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

  意思是,一個國家最大的事情就祭祀和戰爭。

  因此,明朝自朱元璋開國之後,就建立了一整套嚴密的祭祀系統。幾乎每個重大節日就有相對應的祭祀活動:春耕,秋收,冬至、元旦、春節。

  碰到自然災害,還得祈禱上蒼。

  祭祀的除了天地、三清、如來之外,還有歷代歷史名人。比如商周的比干、姜子牙;春秋戰國的屈原、白起、李牧;三國的劉關張曹操;唐朝的李杜楊貴妃;甚至明朝開國的徐達、常遇春等人……反正只要是在歷史上叫得上號的,都可以拜一拜。反正禮多神不怪,總歸是有好處的。

  正因為需要祭祀的神實在太多,許多人在史書上的形象不太好,頗具爭議。加上糜費甚巨,到嘉靖皇帝時,太常寺行文,將許多不必要的祭祀活動取消了,算是為地方官和百姓減去了不少負擔。

  嘉靖皇帝篤信道教,喜歡打坐參禪。在位三十多年,整日在西苑修行,幾乎不理政事。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嚴嵩和徐階之所以能夠入閣做首輔和次輔,深得天子寵信。那是因為這二人都寫得一手好青詞,投了皇帝之好。

  所謂青詞,就是修行人在祭祀的時候所寫的詩句。因為用的是綠色紙張,故而得名。

  也因為這樣,嚴嵩又被人稱之為青詞宰相。

  再嘉靖一朝,但凡國家有重大祭祀儀式都免不了有牛鼻子的身影,道家的行情看漲。

  這次祭天如果不請有修為在身幾個道士,換成和尚或者城隍廟的廟祝,你就是和朝廷對著幹,是對君父心懷不滿。

  說完,周楠又問:“我縣最大的道觀是哪家,哪個道士名氣最響亮?”

  書辦:“我縣最大的道觀是妙通觀,觀中住持玄真仙師名頭最響亮。”

  周楠問:“可是觀中有一座磚塔的那家?”

  “正是,玄真仙長師承龍虎山邵元節神仙。”書辦苦笑:“這人名氣實在太響,怕是不好請。”

  “邵元節的弟子,玄真果然有些來歷。”周楠點點頭:“這些道人不是一向喜歡和官府來往嗎,縣尊請他,他歡喜還來不及,怎麼可能推辭?”

  邵元節是龍虎山道士,天下道家的領袖,已經羽化歸真多年。嘉靖初年的時候曾經逢詔入宮侍奉,被天子加授禮部尚書,給一品服俸,賜白金、文綺、寶冠、法服、貂裘。

  他的弟子來主持這場祭祀倒合適。

  書辦:“是是是,師爺說得是。”面上卻一副不以為然的神色。

  從衙門出來,天色已暗。雪還在飄,空氣中瀰漫著羊肉和補藥的香味。

  按照當地的風俗,冬至前後這幾天百姓都要吃牛羊肉和補藥補養身體。在明朝,牛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和戰略物資,殺牛犯法,羊肉才是王道。

  回到家中,雲娘的羊肉早已經燉好,招呼他來吃。

  滋味道是極好,這原生態的羊肉果然不錯。

  一夜無話,第二日,周楠也顧不得想梅大公子當年的事情,帶了那個書辦,徑直去了妙通觀。

  第九十章 高雅愛好(求推薦票)

  說起妙通觀,其實也不遠,就在城外七里的地方。

  之所以得名,那是因為這裡有一座高大的磚塔,名曰:秒通塔。

  據說此觀建於宋仁宗時代,塔下還建有地宮,放著宋朝一個得道高僧的舍利子和金棺,乃是一座佛寺。可惜後來寺院毀於兵火,重建之後就變成了道觀。

  但那塔卻保留了下來。

  塔在佛家用語中被稱為浮屠,道觀里孤零零矗立著一座大塔,好象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說起來,周楠到安東縣大半年了,還沒來過這裡。在業餘生活極不豐富的古代,此地也算是安東百姓唯一的休閒景點。

  馬上就是冬至節,今日雪停了,紅日高懸,觀里來了許多燒香祈福的香客。周楠頓時來了遊興,就和書辦在道觀里逛起來。

  那個書辦姓白,名初五,估計是哪個月初五生的吧。明朝普通百姓取名字也懶得費心思,哪一天生的就以哪天的日子做名字。比如霍立春,夏寒露,朱重八……

  白初五名字普通,可人卻伶俐,加上年紀又輕,生得唇紅齒白,皮膚細嫩,若是換上一身儒袍,倒是個風流書生,自然引得來進香的嬸子大嫂們頻頻回頭端詳。

  周楠心中暗笑:早知道就不帶白初五過來了,卻被他搶了我的風頭。和小五比起來,我倒成了一個糙老爺們兒了。這古代婦人的審美真叫人無語,我這麼一個健美清爽少年不愛,偏偏去喜歡白初五這種蜂肩細腰的營養不良的文弱之人。

  道觀不大,只片刻就逛完了,周楠就拉住一個知客,道:“小道人,去跟你家住持說一聲,我是縣衙來的,有事找他說。”

  “什麼事?可是要做法事,驅邪還是祈福,算卦還是測字?我家觀主正在清修,不見外人的,有事你同我說也一樣?”一般道人如果見到來客是衙門裡的公務人員,早就必恭必敬地迎進禪房,奉上香茗款待。

  這小道士卻一臉的傲氣,對周楠也是愛搭不理。

  周楠正要發怒,白初五忙道:“小仙長,這為是縣衙禮房的周師爺。我家縣尊要請玄真仙長於冬至日那天祭祀雨雪,特來相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