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我也給寫作的自己賦予責任,但不是通常的。我不信奉哥爾多尼的語錄:現代藝術要求笑,要求詼諧的滋潤。我也不相信「寓教於樂」的現實性和崇高感。我覺得一個作家最重要的職責是要關注自己的心靈,要和自己的心靈時刻團結在一起。看書,從書本上獲得些許生活經歷或細節然後寫作,這不是我尊重的寫作習慣。為了寫個什麼,披星戴月地去哪裡生活一年半載,這種寫作精神令我欽佩,不過也僅此而已。有一天,我接到一個陌生男人的電話,他在電話里跟我號啕大哭一場後發現找錯了人,沒說一聲什麼就把電話掛了。幾天後,我開始寫《陳華南筆記本》,那個未名男人的哭聲一直陪伴著我的寫作,以至我沒辦法給陳華南一絲笑容。我就是這樣寫小說的,在想像和願望中寫作。
除了要和心靈團結外,我覺得一個作家還應該和自己寫作的語言握緊手。這不是無聊。語言是最具欺騙性的東西,但千萬不要欺騙了你作家本人。有人說,語言就像鈔票一樣,在流通過程中已被人使用得又髒又舊。這既是一種事實,又是一種告誡,是希望:人們在希望發行一種新幣!如果一篇小說里揀不出一兩句帶點兒特點的句子,我就覺得這篇小說是臭烘烘的、要打倒的。這是我的固執和蠻橫,但是……怎麼說呢?我相信一個作家關注自己寫作的語言,就是關注自己的命運。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應該像關注自己命運一樣關注自己寫作的語言。我經常想,為什麼不能有這樣一種語言:它是簡單的,簡單中又蘊含著質的硬朗和美的韻律,就同人類的形體一樣。我以為,人類之語言的感覺應如流水之於一石頭一樣,隨著歲月流逝而越來越光滑、精練、硬朗、生機勃勃。這就是說,我們的語言不應該像鈔票一樣,而是應該跟武器一樣,像一桿槍!
不過,我不得不承認,我的這些願望和四周的現實放在一起,好像是將耶和華和撒旦放在了一起,我感到非常難堪的同時,也倍感孤獨、恐慌。
1997年5月5日
小說是「手工藝品」
一
現在經常有人把我和遙遠的博爾赫斯聯在一起,我難以判斷這到底是對我的褒獎還是貶斥,所以我既沒有因此得意,也沒有因此失意。進一步,我也不會因此刻意迴避談論博爾赫斯。今天,我可能會搬出一些大作家的金枝玉葉來替自己添色,幫吆喝,其中首先搬出的就是「博爾赫斯」。博爾赫斯有一個小說集,是1944年結集出版的,裡面收錄了像《刀疤》、《南方》、《死亡與羅盤》等著名的短篇,其中《南方》是博爾赫斯自己認可的「前三名」小說之一。現在我要說的是,這個小說集的名字很有趣,很別致,叫《手工藝品》。這不是裡面某篇小說的名字,僅僅是小說集的名字。不需要苦思冥想,大概只要望文生義一下,我們便可明白,博爾赫斯想傳達的意思就是:小說是手工藝品。
這是一種很偏激的方法,即使我真受了博爾赫斯無窮的指點和恩澤,我還是要表示我的異議。我以為,把一本小說書裝幀得像一塊金磚一樣流光溢金,它也許是工藝品了,但是小說本身無論如何都不會是工藝品的。事實上,我敢肯定,博爾赫斯自己也不會這麼認為的,他所以這麼說只是一種態度,一種強調。這種態度包含了一個小說家對小說技藝的迷戀和誠服,而這種強調則是典型的博爾赫斯式的一種責疑,一種不滿,一種嘲笑,一種呼喚。不用說,這當然是對小說日漸疏離技藝的一種責疑,一種不滿,一種嘲笑,一種呼喚。
二
現在來說說手工藝品。手工藝品不是寶器,也不是危險品,窮人富人,老人小孩也許都有一兩件。起碼都見過。一隻茶杯不是工藝品,它是用品、器具,但是當我們在這隻茶杯上雕滿了花鳥,嵌加了金邊,變法了造型等,總之,當它的觀賞或保存價值大於使用價值時,它就是工藝品了。但是就是嵌了兩邊金邊,雕滿了花鳥,觀賞性、趣味性、珍貴度無限地加增了,我們還是無法在其中看到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道德等精神層面的東西。而小說,哪怕最差的小說,它也體現出一種精神層面。這就是我不同意小說就是手工藝品的主要理由。
