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考慮的事情一多,也就忘了五弟準備壽宴時間太緊這事兒,要是想起來了,他早就讓人把食材給五弟送過去了,也算是賣五弟一份面子,反正都已經準備了,與其讓奴才糟蹋了,還不如給五弟呢。
太子就是大氣,胤祺一邊道謝,一邊又忍不住有些同情太子,若太子不是太子,只是普通的官宦子弟,30歲說不定就已經做出一番政績來了,不像現在,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鬥心眼上,以前是跟直郡王斗,現在除了直郡王還有老八,甚至還有皇阿瑪,以後只會更多。
不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他這隻小麻雀,在世人看來應該還不夠格去同情太子。
在太子、李德全、額娘和福晉的幫襯下,壽宴安排的特別順利,而且毫不費力,在其他人看來,五貝勒小半天的時間裡準備一場壽宴相當遊刃有餘。
康熙自然知道這場壽宴都有誰出了力,不過能用人也算是個本事,對老五他本來期望就不高,所以也就沒什麼過高的要求,這樣就挺好的,以前總想著讓兒子們個個精明能幹,但等到年紀大了,才發現兒子個個精明能幹也不是什麼好事兒,反倒是像老五這樣,守禮知規矩,還有點能力,關鍵是沒野心的兒子,最是讓人省心不過了。
“辦的不錯,朕有賞,你也在戶部呆了也有年頭了,既然宴會辦得不錯,回京以後就去禮部。”他讓老四當孤臣,老五就別跟著老四在戶部了,免得成了人家手裡的刀,既然沒什麼野心,那就別摻和這些事兒了。
胤祺趕緊跪下來謝恩,頭一次覺得皇阿瑪對他還不錯,四哥現在辦的那差事兒確實夠棘手的,他雖然願意配合,但絕對不會上趕著摻和,相反能避就避,皇阿瑪現在把他調去禮部,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某種程度上,也就不用得罪四哥了,在一起共事這麼久了,四哥的心眼還真沒太子大。
“四哥,對你也挺好的,不用在戶部呆下去至於這麼高興嗎。”回到屋裡,毓秀忍不住道,再說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更何況這些大臣欠的不是皇上的銀子,是戶部的銀子,怎麼能賴著。
“我知道,四哥對我好不好還用你說,但是這事兒沒你想的那麼簡單,牽扯太大了。”他一沒什麼野心,二沒有什麼追求,犯不上得罪那麼多人。
“行行行。”毓秀不想再多勸下去了,追繳欠銀是困難了點,而且特別招罵,但哪裡有四爺辦不成的事兒,人家可是未來的雍正帝,就算現在把這事兒辦成了之後會被人記恨,但從長遠來看,還是值得的,康熙身體再好,也不可能當個百八十年的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早晚還是要換人的。
不過她跟胤祺兩個人都不愛折騰,沒有站隊的打算,也沒有日後要被新皇重用的期許,所以愛咋地咋地,既然都已經被皇上調去了禮部,那就更用不著跟著折騰這些事兒了,如今不出力,日後她們也不打算沾光。
第95章
四月二十八日,御駕抵達京城,就算日子,這次南巡走了有兩個半月,京城雖然沒出什麼差錯,但被康熙寄予厚望負責追繳欠銀的四貝勒,這兩個多月卻是把差事給辦砸了。
不想還錢的人太多了,上到太子下到普通官員,願意還錢的沒多少人,皇上離京之前四貝勒拿三貝勒開刀,不光是把三貝勒府的欠銀追繳回來了,而且還藉此讓皇上表明了態度,有心還錢的人,比如五貝勒府,也跟著把錢還回來了。
不過,更多的是死耗著不想還錢的人,這些人各有各的陣營,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四貝勒拿三貝勒開刀這事兒原本是很有震懾力的,真要是跟這些欠款的大臣們死扛,說不定還真能強制性的收回不少銀子了。
但是太子南巡之前給了四貝勒一份名單,上面全部都是皇太子一系的官員,太子的意思自然是名單上的人都不能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四貝勒也是屬於皇太子一系的。
康熙把太子帶出來,原本是希望老四能夠在京城騰出手來,好好的追繳欠銀,只是沒想到老四從頭到尾都沒有動太子的人,在有所偏頗的情況下,其他被追繳欠贏的人自然不服氣。
四貝勒的手段強硬,他們的反抗方式也同樣強硬。四貝勒抬著棺材去收錢,人家就敢當堂以頭撞棺材,雖說人是救回來了,沒什麼性命之憂,不過這名聲可夠難聽的了。
刻薄寡恩,這四個字就是外界對四貝勒的評價,當然落得這麼個名聲確實有人在其中推波助瀾,但辛辛苦苦忙了這麼久,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落了個刻薄寡恩的名聲,心裡總歸是不怎麼舒服的。
康熙可不管兒子心裡頭舒不舒服,差事沒辦好,免不了要責罵一番,並且暫停了戶部追繳欠銀一事,不然再發展下去,‘刻薄寡恩’的就不止是四貝勒了,他這個當皇帝的怕是也要牽扯進去。
忙活了好幾個月,既壞了名聲又遭了皇上責罵的四貝勒乾脆閉門不出,消消停停的過起了自己的日子,當然少了一個四貝勒,對京城的局勢而言並沒有多大的影響,該吵的吵,該爭的爭,該算計的也相互算計,在坑四爺這事兒上,三方人馬默契的站到了一個陣營里,如今四爺退了,三方的人就又成了死對頭。
要說四爺被康熙訓斥這事兒,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德妃,甭管她跟這個兒子親近不親近,但是在其他人看來她跟老四都是利益共同體,老四得皇上看中,她面子上也有光,老四被皇上訓斥,未嘗不是把她的臉面給丟在地上。
