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若虛突然道:“子木,下個月我就要回福建老家了。”

  “啊,若虛不做這個主事了?”

  王若虛點點頭:“陛下已經下了旨意,福建布政使徐乾調去廣西做巡撫,福建使司那邊已有空缺。我也是一把年紀,也是到了葉落歸根的時候,欲謀福建右參政一職,天官也准了。”

  他笑道:“富貴不歸故里,猶如錦衣夜行,朝廷這麼安置,老夫很滿意。”

  布政使司參政乃是從三品,老王也算是高升了。當然,權力和吏部主事卻是不能比的。

  周楠悵然若失,嘆息道:“若虛這一走,再要相見卻不知道是什麼日子。不過,還是恭喜你了。”

  他這才明白剛才王若虛口中說“過得幾年,子木未必不會到六部做個主事甚至郎中,王某怕也要有求於你了。”的意思,他是在向自己告別。

  王若虛也有點傷感:“你我結識一場,往年之交,我心中也是不舍,子木珍重。”

  周楠心中知道,以古代糟糕的交通狀況和落後通訊條件,這一別只怕今生再難與王若虛見面了。

  他在京城最大的助力是徐階和王若虛,現在已經和徐閣老翻臉,王主事又要回老家,以後若有事,只能靠自己了。

  回頭又一想:其實我之所以走到今天還不是靠自己?所謂靠山山倒,靠人人走,只有自己才靠得住。

  周楠考慮了一下,這次去道錄司對自己來說也是一大機遇,將來在嘉靖那裡混個臉熟,再中個進士身份,就算沒有任何靠山,也能在朝堂立足。

  為了搶在王錫爵前頭見到嘉靖,為了打這個時間差,周楠也不耽擱,第二日就去道錄司上任,顯得很急,也不太體面。

  道錄司司正雖然只是個正六品的官,卻是個獨立單位,關起門來自成一統的。

  按照朝廷的禮制,像這種官去上任並不能那麼隨意。

  首先需要由司里的官員自親登門去請,表示尊敬之意。另外,去上任的那天還需要吏部的官員親自送過去,以示鄭重。

  現在的周大人可顧不得那麼多了。

  道錄司的官衙位於京城內城西北什剎海旁邊一個叫菸袋胡同的地方,衙門口正對著波光鱗鱗的大湖。

  什剎海連通著下面的中海和南海,乃是京城中心的中心。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會問,菸袋胡同,明朝有煙嗎?

  還真有,此時正值地理大發現時代,美洲的菸草已經傳入中國,還沒有被人們接受。只被中醫當成一味草藥使用,用於培養陽氣。

  和中央各部衙門不同,道錄司竟設在一座道觀里。

  道觀名曰廣福觀,代天順三年建,分為東、西兩院。東院即正院,有呂祖殿一間、太師殿一間和三清殿三間。最後面還有後殿一間,規模極大。觀中有道士主持,手下道士五十來人,那道人還有個正七品的官職。

  嘉靖皇帝篤信道教,很多道士都被他賞了官職。比如當年的龍虎山天師邵元節,就得了個正一品銜。當然,這些品級只算是一個身份認證,並不領俸祿也有實權。

  東院有三進院子,二十多個房間,二十來個差人,那就是道錄司的衙門了。

  沒錯,道觀和司衙共用一座道觀,也算是大明朝獨一份兒,由此可見道家在嘉靖年地位之高。

  第三百四十五章 六根這是睡糊塗了嗎

  周大人來得唐突,但司里的差人卻不敢怠慢。畢竟,他是司中一把手,還直接負責具體業務。

  原來,像道錄司這種中央機關,左司正雖然排名在前,可很多時候只是個門面,幹活和管人的則是右司正。

  一通忙亂,所有人紛紛過來見禮,“司正”“司正”地喊得恭敬。

  又有人拿來官府給周老爺更衣。

  看著身上的大紅官泡,依舊胸口繡著那隻鷺鷥,周楠有種夢幻之感。

  他以前以為品級低,官服都做草綠。古代的服裝又寬大臃腫,穿在身上簡直就是只蛤蟆。

  如今,看到這代表貴氣的紅色,看到鷺鷥,周大人張嘴欲笑,又考慮到自己的身份,硬生生忍住。

  明朝官員胸口的補子,文官用飛禽,武官用走獸。從此起,周楠才算是正式跨入了“衣冠禽獸”的隊伍了。

  他此刻有種渾身放鬆的感覺,即便將來中不了舉人,中不了進士,這個官兒大可當下去。以自己的才智,還很有可能幹一輩子。在官本位的封建社會,也只有做官才能混得像個人樣子。

  當然,見識過官場的光景之後,他也不甘心一輩子就這麼下去,秋闈、春闈還是必須要去考的。

  當下,周大人親切地接見了手下,訓話之後,就開始將往日積欠的公事一一處置了。並讓書辦拿了一套《莊子》、《淮南子》和《老子》過來仔細閱讀。

  既然搞了宗教管理工作,業餘所上也該熟悉一下。《道藏》浩若煙海,別說搞懂,就算盡數讀完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不過,最經典的幾本怎麼也得過一遍。否則,將來和道士們接觸,開口就打黃腔,那不是笑話嗎?

  我們的周司正飛快地進入了工作狀態。

  《老子》和《莊子》不長,他以前在大學的時候讀過,也能背誦,《淮南子》比較長,很多內容需要藉助專業的參考資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