但是,為了說明小說的難度問題,我似乎又願意承認——暫時承認,小說是手工藝品之說法。因為,我覺得小說在文本的完成過程中,就像一件手藝品一樣,需要作者工於匠心,精於技藝。故事怎麼發展,人物怎麼說笑,情感、命運怎麼演變,用什麼樣的語言敘述,用什麼樣的結構構建,起承轉合,都是有技術,有巧妙的。具體到某一篇小說中,這種技術和巧妙的標準是唯一的。我覺得完成一篇小說的過程,就像登一座山,登上山其實不難,起碼對我現在來說。但是要找到集花徑、險途、捷徑等於一起的「那個路」是非常難的。只有找到了這條路,你這次登山才是成功的,一路看到了美景,經歷了驚險,又捷足先登了。說真的,我現在還是經常登不上山,寫著寫著丟掉了,報廢了。有時即使上去了,毫無成功的快樂,不敢回首,羞於提起。就像我本來是想做一個手藝品的,但結果出來的只是一件生活用具,人人手上都有,不敢拿出手炫耀,要藏起來。
說到底,把小說說成手工藝品,是對小說的一種退而求之說法,是不能破的底線,是小說家註定應該遵守的紀律。如果你不想或者不能在這隻杯子上雕花繡錦,沒有這個功夫或者不願下這功夫,你這隻杯子對我們毫無意義。那麼如果要加雕花繡錦,就需要專業的技術,就是有難度,要見功夫。難度到了極致,價值才會青雲直上。
三
生活在改變我,在一日盛於一日地把我塑造成一個住家男人。最近五年,我的生活簡單到了弱智、寡淡的地步,沒有娛樂,很少出門。平時,除了參加一些文學活動和與少有的一些作家朋友喝喝茶之外,我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裡,而且是家裡的書房裡。不是執著,而是痴情。我像吸毒者迷上了毒品迷上了小說,整天在家裡讀書﹑發呆﹑寫作,就這三種狀態,其中讀的、寫的主要是小說。可以說,這些年我看過的當代小說很多,國內的,國外的,經典的,不經典的,有名的,無名的。看過之後,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沒有難度。尤其是國內小說(國外的因為翻譯本身已經經過一次篩選,相對好一些),一年看下來,長的短的加起來至少有幾百篇,但真正打動我的可能也就幾篇而已。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小說,包括一些成名大家的小說,從敘述層面和文本上看,是沒什麼難度的。稍為留心一下,你還可以發現,很多小說是在有意地迴避難度,取消難度,一部幾十萬字的小說,一個腔調,一個角度,直通通地拉下來,不要結構,不要變化。當然,有人說小說的最高藝術境界是無藝術。但我想,這裡所說的「無」其實不是真正的「無」,是大音無聲之「無」,是大象無形之「無」,是無為而治的「無」,是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總之,這個「無」不是沒有的「無」,而是「有了不見」的「無」,是大有,是大藝術,大技巧,渾然天成的大技巧。
我這麼說的意思就是,小說是應該有技巧,有難度的。技藝就是難度。這是從小說的技術層面上說。從形態上說,我相信小說是一種非常態的東西,芝麻稈上長出芝麻,我覺得這不是小說。芝麻稈長出西瓜,或者西瓜藤上結芝麻,可能就是小說了。我想說小說就是要非日常化,把小說寫得跟日常生活一模一樣,那小說的活力就值得懷疑了。還有,我還要說的就是,作家應該帶著信念去寫作。尤其是在當下,做人、做事、做文的標準和秩序已經混亂不堪,作家要真正寫出好東西,肯定要犧牲﹑放棄某些東西,也要堅守某些東西,尤其精神上的某些東西。取消小說的難度,首先是精神上的放棄,對底線的放棄。破了底線做事,任何事都是做不好的。第19節 2005年7月30日
