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在地方官任上,劉平還有機會顯示超常的應變能力。不久,他調任南充縣(今四川南充市)知縣,又奉命以瀘州(今四川瀘州市)代理知州的身份率三千土丁,擊退周邊夷人部族的進犯。
大約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劉平因父亡而解官奔喪。在返京途中遭遇十餘匪徒搶掠,他操弓連發,當場擊斃三人,其餘驚駭逃散。劉平的強幹作風和事跡,引起大臣的注意,故相寇準還親自向朝廷舉薦。於是,他被正式提拔為瀘州知州,其官銜也遷為正八品的殿中丞,夷人部族懾於他的聲威,都不再敢侵擾生事。
翌年,劉平調任內地州郡。赴任路上,先行的家人再遭盜賊搶掠,他因未能同行而無可奈何。好在他為官清廉,行囊有限,只失去一把銀扣長劍和一條值點錢的腰帶。
天禧元年(1017)五月間,劉平奉召入朝,出任正八品的監察御史。依本朝規矩,監察御史是朝廷最高監察機關的御史台的官員,官階雖不顯赫,但肩負監督彈劾百官之責,從來受到天子和朝臣的重視。初任言官,他就勇於論事,直指弊政,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兩年後,劉平兼任三司鹽鐵判官,也就是獲得中央最高財經機關的兼職。三司下轄戶部、鹽鐵、度支三部,判官屬各部的副職,權責也不算小。當年,他又被選為出使遼朝的賀正旦使臣,代表本朝持節出使遼國祝賀新年。就在天禧四年,他遷任從七品的殿中侍御史之際,幾年前搶劫其家屬的盜賊被抓獲,失去的兩件物品退了回來,天子獲悉案情後,對其清廉頗為讚賞。
從政十四個年頭,從地方到中央,閱歷已不算淺,而47歲正是精力旺盛之時,加上有皇帝的好感,於是劉平放開手腳,不避權貴,數次上疏批評朝政。但因此得罪寵臣丁謂,從此埋下倒運的種子。
據記載,宋真宗因賞識劉平才能,打算重用他。善操權術的丁謂卻找機會對皇帝說:劉平是將門之子,素來知兵,若派他到西北統軍,足以克制党項。丁謂的這番恭維言語,其實暗藏算計,不僅當即打消了天子的念頭,以後也斷送了劉平光明的文官前景。
宋真宗晚年多病,大概患有中風偏癱症,故時常不能理政,丁謂遂與劉皇后結為內外同盟,黨同伐異,將復職不久的宰相寇準和繼任者李迪先後排擠出朝,就此把持朝政。寇、李二人都與劉平有關係,一位曾是保人,另一位則是同年,可謂其朝中奧援。靠山倒了,其官運自然不暢。當陝西轉運使出缺時,劉平雖獲得委任,但不久就因與副職發生不和,被貶到襄州(今湖北襄樊市)做知州。
二
乾興元年(1022)二月,宋真宗病死,年僅十三歲的獨子即位,是為宋仁宗。由於新皇年幼,劉太后便順理成章垂簾聽政。這位原本蜀中舞姬出身的太后,雖出身卑微,但憑藉美色和過人的心計,專寵後宮多年,在宋真宗晚年已掌控宮中實權。不過她卻有一大憾事,就是不能生育,最終只得將李姓宮女剛出生的嬰兒收在身邊養育。為使唯一的皇嗣絕對孝順自己,她除了嚴令宮人、宦官不得議論小皇子身世外,更採取了嚴厲的教養手段。在這樣的環境下,宋仁宗被調教成十分溫順的孩子,對母后相當敬畏。
劉太后垂簾之初,朝中便發生了一次激烈的鬥爭。首相丁謂弄權多年後,結怨甚深,大失人心,已成為政治包袱。於是,當參知政事王曾密奏丁謂與大宦官雷允恭勾結及專權不法時,劉太后便拋棄了昔日的盟友,下旨將丁謂及其黨徒貶逐出朝。朝堂風雲變幻之際,對身處襄州的劉平而言則是撥雲見日。他先是被提拔為從六品的侍御史,此官在御史台是僅次於長官御史中丞的職務,又可接近天子。次年,也就是天聖元年(1023)初,再被徵召回朝,恢復三司鹽鐵判官的差遣,時任三司長官的三司使李諮,正是劉平的同年故交。看起來,他在年過半百時好運仿佛又都回來了。
