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來,明朝實行的是嚴格的戶籍制度。百姓根據所從事的行業不同分為民戶、軍戶、匠戶,父子相承,不得更改。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父親是士兵,對不起,你也得幹這個,並隨時等待朝廷徵召出征。

  兩淮鹽場的鹽工自然是匠籍,不過安東這邊卻是例外。

  安東位於鹽場的最北面,產量低,又是最近幾十年才開闢的鹽田,制度尚未完善,也沒有專業的熬鹽匠戶。就算他們想招,大家好好的良家子不當,為什麼要自敢墮落去當匠戶。

  為了免得麻煩,鹽道衙門索性就在安東招募臨時工,讓他們在鹽場幹活,按月給一定的工食。

  “你這廝要跟本官對著幹,誰給你這麼大的膽子?”石知石暴跳如雷,捏著拳頭,眼睛像是要噴出火來,似是要一言不合就一拳打到周楠臉上。

  周楠卻是不懼,凜然道:“不是我要和知事對這個干,實在是制度如此。是制度給了我周某人的膽子,國法大如天,朝廷的規矩大如天。你今天膽敢滋擾地方,破壞我縣農耕,休說是我,史縣尊也容你不得。”

  石千石能夠混到今天這個地位並不是一個笨人,如何不明白這其中的厲害。頓時氣得滿面鐵青,卻又無可奈何。站在那裡,半天也說不出話來。

  見成功地震住石千石,周楠突地一笑:“知事,其實這事也易,我倒有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方才過來的那個書辦喝道:“你這個廝又有什麼法子?”

  石千石陰沉著臉:“說說看。”

  周楠:“知事,縣衙和你們知事所相處了幾十年,今後還要打交道,確實不能鬧生分了,安說,鹽道這事我衙也是責無旁貸。只是現在確實是農忙,根本雇不到工人,若是耽誤了夏收老百姓餓肚子,縣尊也要吃掛落的,這事說到底還是因為你們鹽場沒有招之既來的匠戶。”

  石千石:“養匠戶,說得輕巧,哪裡有人肯來?”

  周楠悠悠道:“東南倭亂,大量流民過江,咱們淮安也來了不少。朝廷下旨讓他們就地落籍,我府各縣都分有一定名額。此事縣尊大老爺叫我負責,那可是六十戶人家,共四百一十四人啊,不知道夠不夠用?”

  “夠用,夠用。”石千石大喜:“周師爺你的意思是把那些人給我使?”

  周楠點點頭:“今天我來這裡一是為私,二是為公。私事方才已經說過,至於公事,我打算將這些流民都落籍到鹽場變成匠戶。鹽場的收入也不錯,流民現在能夠有一口飯吃已是千恩萬謝,自然願意。不過,還沒等我把話說完,知事就要趕人,那咱們只能後會無期了。”

  說罷,做勢要走。

  石千石急忙攔住他,不住拱手作揖:“咳,師爺你這是何必呢,來都來了,吃過飯再說。我是軍戶出身,說話就這個樣,得罪之處還請師爺原諒則個。三條船就三條船……不,五條,五條……六條,再不能多了。鹽場每日需要運輸的官鹽也就五十船,還得分些給其他人啊!”

  周楠略一沉吟,六條船,給岳父和大舅子四條,自己經營兩條。每天都有八錢到一兩銀子的運費,一個月下來就是三十兩,只需一年不到就能還清梅家的債務。而且,這活可以長期幹下去。做上幾年,房子車子不是夢。

  就點點頭:“好吧,就這麼辦。飯也不吃你的,做事要緊。石知事要請我吃酒,等做完這事,咱們再聚,正想和知事親近呢!”

  接下來幾日,周楠將那些流民都交給了鹽道。那些從東南逃過來的流民本就住在海邊,對於熬鹽這活兒也不陌生,上手得也快。加上鹽場本就是有錢的大國企,待遇好,住房也是現成的,都願意改為匠戶。

  此番如此順利地就解決了流民安置問題,在整個淮安府排名第一,得到了上司的褒獎,史知縣心情大好,又尋思著賞周楠一些錢。

  這一日舊話重提:“周楠,你最近是不是很缺錢?”

  周楠大驚:“大老爺可不能再賞了,再賞下去卑職光人情往來就得破產,真若要獎勵卑職,能不能把縣衙的兩條壞船便宜賣給我。”

  淮安水多,出門就得坐船。沒有船,衙門辦事也不方便,因此倒也準備了不少。平日裡衙役下鄉公幹,遇到水路順暢的,就直接划槳過去,倒也快捷。如此也免得大伙兒在外過夜,平添了許多開支。

  政府採購這種事情也是有油水的,一條小船置辦下來,過手的師爺、文吏、衙役每人都有些須入項。雖說到手只夠兩頓飯錢,但有好處不占就是王八蛋,泰山不拒存土嘛。

  如此,幾十年下來,每屆知縣都會造幾條小舢板,漸漸就多了起來。以往不用的船都扔在河灘上沒人過問,漸漸爛掉。

  於是,周楠就用極低廉的價格買下兩條淘汰下來的木船,交給木匠修葺,一旦修好不漏水,再雇上兩個腳夫,就可以開始營業了。

  周楠心中快活,對雲娘說:“帶個信給泰山老大人和你兄長,就說運鹽的事情已經辦好,讓他們有時間去知事所走一趟。”

  雲娘大喜:“事情辦成了,謝謝相公,謝謝相公,我這就親自回一趟娘家。”

  周楠突然想起大舅子楊有田可是答應給自己二十兩銀子的答謝的,可現在叫雲娘去要,卻有些不好意思,也就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