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先前他之所以提出為唐順之治病,為的是保命。看現在的情形自己的腦袋是安穩了,那麼,何不索性入唐巡撫幕中。有他罩著,夏儀也不敢捉自己進京。

  遼東鎮軍馬案牽涉到未來的儲君還牽扯到邊鎮,別說自己是一個小小的秀才,就算是朝堂大員,一不小心也要踩雷。

  真到了京城,落到錦衣衛手中,卷進朝堂政爭,鬼知道自己會經歷什麼。目前只能以拖待變,拖得幾年,等這事冷下去再說。

  而且,唐順之的行轅現在雖然設在江陰,那是為了就地指揮目前這場戰役。按照朝廷的制度,他應該在揚州。也就是說過得一陣子,大伙兒還得回去。

  揚州離淮安也不太遠,乘船經大運河北上,兩日就到,也能照顧到家裡。

  “你要輔佐本官?”唐順之打量著周楠,微微一笑。

  就連劉顯馳也忍不住笑起來。

  唐順之是明朝少有的幹才,又是儒學宗師級的人物。這次來江淮領軍,許多不得意的已經絕了科舉之望的士人紛紛來投,有的是想看能不能攀附上唐巡撫這棵大樹,謀個一官半職,有的純粹就是為了尋條生發的路子。

  唐順之是士林領袖,對於士子也也多優容,但凡有能讀書識字者都良才而用安置在行轅各部使用。

  來投的人當中有秀才有舉人,也有不少連功名都沒有的童生。若真有本事,早就去考進士做官了,也不用跑軍營里來找門路。

  所以,這些書生人也都自覺,在行轅中也就做些抄寫、收發和錢糧統籌的差使。

  至於高端的參謀人員,唐順之自己就帶有幕僚,還輪不到他們。

  現在這個周楠一來就說要隨侍在唐順之身邊,一個小小的秀才,還幹過吏員,卻要參與軍國大事,不知道是誰給他的勇氣,梁靜茹嗎?

  就因為你能治這病,未免有挾持的意思。

  兩人雖然在笑,可心中卻是大大地不快。

  唐順之和劉顯馳的反應不出周楠的意料之內,他正色道:“應德公,小生周楠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吏員,不過也讀過萬卷書,行過萬里路,曾去過遼東鎮,對於軍事也略知一二。方才小生在檐下聽撫台和蘇州知府談及剛才一戰,在下對於唐公用兵甚不以為然。若仗這麼打下去,依小生看來,一旦拖延下去,就是曠日持久。不但不能徹底解決匪患,反讓敵之聲勢進一步壯大。”

  要想把握住這個機會,周楠也不跟唐順之溫良恭謙讓,直指要害。

  第一百一十九章 無雙國士

  唐順之性格拗執,算是一個小小的缺陷。不過,他這人人情練達,世事洞明,什麼樣的人也見過,什麼樣的話沒聽過。

  往日有書生來投的時候,他處於禮貌都會見上一面,說上幾句話。

  當然,說話的時間也不長,最多一柱香,有的甚至只兩句話就叫人帶出去安置。

  書生要想在這個段的時間中打動唐順之,使他高看自己一眼,必須語不驚人誓不休。或危言聳聽,或裝出一副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傲氣,或插科打諢譁眾取寵。

  周楠這話屬於危言聳聽,套路很老,都審美疲勞了。

  唐順之自然有一套應對的程序,就隨口道:“你說本撫用兵有不妥當的地方?”

  按照程序周楠還有一句話的機會,接下來,唐順之準備把他安置在行轅里中郎中。

  周楠見他興趣缺缺的樣子,加快了語速,道:“撫台這次出兵蘇州府不外是打通水路,取蘇州一府人力財力自用。可惜倭寇多善舟楫的亡命之徒,在水上來去如風。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根本不給唐公沙場對壘的機會。朝廷屢屢用兵,耗費巨大,戰果寥寥不說,也毫無意義。這大概就是撫台退兵回行轅的緣故。”

  “是的,小生是沒有行伍經歷,對於軍事也略知一二。小生以前成在縣衙承發房做典吏,經手過錢糧運籌。在我看來,這打仗就跟做買賣一樣,總得有賺才能幹。出兵蘇州明擺著是賠本買賣,自然做不得。”

  唐順之皺起了眉頭,周楠這話倒還真是說進他心坎里去了。

  沒錯,打仗打的就是錢糧,打的就是後勤,需要大筆的軍費。

  可朝廷撥下的軍餉經過層層剋扣根本就沒剩多少,他之所以出兵蘇州,打通水道運輸線,就是想取蘇州的資源自用。這個計劃他籌措了許久,將行轅搬到江陰,又準備了大量物資。

  可蘇州一戰,根本就殺不了幾個倭寇,最後只得無奈退兵。等朝廷大軍一走,倭寇又鑽了出來繼續在河上耀武揚威。最後計算一下耗費和到手的敵人頭顱,這個本賠大了。

  “說得好,打仗就是做生意,賠本生意不能做。每次都必須賺,我們賺得一分,敵人的力量就衰弱一分。”唐順之笑了笑,看著劉顯馳:“顯馳,你昨日不說是還替蘇州知府說項,讓我繼續用兵,現在明白這個道理了吧?”

  劉顯馳大覺心服:“道理不說不明白,末將受教了。”又看了看周楠,點點頭:“周秀才倒是個知兵的人,是個人才。撫台他既然有意報效,不妨留下。若撫台不用,可給末將使用。”

  唐順之哈哈笑道:“你這人總喊人手不足,現在打主意打到老夫這裡來了?好好好,就給你使。讓周楠留下治療老夫疾病的藥方,到你們掛兵備道掛一個職,等有了事功,再奏報朝廷正式任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