有道是運道不定,命運無常。當年六月間,對夏前線的環慶路副都部署田敏,因故免官。距開封幾千里外的這次武官人事變動,原本與劉平扯不上任何關係,但不知是何人何居心,又以何種方式提醒垂簾太后,在商議接替人選時,讓劉太后想到昔年丁謂對先皇誇讚過劉平的渾話。於是,朝廷下詔令劉平由文官改換武職,從侍御史、鹽鐵判官轉為衣庫使、環慶路兵馬鈐轄,兼任邠州(今陝西彬縣)知州。依照慣例,衣庫使名為負責內廷衣庫,其實只是複雜的武職階官之一,官銜不過正七品。鈐轄才是差遣帶兵的實職,但級別卻低於副都部署。事實上,受當時文尊武卑風尚的影響,文官少有從武的意願。總之,在朝臣眼裡劉平新任官位,比之於原來職務要差得多,也與其本人多年的夙願相悖。從此,他無奈脫離文士圈子,踏入武人行列。
邠州地接對夏前線,沿邊又有許多歸屬的羌人部族,故武裝衝突在所難免。以劉平的出身性格來看,絕非無為怕事之輩,因此很快就適應了新的角色。當時,明珠、磨糜等部落反覆無常,不僅首鼠兩端於朝廷和西夏之間,有時還協助党項人騷擾邊境。為了穩定邊防,劉平大膽潛師出擊,殺傷其數千人,遂收服諸部。之後的幾年裡,他又先後調任鄜延路、涇原路兵馬鈐轄,仍在西北前線統軍,也有值得稱道的業績。
大約在天聖六年(1028)初,劉平以涇原路鈐轄的身份兼任渭州(今甘肅平涼市)知州。渭州乃軍事重鎮,防守職責甚重。就在劉平打算進一步施展拳腳之時,老冤家丁謂的門徒胡則出任陝西轉運使,成為他的上司。早已心存積怨的劉平,哪裡還能忍受下去,於是上奏天子,抨擊胡轉運為丁黨餘孽,並表明自己素與丁謂不和,擔心受到其餘黨報復。當是之時,失勢的丁謂已淪為階下囚,其黨羽也都聲名狼藉,因此劉平的奏疏很快得到回覆,他被調往內地的汝州(今屬河南),胡則也被免除陝西轉運使的差遣。
大約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劉平因父亡而解官奔喪。在返京途中遭遇十餘匪徒搶掠,他操弓連發,當場擊斃三人,其餘驚駭逃散。劉平的強幹作風和事跡,引起大臣的注意,故相寇準還親自向朝廷舉薦。於是,他被正式提拔為瀘州知州,其官銜也遷為正八品的殿中丞,夷人部族懾於他的聲威,都不再敢侵擾生事。
翌年,劉平調任內地州郡。赴任路上,先行的家人再遭盜賊搶掠,他因未能同行而無可奈何。好在他為官清廉,行囊有限,只失去一把銀扣長劍和一條值點錢的腰帶。
天禧元年(1017)五月間,劉平奉召入朝,出任正八品的監察御史。依本朝規矩,監察御史是朝廷最高監察機關的御史台的官員,官階雖不顯赫,但肩負監督彈劾百官之責,從來受到天子和朝臣的重視。初任言官,他就勇於論事,直指弊政,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兩年後,劉平兼任三司鹽鐵判官,也就是獲得中央最高財經機關的兼職。三司下轄戶部、鹽鐵、度支三部,判官屬各部的副職,權責也不算小。當年,他又被選為出使遼朝的賀正旦使臣,代表本朝持節出使遼國祝賀新年。就在天禧四年,他遷任從七品的殿中侍御史之際,幾年前搶劫其家屬的盜賊被抓獲,失去的兩件物品退了回來,天子獲悉案情後,對其清廉頗為讚賞。
從政十四個年頭,從地方到中央,閱歷已不算淺,而47歲正是精力旺盛之時,加上有皇帝的好感,於是劉平放開手腳,不避權貴,數次上疏批評朝政。但因此得罪寵臣丁謂,從此埋下倒運的種子。
