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比如:《眠月樓》的小翠姑娘知情知趣,甚得我心。此人善解人意,身世可憐,我甚惜之。欲購金步搖一支,紅粉贈佳人,也是一樁美事。還望丁兄贈銀十兩,博美人一笑,至盼至要。

  再比如:近日身子不適,谷道瘙癢,我心惶惑,想必是上次文會時惹上的麻煩。開封府嚴監生家的書童甚是俊美,真真是個粉裝玉砌的人兒。人生苦短,譬如朝露,轉瞬即逝。就是要走許多地方,認識許多人。丁兄儘快兌來湯藥十兩,至盼至要!

  反正,宋知府一問要錢,就是至盼至要四字。

  這樣的信也被廣諸於眾,確實尷尬。

  宋孔當心中就惱了:丁啟光你這狗日的什麼意思,是諷刺我家貧,以顯示你是義薄雲天的帶頭大哥嗎/?你要買名,也不能貶低我吧,如此,我以後還怎麼見人?

  兩人翻臉是在有一年的會試,宋孔二人都中了進士。

  宋孔當是二甲第三十名,後來經過考核,中了庶吉士,算是走上了升官的快車道。丁啟光慘了點,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宋知府是寒門出身,如今得遂所願,頓時把持不住,又寫信給丁啟光。這次,他提出了一個相當過分的要求,說他的老婆和他結婚十多年尚未生下一二半女,準備休妻再娶。問丁啟光有沒有合適的豪門白富美推薦。

  丁啟光和宋孔當交往的時候和宋夫人也熟,心道這宋朋友還真是個沒良心的,你老婆當年不嫌你窮,辛辛苦苦操持家務奉養公婆,你現在功成名就了就要棄之如弊履,那不是陳世美嗎?

  照例,他又將這封信發了朋友圈,把宋知府黑了個底兒掉。

  這個時候的宋知府已經是庶吉士了,如何會將丁知縣放在眼裡。往日深埋在心中的運氣頃刻爆發,當即就寫了一封與丁啟光絕交書,恩斷義絕。

  後來,宋孔當翰林院坐館期滿,進戶部做給事中當了言官,而丁啟光則到地方上做了七品知縣。

  宋孔當是個記仇的人,又是個言官,經常上書彈劾丁啟光。

  被言官盯上,日子自然不好過,也沒有任何前程可言。老丁在官場上混了十多年都不得升遷,到現在還是個七品芝麻官。

  相反,宋孔當因為被丁啟光黑得厲害名聲大跌,給事中任滿,也下地方做了個知縣。混了十多年,好不容易才成為一府掌印,算是庶吉士中混得最差的。

  兩個青年時的好友鬥了十多年,最後的結果是兩敗俱傷,誰也沒落著好。

  巧的是,如今兩人竟然湊到一起。一個是淮安知府,一個則是山陽知縣。兩座衙門僅僅一牆之隔,中間還有一條小門連通。

  ……

  聽王二說完淮安官場上的密辛,周楠腦袋頓時大了一圈。

  真沒想到丁啟光年輕時候竟然是這樣的人,沒錯,你是心好,要幫助貧困同學。可是,你就不能學紅領巾做好事不留名嗎,偏生要到處對人說,鬧得沸沸揚揚。買名養望也不能這麼搞,這手法太粗糙太沒技術含量。

  換我是你,這種同學和官場上的同道可比所謂的江湖名聲要緊多了。

  丁啟光純粹就是腦抽,丟了西瓜揀芝麻。

  周楠忍不住搖頭:“畢竟是一二十年前的往事,宋知府和丁知縣都一把年紀了,往昔種種難道就不能一笑了之?”

  王二繼續說:“其實,宋知府來淮安之前,考慮到丁大老爺是山陽知縣,大家要在一起做官,抬頭不見低頭見,也有意和他修好,還寫過一封信來山陽。伯父老爺,你猜這個丁大老爺又幹了什麼?”

  周楠:“不會又把宋知府所寫的私信公布於眾吧?”

  “倒不是。”王二說:“宋知府來淮安之前本在安慶做知府,按照朝廷的規矩,一個知府每年的俸祿是五十兩白銀,還有許多祿米,年初的時候統一發放。白銀和實物加一起,大約有一百兩左右。宋知府正月的時候領過一次,半個月後來淮安又領了一回。丁縣尊去年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聽到這事,就上摺子告宋知府領雙俸,是貪污,必須重處,將這樁舊事翻了出來。最後,宋大老爺退還五十兩銀子和三十石祿米才了結此事。當年吏部年考的時候,評語也低,搞得很是狼狽。”

  “從此,府縣兩個衙門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上頭但凡差遣,比如接朝廷大員一類的好事,宋知府直接搶了過來,也不帶丁知縣玩兒的。”

  周楠聽完,瞠目結舌:丁啟光,神經病!

  沒錯,你當年做事是有些過分,屬於嘴欠,換誰是宋孔當都要和你割席斷交,說難聽點你屬於連人都不會做的那種。

  不過這些都是早年的事情,當時大家都是二十來歲血氣方剛之人。在官場歷練了這麼多人,人情事故多少都懂些。這麼大家又湊在一起做官,宋知府又是你的頂頭上司,大家相逢一笑泯恩仇不好嗎?

  你這廝反告人家貪污五十兩銀子的工資,這在官場上簡直就是一場笑話。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五十兩宋孔當只怕還看不上眼,估計是當時上任時走得匆忙沒想到這一層,就算想到了也不當回事。

  為芥子大的小事就上綱上線,喊打喊殺,這不是嘉靖年的政治生態,難不成要退回到洪武年官不聊生的時代才滿意?

  難怪上次吏部主事王若虛來淮安的時候都由宋知府迎來接往,丁知縣從頭到尾都露過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