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久聞朱兄詩詞文章寫得花團錦簇,乃是我皇族第一才子,想不到你竟又如此膽識和魄力,引我等搬倒沈張二賊,妙,妙啊!”

  “對,朱兄真是高才,可惜了啊,可惜!”

  又有人奇怪地問:“可惜什麼?”

  那人回答說:“可惜我等身為宗室,不能科舉入仕。否則,以朱兄之才,中個進士,點個翰林,做個閣老當不在話下。將來,載於史冊,未必就不是千古名臣。”

  “是啊,是啊,可惜了。”眾人都是一陣唏噓。

  朱聰浸以前在宗室中只不過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角色,今天他也是稀里糊塗變成了皇城的聚焦點,出了大名,為宗室立下大功。

  頓時只感覺腦子暈忽忽的,又極是得意,忙連連拱手說:“朱兄謬讚了。”“朱兄之言在下愧不敢當。”“朱兄,我只是仗義執言,愧受,愧受。”……

  大家都姓朱,又是一家人,喊官職不妥當。又分屬不同的藩系,輩分一時間也理不清,一時間,“朱兄”這個稱謂不絕於耳,大家都是朱兄,簡直分不清楚了,甚是有趣。

  半天,就有一個桂王系的皇族道:“朱兄,今日咱們宗人難得聚這麼齊。天氣這麼冷,不如尋個酒樓喝上幾杯暖身子,大家再說說話。今日兄弟做動,還望大家給個面子。”

  眾人都連聲道:“好,就依你的,去得,去得。”

  朱聰浸一想到有醇酒美人,心中歡喜,下意識地回頭:“唐管家,你回家同夫人說一聲,道是我要和宗人聚會有要事商議,估計會晚點回家。”

  這一回頭,才發現唐管家卻不見了。也瞬間醒悟過來,自己現在已是有家歸不得。

  心中駭然:我不是想這要休掉那潑婦嗎,怎麼一有事就想著同她告假。夫人之威,竟一烈於此?

  他又是奇怪:那份陳情書真是我寫的嗎……不……一定是周楠乾的。

  朱聰浸已經完全想明白了,周楠書法不錯,又善於模仿別人的筆跡,簡直就是小說書兒里的聖手書生蕭讓。自己的字跡他是看到過,學個三五成像應該不難。至於印鑑和手印,我昨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要蓋上去還不容易?

  這廝……好可惡,他究竟想幹什麼呀?

  ***********************************************

  朱聰浸還真猜對了,這事還真是周楠乾的。

  至於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弄黃瀋陽和張大中主持的清丈京畿隱冒皇產這個差事,保住自家產業和前程。

  周楠上次鎖廳不成,又被秦梁派去頂工作小組頂鍋,得罪了李偉,差點被打死。這差事如果辦不下來,他必然會被追究,將來也沒什麼前程了。

  最要命的是,如今瀋陽已經盯上了他的宅子,要收入國庫成為他的政績,這斷斷是不能容忍的。

  那麼,該怎麼辦呢?

  涼辦,除非你能讓嘉靖不收皇族的莊園,這可能嗎?

  咦,還真是有可能的。

  周楠在現代社會的時候是個文史愛好者,經常在軍史論壇上和同好打口水仗。

  混論壇和人辯論,關鍵是你要能拿出乾貨,以翔實的史料來說服人。

  有一次,周楠和人討論明朝宗室問題。他的觀點是因為皇家的人口人口實在太多,以至於國家財政無力負擔,這就是明朝最後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對方對周楠的觀點嗤之以鼻,說,明朝宗室俸祿自有定數,每年國家只撥那麼點款子,雖然後來有所增加,卻也沒有增加到讓財政無力量支撐的地步。皇帝和大臣們又不傻,怎麼可能把所有的財政預算用來給朱家人發工資,你別拿清朝人的東西來討論明朝的事兒。

  說著話,他就將一大堆明朝時的史料扔出來。其中包括,當時國家的財政收入和宗室俸祿的準確數字,以及大臣們談論宗室慘狀時所上的摺子。

  這個時候,周楠才愕然發現,其實老朱家的遠房親戚還真是窮的厲害,自己的臉還真被人給打爛了。

  這些史料中恰好有一份朱聰浸上的摺子,言及宗室子弟生活之困窘,請嘉靖皇帝憐惜。奏摺中,朱聰浸倒沒有提出要朝廷給大家漲工資,而是說俸祿中本色者色各辦甚為不妥,請陛下酌情增加本色的比例。

  嘉靖皇帝看完摺子之後大為同情,下旨從即日起,宗室的俸祿改為本色七,折色三。

  正因為看過這個資料,周楠當初見到朱聰浸的時候總覺得這人的名字在什麼地方聽到過,想了許久才記起來。

  既然在真實的歷史上,嘉靖對遠房低爵宗人的景況非常同情,也下了恩旨,這事就好辦了。

  於是,周楠等朱聰浸醉死過去之後,就仿照他的筆跡寫了一份奏摺,蓋了手印。再去聯絡了朱聰浸的管家,讓他連夜去聯絡了三十多個對瀋陽、張大中心懷不滿的皇族聯名叩闋上書。

  唐管家對主人忠心耿耿,見到朱聰浸的信,自然振奮起精神四下奔走。

  第二日,受到周楠挑撥興沖沖跑去禮部辦離婚的朱聰浸就這麼莫名其妙地捲入了一場政治風波,還成為帶頭人。

  對於最後能夠搬倒瀋陽,周楠是充滿信心的。

  原因很簡單,他是穿越者,能先知先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