太子就是大氣,胤祺一邊道謝,一邊又忍不住有些同情太子,若太子不是太子,只是普通的官宦子弟,30歲說不定就已經做出一番政績來了,不像現在,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鬥心眼上,以前是跟直郡王斗,現在除了直郡王還有老八,甚至還有皇阿瑪,以後只會更多。
不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他這隻小麻雀,在世人看來應該還不夠格去同情太子。
在太子、李德全、額娘和福晉的幫襯下,壽宴安排的特別順利,而且毫不費力,在其他人看來,五貝勒小半天的時間裡準備一場壽宴相當遊刃有餘。
康熙自然知道這場壽宴都有誰出了力,不過能用人也算是個本事,對老五他本來期望就不高,所以也就沒什麼過高的要求,這樣就挺好的,以前總想著讓兒子們個個精明能幹,但等到年紀大了,才發現兒子個個精明能幹也不是什麼好事兒,反倒是像老五這樣,守禮知規矩,還有點能力,關鍵是沒野心的兒子,最是讓人省心不過了。
“辦的不錯,朕有賞,你也在戶部呆了也有年頭了,既然宴會辦得不錯,回京以後就去禮部。”他讓老四當孤臣,老五就別跟著老四在戶部了,免得成了人家手裡的刀,既然沒什麼野心,那就別摻和這些事兒了。
胤祺趕緊跪下來謝恩,頭一次覺得皇阿瑪對他還不錯,四哥現在辦的那差事兒確實夠棘手的,他雖然願意配合,但絕對不會上趕著摻和,相反能避就避,皇阿瑪現在把他調去禮部,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某種程度上,也就不用得罪四哥了,在一起共事這麼久了,四哥的心眼還真沒太子大。
“四哥,對你也挺好的,不用在戶部呆下去至於這麼高興嗎。”回到屋裡,毓秀忍不住道,再說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更何況這些大臣欠的不是皇上的銀子,是戶部的銀子,怎麼能賴著。
“我知道,四哥對我好不好還用你說,但是這事兒沒你想的那麼簡單,牽扯太大了。”他一沒什麼野心,二沒有什麼追求,犯不上得罪那麼多人。
“行行行。”毓秀不想再多勸下去了,追繳欠銀是困難了點,而且特別招罵,但哪裡有四爺辦不成的事兒,人家可是未來的雍正帝,就算現在把這事兒辦成了之後會被人記恨,但從長遠來看,還是值得的,康熙身體再好,也不可能當個百八十年的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早晚還是要換人的。
不過她跟胤祺兩個人都不愛折騰,沒有站隊的打算,也沒有日後要被新皇重用的期許,所以愛咋地咋地,既然都已經被皇上調去了禮部,那就更用不著跟著折騰這些事兒了,如今不出力,日後她們也不打算沾光。
第95章
四月二十八日,御駕抵達京城,就算日子,這次南巡走了有兩個半月,京城雖然沒出什麼差錯,但被康熙寄予厚望負責追繳欠銀的四貝勒,這兩個多月卻是把差事給辦砸了。
不想還錢的人太多了,上到太子下到普通官員,願意還錢的沒多少人,皇上離京之前四貝勒拿三貝勒開刀,不光是把三貝勒府的欠銀追繳回來了,而且還藉此讓皇上表明了態度,有心還錢的人,比如五貝勒府,也跟著把錢還回來了。
不過,更多的是死耗著不想還錢的人,這些人各有各的陣營,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四貝勒拿三貝勒開刀這事兒原本是很有震懾力的,真要是跟這些欠款的大臣們死扛,說不定還真能強制性的收回不少銀子了。
但是太子南巡之前給了四貝勒一份名單,上面全部都是皇太子一系的官員,太子的意思自然是名單上的人都不能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四貝勒也是屬於皇太子一系的。
康熙把太子帶出來,原本是希望老四能夠在京城騰出手來,好好的追繳欠銀,只是沒想到老四從頭到尾都沒有動太子的人,在有所偏頗的情況下,其他被追繳欠贏的人自然不服氣。
四貝勒的手段強硬,他們的反抗方式也同樣強硬。四貝勒抬著棺材去收錢,人家就敢當堂以頭撞棺材,雖說人是救回來了,沒什麼性命之憂,不過這名聲可夠難聽的了。
刻薄寡恩,這四個字就是外界對四貝勒的評價,當然落得這麼個名聲確實有人在其中推波助瀾,但辛辛苦苦忙了這麼久,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落了個刻薄寡恩的名聲,心裡總歸是不怎麼舒服的。
康熙可不管兒子心裡頭舒不舒服,差事沒辦好,免不了要責罵一番,並且暫停了戶部追繳欠銀一事,不然再發展下去,‘刻薄寡恩’的就不止是四貝勒了,他這個當皇帝的怕是也要牽扯進去。
忙活了好幾個月,既壞了名聲又遭了皇上責罵的四貝勒乾脆閉門不出,消消停停的過起了自己的日子,當然少了一個四貝勒,對京城的局勢而言並沒有多大的影響,該吵的吵,該爭的爭,該算計的也相互算計,在坑四爺這事兒上,三方人馬默契的站到了一個陣營里,如今四爺退了,三方的人就又成了死對頭。
要說四爺被康熙訓斥這事兒,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德妃,甭管她跟這個兒子親近不親近,但是在其他人看來她跟老四都是利益共同體,老四得皇上看中,她面子上也有光,老四被皇上訓斥,未嘗不是把她的臉面給丟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