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2頁
「送走了。趕緊送走了好,要不然再送到東湖或洛陽,指不定又會落到誰的眼裡呢,」綠衣女子說道,「你說,老爺這些年跟許夫人住在歷陽也沒有什麼聲響,怎麼就突然出這樣的餿主意?難不成以為小姐在洛陽太輕閒了,一定要給小姐找個狠角色當對手?神陵司出身的女子,那個是好對付的角色?」
「要不然,難道學高祖皇帝對前朝宗室及清流士族進行血腥清洗,連婦孺老弱都不放過?」韓東虎搖了搖頭說道,「君上不願用這些太血腥殘暴的手段,有些辦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
……
楚州城陷,消息傳回金陵,囂鬧數日的金陵城頓時鴉雀無聲。
此時除了韓東虎率第二中央行營軍主力全面進入楚州境進行整頓、追肅信王府殘餘勢力外,趙無忌已先率曹霸、陳磧兩部兵馬渡過長江,集結於東距金陵城七十里的翠螺山腳下,蓄勢待發。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二十六日廷議剛開啟,周啟年、黃惠祥二人就率先走到殿中,上表稱道:「楊侯十七日所言,雖然令人驚駭,但細想那梁主韓謙事楚時,忠心耿耿,屢立社稷大功,乃大楚功勳重臣;而待河淮傾危,梁主韓謙又臨危受命禪繼大梁國主之位,御虜騎,使中原山河免於破碎,更是有功於造化。三十年前梁楚本是一家,受戰亂支離破碎,本非世人所願。梁主與太后若能婚配,使梁楚重歸一統,千古佳話也……」
二十六日廷議,主要是諸部侍郎以上的文武官員參加。
他們都料到必然很快就會有人在楊恩之後屈服於梁軍的淫威站出來,他們只是希望自己能儘可能不急於表態;他們也想著誰會是楊恩之後厚顏無恥的第二人,但黃家這一刻的表現,還是令絕大多人都猝手不及。
一直以來黃家都是最為堅定的主戰派,除了黃惠祥、周啟年在京中擔任戶部侍郎、京兆尹,與宮裡的明成太后遙相呼應外,黃化十數年如一日執掌湖南行尚書省的軍政大權,其子黃慮出任左武驤軍都指揮使,乃禁軍大將之一。
黃氏更是江東世家宗閥的代表、領袖。
這數日眾情洶洶,想要將楊恩揪出來活活打死的國子監太學生,有逾三分之一出身於江東世家宗閥。
江東世家宗閥,或許在軍中的勢力不是最強,但算了顧芝龍這一系,不管沈漾、楊恩後期想著如何壓制江東世家宗閥在朝中崛起,但朝堂之中,還是有半數官吏與江東有著或直接或間接的牽扯。
而以張潮、張瀚兄弟二人為首的湖南系、以黃氏為首的荊襄系、以壽王楊致堂為首的江西系,或因為文風不盛、世閥不顯,或因為戰亂摧殘,或因為長期為馬氏所占,實力都遠不及各個方面都根深蒂固的江東。
在很多人看來,即便到最後不得不降,黃氏也必然、應該堅持到最後一刻。
溧陽侯楊恩之後,黃家第一個上表勸嫁了?
又或者是黃惠祥、周啟年二人擅自行事,沒有得到遠在岳陽的黃化的首肯或授意?
