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要吹捧自己啊,史知縣心中一動。他是讀書人出身,來安東縣任職之後,治理地方自然要依靠縣中的士紳。別人要討好他,自然免不了獻詩恭維。

  古代社會屬於扁平化結構,總體來說主要分為士人官僚和下面的小自耕農兩個部分。地方官員每日所需要處置的事務其實很少,不外是夏秋兩稅和獎勵文教兩項,一個是經濟基礎,一個是意識形態。不像後世現代社會形態那麼多姿多彩,他平日間做官的清閒是清閒,可要想干出政績卻不是那麼容易的。

  沒有政績,咱們可以創造條件啊!能夠得到當地士紳的吹捧,弄些官聲也是好的。

  不過,這種不分時間場合地點的瞎吹捧亂恭維好象不對味,還是當著這麼多人,實在肉麻。史知縣就算臉皮再厚,也覺得不好。正猶豫間。一個書吏看出他的心思,將嘴湊到史知縣耳邊說:“小人聽說這個周楠七歲進學,十歲就能詩能文。十五歲學業有成,一路考到秀才。此人能詩能文,當年也是出名的才子。”意思是說,知縣大老爺你也不用擔心,說不定這個周楠還真整出一首好詩來,聽聽也無妨。如果真好,你史大人可以藉機刷刷名望。如果不好,別人笑話的是他周楠自不量力出大醜,和你老人家又有什麼關係。

  史知縣摸了摸下頜的鬍鬚,微笑不語。

  沒有態度就是一種態度,周楠忙吟道:“昔聞史智群,長嘯獨登樓。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白雲海邊曙,名月大河秋。欲覓重來者,潺湲淮水流。”

  聽完這詩,史知縣身子一震:這詩做得實在是太……太……太……太好了,也太恬不知恥了。

  說好,那是因為此一開始就寫有高士等樓長嘯的狂放瀟灑風度,以壯闊之筆描繪景色。海天一色,明月秋空,頗有李詩風味。尾聯以委婉之言,抒發高士難求的情懷。而潺湲流淌、盡閱古今的淮水不舍晝夜。當真是天空海闊,非有眼界筆力之人不能做此詩,由此可見周楠的才華是何等的出眾。

  就中國古典文學史而言,總的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詩詞乃是唐宋文學的高峰,到明朝之後逐漸示威,雖有前七子後七子等十四位大家,可無論怎麼寫都脫離不了前人的窠臼,總覺得寡淡平凡。終大明一朝,除了顧炎武、吳偉業、唐伯虎有幾首還算過得去的詩作流傳於世,好象也沒有什麼好作品。

  正因為如此,就現在的嘉靖朝詩壇而言,好像就沒有出過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

  周楠所作的這首絕句雖然比不上唐宋先賢,卻大有李太白之風,卻是難得的上品。史知縣好歹也是進士出身,又來自蘇州那種人文匯萃之地,鑑賞力還是有的,如何不知道這詩的好處。

  至於說周楠太恬不知恥,那是因為此詩第一句的史智群正是自己。史知縣叫史傑人,傑人,才智超群之人,所以他的表字就是智群二字。

  周楠竟然以自己的名字入詩,把他史知縣吹捧為登樓長嘯,憂國懷遠的賢人。為了拍自己的馬屁,用力是不是有些過猛?老實說,史知縣在安東縣任上懶政怠政,他這個親民官做得實在不合格,如果此詩被官場同任聽到好不被人笑話。

  “可是,老夫怎麼心中還是有些高興呢?”史知縣暗自搖頭:“看來,這人都喜歡聽好話啊,本官也不能免俗。”

  大明相比起後世來說還是個大農村,識字率也不過百分之一,偌大一個安東縣能夠讀書識字一兩千出頭。能夠做出這種絕妙詞之人,抱歉,好象還真沒幾個。方才聽說這個周楠以前是縣學生,縣學生是什麼人,本縣的人尖子,由詩觀人,可見此人身份不假。

  大奸大惡之徒寫得出這種氣象宏大的句子嗎?

  文化素養就是通行證,知識就是身份證,史知縣摸了摸鬍鬚,哈哈大笑:“過了,過了,當不起。詩詞乃是小道,我輩名教中人,經義才是最要緊的……恩……”想了想,這個周楠已經被開革了功名,終身科舉無望,自己說這話也沒有任何意義。哎,他才華出眾,卻運氣不佳,簡直就是自己蘇州前輩唐解元的翻版。

  史知縣心中無限同情,就道:“周楠,你起來說話。”

  周楠正跪得膝蓋疼不可忍,聞言大喜,忙站起來:“謝過老父母。”

  周楠和史知縣又是子曰詩云,又是什麼登高爬樓的,旁邊的周楊也聽不懂,見史知縣突然叫周楠起來說話,心中感覺到一絲不妙,說不好這賊子今天還真把縣大老爺給騙過去了。

  果然,史知縣回頭對一個書辦道:“你下去跟戶房說一聲,將周楠的名字重新錄入戶口黃冊。”這算是給了周楠一個正式的身份。

  周楊大驚,他這幾天已經想得明白,這個周楠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大哥。就算是,為了家中十幾畝上好水田,為了少一張嘴巴吃飯,也不能承認。

  他連忙叫道:“大老爺,難道你就這麼放過賊人嗎?這這樣硬生生將此賊栽給我們周家,小人不服。我的話大老爺可以不信,不過,我家大哥當年讀書的時候有的是業師、同窗,大老爺盡可傳他們過來,一看不就知道了。”

  史知縣沉吟,正要說話。旁邊一個書辦又上前低聲說:“稟縣尊,周家這個案子小的已經查過了。這個周秀才以往是個孤傲的性子,平日間只閉門讀書,不太和同道交往。中秀才之後雖然做了廩生,可還沒去縣學報到,就犯了罪被發配邊疆。因此,縣中和他熟悉的士子卻沒有幾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