裔人也能夠維持神形不滅,只要要香火供奉。比如古代的比干、三皇五帝、忠臣孝子,他們能夠將名字留在世上,能夠進廟被後人所祭祀,他們就是永生的,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成神成聖。陛下的豐公偉業,黃公公為國家所建的功勞,千秋百年之後必然被世人所銘記。”

  聽他這麼一說,嘉靖面上露出了笑容。他身為大明朝的皇帝,將來自然是要進太廟的,還能缺了香火。自己和黃錦的名字肯定是要記入史記的,精神生命將永存萬代。

  他唾了一口氣:“都什麼歪歪理,也就騙得了黃錦這個憨厚老頭。不過,周楠,你在道錄司做了一陣子右正,倒是讀了不少道家典籍,許多地方說得有些意思,倒是能夠糊弄外行人,朕是不信你的。”

  嘉靖一向嚴肅,今日一外常態地對周楠又笑又罵,倒是難得。

  周楠說:“臣隨口胡說,也就是給君父湊個趣兒。”

  看得出來,經過周楠這一安慰,嘉靖的心情好了許多。

  他將腳從木盆里抽了出來,讓黃錦擦乾。嘆息一聲對他說:“都老了,天下無有不散的宴席,你也不要哭。放心好了,朕一旦得長生,絕對不會忘記你的。你畢竟是朕使老了的人,怎忍不管不顧?黃錦,你陪朕多少年了?”

  皇帝年事已高,記性也不太好了,黃錦:“二十多年了。”

  嘉靖:“我倒是忘記了,二十多年了。這二十多年來,多少隨時在駕前的人來又走了,走了又來了,唯有你陪在朕的身邊,不容易啊!你我也算是君臣相得,可惜啊,你是內侍,否則也是一場佳話。”

  黃錦心中傷感:“佳話不佳話,奴婢並不在意思,只願意侍侯在萬歲身邊。”

  嘉靖轉頭看著周楠:“許久沒有打醮了,你等下去詔道錄司的人進來,再做一首青詞。登打完這場醮,朕准你的假去參加春闈吧!”

  “是,陛下。”周楠聽皇帝准了自己的假,心中歡喜,忙不迭地應了。

  嘉靖:“對了,將神樂觀的人也傳來叫他們演曲,今日朕要同黃錦《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

  《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是《孟子》中的名篇,當初周楠讀高中的時候學過。大概意思是說君王與民同樂,樂民之樂,憂民之憂的道理。

  嘉靖因為周楠前一陣子通周楠賣度牒,又逼徐階弄了些錢,手頭寬裕,這場水陸道場足足弄了三天才搞完,糜費白銀一萬兩。

  周楠作為主持人,沒個奈何,只得跑前跑後時候。

  此刻正值初春,下雪不冷化雪冷,凍得夠戧。他自從上次生了一場重病之後,又刻苦讀書,身體素質下降得厲害,竟是不堪其苦,心中暗自抱怨我好好兒的怎麼又攤上這麼個差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