然而在黃惠祥、周啟年之後,將帥印交給副都指揮使張封執掌,昨天才從池州回到金陵商議防務的黃慮,這時候站出來代其父黃化上表,力陳高祖天佑帝迫害忠良、先帝延佑帝猜忌帝師、縱容尚文盛之子及京南世家迫害廣德府軍吏等事,更是令無數官紳士吏瞠目結舌。
「你黃家世受皇恩,真真是無恥之極!」朝堂之中還有血性官員,這一刻再也忍受不住,指著黃慮破口大罵,「千百年改朝換代有之,將臣易主有之,但像爾等如此無恥者,聞所未聞!」
原本負責廷議秩序的殿中侍御史,有兩人也加入斥罵之列,這叫朝堂之上頓時混亂起來——清陽也只能滿臉鐵青的帶著臉色蒼白的少帝宣布退朝。
……
……
「黃家這也太急切了吧?」今日的朝議,令還想觀望形勢的顧芝龍有些猝不及防,退到回到府邸,拉著富耿文坐下來,情不住疑惑的問道。
「黃家也不算太急切,他們再不表態,下場恐怕不會比信王好上多少。」
富耿文慢悠悠地說道。
「昨日又有故人登門找耿文,說梁主韓謙已經下詔著人更新戰犯名單。這次新的戰犯名單,將從天佑十二年開始清算,所有涉嫌逆亂,甚至恃兵不動,有割據地方、養寇自重嫌疑的,都在清算之列。而一旦列入新第一等的戰犯名單,即便投降都不會得到特赦,其子侄雖然不會直接受到株連,但也會由監察府及相應地方的刑獄司徹底其族過去數十年有無犯下惡跡罪事。只要追查到曾犯下劣跡,便一概進行徹底的清算,不再給予寬免期。金陵逆亂時,黃化曾心思叵測的據湖州觀望金陵形勢,還曾試圖拒赤山軍東進,而黃家更是與壽王府、信王府密謀樊川河一戰,他們此時不表態,待金陵城陷,黃化、黃慮、黃惠祥、周啟年等,有哪個能活命?當然了,要是能守住金陵,梁軍的所謂戰犯名單,不管一張廢紙,顧侯完全不予理會。」
顧芝龍呆住了半晌,才陡然坐直問道:「這勸嫁表要怎麼寫,請耿文教我……」
第七百九十七章 勸嫁(四)
不管朝野少數血性士子如何痛斥,隨後數日,不僅在京的顧芝龍、張瀚、周炳武、鄭興玄等大部分諸部侍郎、諸寺監卿、副卿、侍衛親軍都督府都虞侯、知事、樞密院的文武官員,遠居朗州的張潮、黃州的鄭榆、鄭暢,甚至退居洪州的楊致堂及其子、在樊川河慘敗之後貶為饒州任刺史的楊帆,右武驤軍都指揮使趙臻以及江西、江東、湖南、荊襄等地以及禁軍大部分刺史、都指揮使、都虞侯軍政主官,都相繼上表言太后下嫁和親、梁楚一統之事。
「要不然,難道學高祖皇帝對前朝宗室及清流士族進行血腥清洗,連婦孺老弱都不放過?」韓東虎搖了搖頭說道,「君上不願用這些太血腥殘暴的手段,有些辦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
……
楚州城陷,消息傳回金陵,囂鬧數日的金陵城頓時鴉雀無聲。
此時除了韓東虎率第二中央行營軍主力全面進入楚州境進行整頓、追肅信王府殘餘勢力外,趙無忌已先率曹霸、陳磧兩部兵馬渡過長江,集結於東距金陵城七十里的翠螺山腳下,蓄勢待發。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二十六日廷議剛開啟,周啟年、黃惠祥二人就率先走到殿中,上表稱道:「楊侯十七日所言,雖然令人驚駭,但細想那梁主韓謙事楚時,忠心耿耿,屢立社稷大功,乃大楚功勳重臣;而待河淮傾危,梁主韓謙又臨危受命禪繼大梁國主之位,御虜騎,使中原山河免於破碎,更是有功於造化。三十年前梁楚本是一家,受戰亂支離破碎,本非世人所願。梁主與太后若能婚配,使梁楚重歸一統,千古佳話也……」
二十六日廷議,主要是諸部侍郎以上的文武官員參加。
他們都料到必然很快就會有人在楊恩之後屈服於梁軍的淫威站出來,他們只是希望自己能儘可能不急於表態;他們也想著誰會是楊恩之後厚顏無恥的第二人,但黃家這一刻的表現,還是令絕大多人都猝手不及。
一直以來黃家都是最為堅定的主戰派,除了黃惠祥、周啟年在京中擔任戶部侍郎、京兆尹,與宮裡的明成太后遙相呼應外,黃化十數年如一日執掌湖南行尚書省的軍政大權,其子黃慮出任左武驤軍都指揮使,乃禁軍大將之一。
黃氏更是江東世家宗閥的代表、領袖。
這數日眾情洶洶,想要將楊恩揪出來活活打死的國子監太學生,有逾三分之一出身於江東世家宗閥。
江東世家宗閥,或許在軍中的勢力不是最強,但算了顧芝龍這一系,不管沈漾、楊恩後期想著如何壓制江東世家宗閥在朝中崛起,但朝堂之中,還是有半數官吏與江東有著或直接或間接的牽扯。
而以張潮、張瀚兄弟二人為首的湖南系、以黃氏為首的荊襄系、以壽王楊致堂為首的江西系,或因為文風不盛、世閥不顯,或因為戰亂摧殘,或因為長期為馬氏所占,實力都遠不及各個方面都根深蒂固的江東。
在很多人看來,即便到最後不得不降,黃氏也必然、應該堅持到最後一刻。
溧陽侯楊恩之後,黃家第一個上表勸嫁了?
