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巡撫管民、巡按掌刑、鎮守太監統帥地方軍隊,稱之為三堂。

  三司從此有名無實。

  根本原因在於吏治敗壞,三司官員不僅腐敗,而且無能。根本無力處理地方事務。而且吏部的官員選拔和罷免體系出了大問題,已經喪失了糾錯能力。朝廷無可奈何之下只能緊急派遣中央官員來給地方衙門擦屁股。最後三堂由臨時的派遣機構演變為常駐機構。

  說簡單點,就是朝廷設立了新的省一級機構,並由其統領一省。

  原有的布政使、按察使繼續保留,當然省的業務全歸駐省的三堂。

  布政使只吃飯不幹活。他們下面不三司官員全部給踢到地方,負責管理幾個州縣,混得很慘。

  因此,所謂的封疆大吏一般都是指巡撫,而不是布政使這種所謂的官員。

  周楠在安東縣衙幹了大半年,對於明朝政府的遠行程序和遊戲規則自然門清。

  按說,蘇松兵備道的長官應該是個面白無須的太監才是。眼前這個中年人生得黑胖,下頜還長著鬍子,顯然就是個老軍漢,這就透著不尋常了。

  要知道,太監是皇帝的家奴。明朝因為前有唐末藩鎮之禍的前鑒,後有成祖靖難之役、寧王的寰壕之亂,對於地方藩王和軍隊都像防賊一樣防備。

  九邊鎮軍都由文官統帥,軍隊中還設有太監和錦衣衛監視。至於地方上,所有的軍隊都歸鎮守太監掌管。比如南京應天府的軍隊長官是南京鎮守太監,鳳陽的軍隊長官是中都鎮守太監。

  至於地方上的兵備道,則都設有鎮守太監。

  太監是皇帝家奴,所有權力來自皇帝,算是天子的家人,沒有了皇權,他們什麼都不是,將軍隊交到宦官手頭也萬歲爺也放心。

  太監掌管兵備道,那是可是明朝政治的鐵律,是一條紅線。

  要想碰這條紅線,更換成自己人,有這個手段的人當今天下大約只有胡宗憲和唐順之兩人。畢竟現在是戰時,做為前線軍政總負責人,他們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特權。換別人,借十疙瘩膽子也不敢。胡宗憲如今在福建,那麼任命這個中年人掌管兵備道的只能是唐順之了。

  那中年軍官大奇:“這麼多藥材,應德公拿去做甚,還吩咐要瞞過其他人?你這廝大言說此事涉及甚大,至關要緊,卻不好叫人知道,我前陣子一隨扈應德公怎麼不知道此事?”

  隨扈唐順之,果然是他最重要的心腹,周楠早已經想好定計:“這些藥自然都是應德公吃掉了,你不知道也不奇怪。”

  “都給應德公……吃掉了……上千斤藥材……”

  這下不但那中年軍官,就連於重九等人看周楠都是一副關愛智障的眼神。

  於重九等人通過這段時間的接觸,知道周楠原本是個讀書人,口齒伶俐,人也精明。本以為他要憑三寸不爛之舌感動那個軍官,救大伙兒一命。

  卻不想現在說出這種荒謬的話,怕是要將那中年人給激怒了,等下只怕連一個痛快去死也求不得。

  果然,那中年軍官拍案怒嘯:“好個失心瘋的狂悖之徒,上千斤藥材,就算是餵牛也得餵上好幾日,如何能夠叫人吃?”

  周楠突然一笑:“將軍不是郎中,自然不知藥理。素不知道這藥丸中還有提純、萃取一說。一千多斤草藥正要去蕪存箐,最後剩下來其實也沒多少。還是那句話,此事情關係到軍國大事,恕我不能細說,否則,只怕要耽誤抗倭大事。將軍也不要問,小生只是覺得這麼死實在太冤。”

  這話說得越發不著邊際,還同軍國大事扯到一起。中年軍官怒極反笑:“某現在倒不極著斬你,倒要聽你說說這一兩千斤草藥應德公是怎麼吃完的,又同抗倭有什麼關係。今日若不說出個道理來,休怪我辣手無情。等下,直接架一口油鍋炸了你。”

  周楠:“將軍真要聽。”

  中年軍隊收起笑容,只一臉猙獰地看著他。

  周楠輕嘆一聲:“將軍,應德公乃是東南一柱,蘇、常、揚戰事全靠他老人家一手擎天。如果,我說如果應德公突然積勞成疾倒下了,這戰局怕是不堪設想啊!將軍既然隨扈唐公身邊,難道你沒看發現唐公面上滿是淤斑,口齒常有血淋漓而下嗎?我看他老人家這情形,已是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所及,藥不至焉。就我看的唐公叫我等解送過去的藥材而言,都不對症。別說一兩千斤,就算再吃得萬斤,也是藥石不能至也!奈何,奈何!”

  孫書辦:“將軍,此人胡言亂語,也就是新招募進我兵備道的流民,相必是死到臨頭亂說。”他今天帶人捉拿天二庫一干人,已經將於重九等人得罪到死。

  要麼不做,要做就將事做絕,還是早些將他們砍了爽利。

  “且慢!”那中年軍官突然沉吟起來,只鄭重地看著周楠。

  良久,他站起身來:“把這些人先關押起來,來人,帶著他跟我走。”說罷就指了指周楠。

  夏儀等人沒想到大家就這麼逃過一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到現在也弄不明白,周楠所說的話自然也聽不懂。

  不過,螻蟻尚且偷生,能暫時不被處斬就有機會。於重九等人面上露喜色,淚水也掉了下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