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回到理刑廳,熊仁卻破口罵道:“好個周楠,果然是個荒唐無恥的好色之徒,這才兩日就納了小妾,真是品性敗壞。本官也懶得再說你這個小人,好自為之吧!”

  吃他一通呵斥,周楠處於懵懂狀態,這究竟是什麼怎麼回事,熊推官和宋知府不和嗎,還是氣惱我在上司上司那裡得了寵?

  想不通,想不通啊!

  下來之後,又有一個書辦過來說,周楠的公房調整了,讓他搬到另外一處。

  新公房又破又小,位於府衙的西南最僻靜的小院裡,乃是一間爛瓦房,只十平方左右,裡面也黑。走進去,眼睛半天才適應過來,鼻端有濃重的霉味襲來。

  被搬到這地方,算是徹底的流放了。別說做知事掌握機要,就算是想看看卷宗,也沒有人理睬。

  坐了一個上午,人毛也看不到一根,正氣悶。就見到一身衙役打扮的王二過來,施禮:“伯父老爺,大中午的你怎麼還不去用飯?”

  “天氣熱,沒胃口。你怎麼來了,不對,你好象不是從衙門口過來的。”周楠有氣無力地問。

  王二:“伯父大人忘記了,這府衙和縣衙是連在一起的,院牆上開了一扇門。我也懶得繞遠路,就直接開了門過來。伯父,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要不,你我叔侄去外面隨意吃點酒食。”

  周楠一聽,這王二顯然又來蹭飯了。他確實也有點餓了,就跟王二一道出了衙,找了家小酒館。

  酒過三巡,周楠問他今天第一天當值是什麼情形?

  “伯父大人放心,小侄謹記你的教導,認真做事老實做人,和同僚處得也好。”原來,這個王二在外浪蕩了多年,別的沒學會,只察顏觀色和口中抹蜜的段位極高。只半天,就和縣衙里的人混得稱兄道弟。

  這個上午,他跟手下地弟兄出去巡街收稅,收穫不錯,共計糖葫蘆十串、甜水兩碗、麻鞋三雙,並痛毆了三個流民,感覺今日才算是過出了個人樣子。

  他見周楠心情不佳,就小聲問:“伯父大人,可是衙門裡公務不順壞了心情?”

  周楠喝道:“我跟你也說不到這些,多嘴。”

  “伯父大人你也不要訓斥小侄,侄兒是不中用的人,可就是耳朵尖,懂得怎麼套別人的話。這城中的好多事情我都曉得,或許能夠為伯父分憂。”

  周楠就說:“今天的事情我覺得有點不對勁。”就大概將這事同王二說了一遍。

  王二:“是有些不對頭,伯父你等著,保管替你訪的明白。”又道:“吃好了,小二,你過來,這是飯錢。”他難得大方一回,叫人意外。

  下午的時候,王二又從那扇門溜進府衙,叫道:“伯父大人,事情不好了。我現在才知道府上如夫人六姑娘是丁知縣的外甥女,難怪知縣許了我一個副班頭的職司,卻原來是伯父大人你的面子。”

  “那丁縣尊和宋知府雖然是同年,又出自同一個座師的門下,卻是水火不相容的大仇家。你做了丁知縣的外甥女婿,怕以後在府衙的日子難過了。這事是這樣……”

  聽王二說完府、縣兩位掌印官的恩怨情仇,周楠大驚:“這什麼草蛋事,怎麼就落到我頭上來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究竟圖個啥

  王二說,山陽知縣丁啟光和淮安知府宋孔當不但是同學,還是同鄉。他們都是河南歸德人氏,兩人在當地都有文名,是年輕一代讀書人的後起之秀。

  在古代,讀書進學可是一件需要耗費大量錢財的事情,丁啟光見宋朋友日子過得清苦,時不時接濟一二。

  君子有通財之誼,大家同為士林一脈,讀的是聖賢書,也不將這些阿堵物放在心上,自然也沒有什麼好客套的。

  且大家將來都是要科舉入仕的,以後進了官場,有的時候還人情的機會。宋孔當一遇到手頭窘迫,通常是一封信過去,丁啟光就會慷慨解囊。

  也因為有丁知縣時不時的接濟,宋孔當得以繼續學業。十年寒窗,兩個同學同一期在鄉試中了舉,又同一期考中進士。

  無論怎麼看,宋、丁二人都是好得穿一條褲子的gay蜜。

  之所以鬧成今天的生死仇家,其實和二人性格上的缺陷有莫大關係。

  原來,丁啟光少年時讀《春秋》讀《史記》讀昏了頭。少年時喜歡結交各路英傑,家中常常是高朋滿座。但凡你念過幾年書,會得幾句子曰詩云,投上門去,賦詩一首,都會得到小丁同學熱情接待。住上十天半月,告別的時候還能得到一筆不菲的盤纏,簡直就是傳說中的孟嘗君。

  不過,他因為是富家子弟出身,好大言,喜炫耀,每次幫扶了貧困同道之後,都會在場面上廣為宣講:某某某今天得了我多少銀子、某某某上次進XX學堂讀書是我寫的推薦信……

  如此一來,丁啟光急公好義名聲算是徹底建立起來。

  別人還好,得了他的幫助,自是心存感激,但遇到那種自尊心強的人,卻要適得其反。

  宋孔當每次寫信向丁啟光求助的時候,丁同學都會把他的信一封不漏地示之於眾。一次兩次也就罷了,次數一多,宋朋友心中就膩味了。

  特別是二人之間的信件往來還涉及到許多隱私,比如宋孔當就經常在信上寫到,近日和三五文朋詩友遊歷河南府,交際應酬都需要使錢,還請丁兄兌來白銀二十兩,以備不時之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