又或者是黃惠祥、周啟年二人擅自行事,沒有得到遠在岳陽的黃化的首肯或授意?
然而在黃惠祥、周啟年之後,將帥印交給副都指揮使張封執掌,昨天才從池州回到金陵商議防務的黃慮,這時候站出來代其父黃化上表,力陳高祖天佑帝迫害忠良、先帝延佑帝猜忌帝師、縱容尚文盛之子及京南世家迫害廣德府軍吏等事,更是令無數官紳士吏瞠目結舌。
「你黃家世受皇恩,真真是無恥之極!」朝堂之中還有血性官員,這一刻再也忍受不住,指著黃慮破口大罵,「千百年改朝換代有之,將臣易主有之,但像爾等如此無恥者,聞所未聞!」
原本負責廷議秩序的殿中侍御史,有兩人也加入斥罵之列,這叫朝堂之上頓時混亂起來——清陽也只能滿臉鐵青的帶著臉色蒼白的少帝宣布退朝。
……
……
「黃家這也太急切了吧?」今日的朝議,令還想觀望形勢的顧芝龍有些猝不及防,退到回到府邸,拉著富耿文坐下來,情不住疑惑的問道。
「黃家也不算太急切,他們再不表態,下場恐怕不會比信王好上多少。」
富耿文慢悠悠地說道。
「昨日又有故人登門找耿文,說梁主韓謙已經下詔著人更新戰犯名單。這次新的戰犯名單,將從天佑十二年開始清算,所有涉嫌逆亂,甚至恃兵不動,有割據地方、養寇自重嫌疑的,都在清算之列。而一旦列入新第一等的戰犯名單,即便投降都不會得到特赦,其子侄雖然不會直接受到株連,但也會由監察府及相應地方的刑獄司徹底其族過去數十年有無犯下惡跡罪事。只要追查到曾犯下劣跡,便一概進行徹底的清算,不再給予寬免期。金陵逆亂時,黃化曾心思叵測的據湖州觀望金陵形勢,還曾試圖拒赤山軍東進,而黃家更是與壽王府、信王府密謀樊川河一戰,他們此時不表態,待金陵城陷,黃化、黃慮、黃惠祥、周啟年等,有哪個能活命?當然了,要是能守住金陵,梁軍的所謂戰犯名單,不管一張廢紙,顧侯完全不予理會。」
顧芝龍呆住了半晌,才陡然坐直問道:「這勸嫁表要怎麼寫,請耿文教我……」
第七百九十七章 勸嫁(四)
不管朝野少數血性士子如何痛斥,隨後數日,不僅在京的顧芝龍、張瀚、周炳武、鄭興玄等大部分諸部侍郎、諸寺監卿、副卿、侍衛親軍都督府都虞侯、知事、樞密院的文武官員,遠居朗州的張潮、黃州的鄭榆、鄭暢,甚至退居洪州的楊致堂及其子、在樊川河慘敗之後貶為饒州任刺史的楊帆,右武驤軍都指揮使趙臻以及江西、江東、湖南、荊襄等地以及禁軍大部分刺史、都指揮使、都虞侯軍政主官,都相繼上表言太后下嫁和親、梁楚一統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