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想到這裡,周楠只恨不得插了翅膀飛去白各莊。

  又在家裡呆了一日,終於到了放榜的日子。

  本以為不過是一場加試,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就算上了榜又如何,最後不也得到秋闈考場見真章。

  據周楠看來,不是他針對任何人,他的意思是,考場中各位都是辣雞。真去參加鄉試,能中舉人的一隻手就能數過來。

  承認自己這條人生道路走不通不可以嗎,何必強求?

  可道地頭看,卻大吃一驚。只見,廣場裡已經擠滿了,甚至比考試那天還多。原來,許多書生不但自己過來,還帶了下人奴僕,以便在看榜的時候人多力量大好擠到前頭去。

  看到滿滿當當全是黑壓壓的腦袋,周楠大覺頭疼。自己來得已經遲了,要想擠到榜前去,估計沒一個小時做不到。

  早知道如此,就多帶點人過來護駕了。以軍器局那些膀大腰圓的兵丁的體能,扛過這一波幾一波的人潮還是容易的。

  上次吃了穿官服來科舉的虧,這回周楠不敢造次,只一身儒袍孤身而來,顯得很低調。

  他被擠得實在受不了,便側耳聆聽,也是運氣,恰好聽到了熟悉的密雲鄉音。

  人多力量大,還是先和密雲縣的士子匯合的好,如此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在進考場之前,周楠接了一大疊“同鄉”的片子,算是認識了。接下來三天裡,秀才們紛紛下帖子過來相邀。

  周楠也著實和他們應酬一翻,大家相處得還不錯。

  覓著方位,費勁擠了過去,抬頭一看,竟然是徐養大。

  原來,後世的北京話兒並不是京城的土語。而是清初滿人入關之後,遼東方言和本地話融合的結果,明朝的北京話是另外一種模樣。

  所謂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明朝的京城口音大體相同,但細微處也有區別。總體分為三大片,京北、京東和京南。京北口音以懷來、延慶、密云為代表,有山西話的味道;京東口音的代表是山海關和薊縣,已經受到遼東話的影響;至於京南口音則有點難懂,滿口邯鄲味。

  徐養大是昌平人,昌平話和密雲沒有任何區別。周楠也不知道,一不小心擠到怒目而視的昌平秀才的隊伍里來。

  周楠老於人情事故,當日徐養大和他賭賽,搞得很是氣悶。

  過了三天之後,他的心思已經放在半年之後的鄉試和如何解救師公上面,氣也消了。再加上他篤定自己能上榜,段提學若不笨,肯定聽得懂自己要拿頭名的願景。無論如此,這場賭他周子木都是穩贏。

  這次看到一臉憤恨,或者說激烈要提升憤怒值好讓自己戰鬥力爆棚的徐公子,周楠感覺好笑,竟莫名其妙地有點親切。

  想當年他周大人十六歲的時候也是如此的爭強好勝,後來經歷的事情多了,銳氣和稜角也被磨平了。

  這廝倒是有才,如果因為一場口角就從此不科舉,我老周豈不是壞了人家前程。

  大家都是佛系青年,何必呢?

  以此人的才學,鄉試怕是有門,進士科也能爭取一下……不對,金舉人,銀進士,小徐的進士應該沒問題。

  十六七歲就中進士,即便是三榜賜同進士出身,也不得了啦!

  按照明朝的用人制度,他回在六部關政三年實習。實習期滿,會到地方上出任知縣。

  以他的年紀,至少可以在官場上幹上四十年。一路正印官幹下去,就算熬資歷,熬個正四品問題不大,前途一片光明啊!

  大家以後同朝為官,結個善緣交個朋友不好嗎?

  周楠朝他點點頭:“徐朋友好,來看榜呢?前日你我鬧得生分,愚兄下來之後一想,密雲、昌平兩縣生員共為名教中人,同氣連枝,如果因為你我之事反目,甚是不美。那場賭賽只是戲言,徐朋友不必當真。”

  大家以後互相關注,開放朋友圈,當哥們兒處吧!

  “哼!”徐養大鼻子裡重重地哼了一聲,滿面傲驕。

  他抬頭四十五度看天,陽光落到臉上,明媚的憂傷。

  這個逼裝得至少要給九十九分。

  旁邊,有昌平生員喝道:“姓周的,現在求饒已經晚了。乖乖向徐兄賠罪,從此退出科場。君子一諾千金,容不得你反悔。”

  “對!”

  “哈哈,知道厲害了吧,後悔了吧?”

  眾生諷刺地大笑,周楠在大前天進考場的時候被搜身,形同羞辱。交卷的時候,又被段提學一通何啻,估計這一場考試是徹底地涼了。

  而徐養大的文章卻得到了段承恩的誇獎,並不顧考試制度當場當範文朗誦,這一科不但能中,說不好還是頭名。

  周楠心中惱怒,臉一沉,正要說話。

  一個奴僕模樣地人擠進來:“大公子,中了,中了。”

  有書生急問:“徐公子中了嗎,第幾名?”

  那奴僕正是徐養大家的下人,剛才擠到榜前替主人看榜。

  此刻,他一臉的紅暈:“恭喜大公子,第二名,第二名。”

  周楠緊張了,這徐養大果然了得,竟然拿了加試第二,看來,鄉試也是穩了。這廝,倒是才華過人啊!

  也對,明年春闈進士科的都是精英,此人如果能夠擠進春榜,也是一流人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