據記載,宋真宗因賞識劉平才能,打算重用他。善操權術的丁謂卻找機會對皇帝說:劉平是將門之子,素來知兵,若派他到西北統軍,足以克制党項。丁謂的這番恭維言語,其實暗藏算計,不僅當即打消了天子的念頭,以後也斷送了劉平光明的文官前景。
宋真宗晚年多病,大概患有中風偏癱症,故時常不能理政,丁謂遂與劉皇后結為內外同盟,黨同伐異,將復職不久的宰相寇準和繼任者李迪先後排擠出朝,就此把持朝政。寇、李二人都與劉平有關係,一位曾是保人,另一位則是同年,可謂其朝中奧援。靠山倒了,其官運自然不暢。當陝西轉運使出缺時,劉平雖獲得委任,但不久就因與副職發生不和,被貶到襄州(今湖北襄樊市)做知州。
二
乾興元年(1022)二月,宋真宗病死,年僅十三歲的獨子即位,是為宋仁宗。由於新皇年幼,劉太后便順理成章垂簾聽政。這位原本蜀中舞姬出身的太后,雖出身卑微,但憑藉美色和過人的心計,專寵後宮多年,在宋真宗晚年已掌控宮中實權。不過她卻有一大憾事,就是不能生育,最終只得將李姓宮女剛出生的嬰兒收在身邊養育。為使唯一的皇嗣絕對孝順自己,她除了嚴令宮人、宦官不得議論小皇子身世外,更採取了嚴厲的教養手段。在這樣的環境下,宋仁宗被調教成十分溫順的孩子,對母后相當敬畏。
劉太后垂簾之初,朝中便發生了一次激烈的鬥爭。首相丁謂弄權多年後,結怨甚深,大失人心,已成為政治包袱。於是,當參知政事王曾密奏丁謂與大宦官雷允恭勾結及專權不法時,劉太后便拋棄了昔日的盟友,下旨將丁謂及其黨徒貶逐出朝。朝堂風雲變幻之際,對身處襄州的劉平而言則是撥雲見日。他先是被提拔為從六品的侍御史,此官在御史台是僅次於長官御史中丞的職務,又可接近天子。次年,也就是天聖元年(1023)初,再被徵召回朝,恢復三司鹽鐵判官的差遣,時任三司長官的三司使李諮,正是劉平的同年故交。看起來,他在年過半百時好運仿佛又都回來了。
有道是運道不定,命運無常。當年六月間,對夏前線的環慶路副都部署田敏,因故免官。距開封幾千里外的這次武官人事變動,原本與劉平扯不上任何關係,但不知是何人何居心,又以何種方式提醒垂簾太后,在商議接替人選時,讓劉太后想到昔年丁謂對先皇誇讚過劉平的渾話。於是,朝廷下詔令劉平由文官改換武職,從侍御史、鹽鐵判官轉為衣庫使、環慶路兵馬鈐轄,兼任邠州(今陝西彬縣)知州。依照慣例,衣庫使名為負責內廷衣庫,其實只是複雜的武職階官之一,官銜不過正七品。鈐轄才是差遣帶兵的實職,但級別卻低於副都部署。事實上,受當時文尊武卑風尚的影響,文官少有從武的意願。總之,在朝臣眼裡劉平新任官位,比之於原來職務要差得多,也與其本人多年的夙願相悖。從此,他無奈脫離文士圈子,踏入武人行列。
邠州地接對夏前線,沿邊又有許多歸屬的羌人部族,故武裝衝突在所難免。以劉平的出身性格來看,絕非無為怕事之輩,因此很快就適應了新的角色。當時,明珠、磨糜等部落反覆無常,不僅首鼠兩端於朝廷和西夏之間,有時還協助党項人騷擾邊境。為了穩定邊防,劉平大膽潛師出擊,殺傷其數千人,遂收服諸部。之後的幾年裡,他又先後調任鄜延路、涇原路兵馬鈐轄,仍在西北前線統軍,也有值得稱道的業績。
大約在天聖六年(1028)初,劉平以涇原路鈐轄的身份兼任渭州(今甘肅平涼市)知州。渭州乃軍事重鎮,防守職責甚重。就在劉平打算進一步施展拳腳之時,老冤家丁謂的門徒胡則出任陝西轉運使,成為他的上司。早已心存積怨的劉平,哪裡還能忍受下去,於是上奏天子,抨擊胡轉運為丁黨餘孽,並表明自己素與丁謂不和,擔心受到其餘黨報復。當是之時,失勢的丁謂已淪為階下囚,其黨羽也都聲名狼藉,因此劉平的奏疏很快得到回覆,他被調往內地的汝州(今屬河南),胡則也被免除陝西轉運使的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