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大概是安東歷史上第一個在眾目睽睽下從縣衙奪路而逃的衙役吧,周楠此舉當記入本縣縣誌當中。

  “還好我反應快,不然今天還真要倒血霉。”從縣衙一道煙逃出來,跳上一條小船,連聲呼喝,等到船駛出水門,遠遠地將安東縣城拋在腦後,周楠才抹了一把額上的汗水。

  逃過一劫固然是好,可這麼一跑,估計縣衙的差事是幹不成了。這可是一個月二三兩銀子的工作啊!雖然收入不是很樂觀,卻也算是國家機關,體制內人士這個身份丟了怪可惜的。

  難不成現在又回周家莊繼續修地球。

  “哎,丟了就丟了,反正今天就算不逃,吃一頓打,估計也會被趕出衙門,算起來還賺了。”他現在只能這麼安慰自己了:“不過,周家莊估計是回不去的。一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衙門肯定會派人上門索人。而且,梅家在知道我回安東縣後之所以一直沒有上門復仇,估計也是顧及到我是體制內人士,怕是牽累到梅朴未來的前程。現在沒有了體制護身,人家說不定真要下黑手了。”

  想到梅家,周楠心中一驚:看來,不但周家莊去不得,這個衙役的身份還得想辦法保住。

  思索了片刻,他扔給船家一錠銀角子:“去淮安府。”

  從安東縣到淮安府走水路大約百里,又是逆流而上,當夜周楠就住在船上。第二日又行了一個時辰,總算到了地頭。

  抬頭看去,卻見一圈高巍峨的城牆。

  進得城中,觸目都是整齊的青瓦房星羅棋布,街上是摩肩接踵的行人,街邊都是店鋪,一眼看過去,兩邊都是密密麻麻的店招,果然是個繁華的好去處。

  這個時代的淮安乃是江北第一大城,二三十萬人口。這座城市除了是淮安府的治所之外,還是山陽縣衙所在。另外,城中還有鹽道衙門、河道衙門和大河位,算是明朝嘉靖年的准一線城市。其繁華處固然比不上兩京和蘇、揚兩州,卻也能秒殺其他省會城市。

  和一個站在街上拉客的客棧小二聊了兩句,問清楚淮安府驛站的所在,周楠一整衣袂,尋到地方,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去拜見住在驛館,正在接受年考的安東縣一號首長史傑人史知縣。

  第二十七章 叉出去

  明太祖朱元璋在史書上口碑不好,動輒就對開國元勛大開殺戒,滅人九族,其實,曆書乃是讀書人所寫,朱元璋建國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官僚機構開刀,自然要被後人黑之又黑。

  其實,在普通人心目中,他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皇帝。至少在整頓吏治上雷厲風行,使貪官污吏不敢為害百姓。這大概和他是草莽出身,深知百姓疾苦有關。

  明朝的官員俸祿極低,如史知縣這種七品官,每年也不過二三十兩銀子,還得負擔整個衙門好幾十號人馬的吃喝。所以,這次來淮安府接受朝廷的年考,他就住在驛館裡。

  這個年代的驛館的主要責任是接待因公務路過的官員,另外還負責傳遞朝廷政令公文,相當於後世的招待所和郵政局。

  周楠這次跑來淮安並不是盲目逃亡,他自然有著自己的目的。

  當初他被弟弟周楊扭送縣衙,在澄清了問題之後,當眾賦詩一首稱頌史知縣的品德,入了他的眼。也因為有這件事,後來楊六爺板倒展中成推薦周楠進衙門當差,知縣就這才很乾脆的答應了。

  周楠想了想,梅家的案子和自己八桿子打不到一處來。自己不過是個代理班頭,破這件案子的第一責任人可不是自己,真要追究責任,可去追究李班頭,憑什麼就要對我喊打喊殺。這事躲是躲不過去的,要想保住衙門裡的職位,進而讓梅家有所顧慮不敢對自己下黑手,還只能求到史知縣這裡來。

  畢竟,史傑人才是正印官,他只要說一句話,歸縣丞也不敢羅唣。畢竟,人家才是正七品的朝廷命官,歸縣丞是佐二,兩人是上下級關係,政治地位相差懸殊。

  等下見了史知縣,說不好要即興賦詩一首,拍一拍縣尊的馬屁。淮安是個大地方,這年頭做官的不就圖個名嗎,只要有了名聲,將來也好升遷。你既然有這種需求,我也有這個能力,大家合作愉快。

  要說寫詩這事也難不倒周楠,當年在大學讀中文的時候,別的同學研究唐詩宋詞,至不濟也是元散曲。但他覺得這種人人都在讀的大路貨逼格不高,糊不了人,於是不走尋常路,將《明詩別裁集》和《清詩別裁集》反反覆覆閱讀,倒是記了一肚子,等下隨意抄一首應景的對付了事。

  今次年考關係到史知縣的仕途,這位史大人就算做官再糊塗也知道此事甚為要緊。若是這一關過不了,被上司評個下下,只能卷了鋪蓋回家種田去了。他這次來淮安城帶了不少隨員,四個書吏,六個衙役,滿滿地占了驛館的一座小院兒。

  周楠剛進院子,就看到李班頭從裡面出來。

  李班頭一楞:“周楠,你不是補了快班的缺進衙門當差了嗎,怎麼跑淮安城裡來了?”

  周楠:“李班頭,此事說來話長,縣尊可在,在下有要事稟告。”

  這個時候,旁邊一間屋子傳來史傑人的聲音:“什麼事,是周楠嗎,進來說話?”

  周楠忙走進屋去,卻見史人傑正坐在椅子上和兩個書吏說話。他行完禮,將梅家媳婦失蹤案的始末詳細說了一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