作家是那頭可憐的「豹子」2008年3月19日,本人應林建法和王堯二兄邀請,赴蘇州大學文學院「小說家講堂」與年輕學子作了題為《作家·博爾赫斯·軍事特情小說》的交流,全文共三部分,此系第一部分。
我已經二十年沒有來蘇州了,二十年前,我曾經兩次到過蘇州,兩次都跟女人有關。說真的,我差一點成為蘇州女婿。但是命中注定我成不了蘇州女婿,雖然給了我兩次機會,都失之交臂。這就是命,數量篡改不了命運,正如海水不能解渴一樣。
時間會改變一切。二十年是一個可以把一個人變得面目全非的時間長度,我相信我現在走在大街上,我過去的兩位女友都不可能認出我來,我也不可能認得她們。我們不過是泛泛之交,沒有錐骨銘心的關係,更沒有藕斷絲連。我至今沒有她們一點消息,只有想像和期待。我有理由想像——我相信,她們一定生活得不錯,因為她們至少沒有嫁給我。我不是個壞人,但我是個作家——也許該確切地說是個一般的作家,並不優秀。優秀與否,終歸是個作家,靠閱讀和寫作文學作品為業,為生,為苦,為樂。不是我自貶,或假裝謙虛,我一直認為作家是不合適當丈夫的,或者妻子。這兩個頭銜需要世俗,務實,賢惠,具體地說,是心思平安,手腳勤快,走在大街上目不斜視,下了班要儘快回家,回了家要笑嘻嘻的,兜里有錢要交出來,心裡有氣要藏起來,不要莫名其妙地生氣、發火。這些作家常常是做不到的,他們總是在莫名其妙地東張西望,莫名其妙地離家出走,莫名其妙地沉默發呆,時而為一朵凋謝的花感傷,時而為一個紙中人的死亡而愁容滿面,甚至經常有一些不可思議的古怪念頭。我知道,有一位作家,一位影響了世界文學的大師級作家,他好不容易與相愛多年的女友結了婚,結果不到半年又離了,理由是因為他妻子睡覺時從來不做夢。
不做夢就要離婚,這個理由確實荒唐透頂,有點神經病。但這位作家的神志絕無問題,他甚至一向以睿智面世,被世人尊為用智慧寫作的代表。他精通五種外語,六歲便用外語寫詩,終生泡在圖書館裡,讀過成千上萬的古籍名著。生活中的他是謙謙君子一個,滿腹經綸,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他利用哲學問題進行文學創作,詩歌,小說,隨筆,文論,每一個領域都留下了閃閃發光的名篇佳作。總之,他古怪不是因為弱智和無知,也許僅僅因為他是一個作家,一個優秀的作家。他為自己荒唐的離婚曾經這樣對人狡辯過:每天做噩夢是可怕的,但每天不做夢也是可怕的,兩者可怕的程度具有相等的高度。現在,我也許可以套用他的話來說:一個作家,他優秀的程度和他古怪的程度具有相等的高度。難怪有人說,作家都是可憐的,與作家一起生活的人也是可憐的。你們知道為什麼嗎?還是讓這位古怪又智慧的作家來告訴我們吧——他說:那是因為作家要寫作,要探究人心靈的深淵,所以時常容易陷入寬大的寂寞和孤獨中。
除了要和心靈團結外,我覺得一個作家還應該和自己寫作的語言握緊手。這不是無聊。語言是最具欺騙性的東西,但千萬不要欺騙了你作家本人。有人說,語言就像鈔票一樣,在流通過程中已被人使用得又髒又舊。這既是一種事實,又是一種告誡,是希望:人們在希望發行一種新幣!如果一篇小說里揀不出一兩句帶點兒特點的句子,我就覺得這篇小說是臭烘烘的、要打倒的。這是我的固執和蠻橫,但是……怎麼說呢?我相信一個作家關注自己寫作的語言,就是關注自己的命運。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應該像關注自己命運一樣關注自己寫作的語言。我經常想,為什麼不能有這樣一種語言:它是簡單的,簡單中又蘊含著質的硬朗和美的韻律,就同人類的形體一樣。我以為,人類之語言的感覺應如流水之於一石頭一樣,隨著歲月流逝而越來越光滑、精練、硬朗、生機勃勃。這就是說,我們的語言不應該像鈔票一樣,而是應該跟武器一樣,像一桿槍!
不過,我不得不承認,我的這些願望和四周的現實放在一起,好像是將耶和華和撒旦放在了一起,我感到非常難堪的同時,也倍感孤獨、恐慌。
1997年5月5日
小說是「手工藝品」
一
現在經常有人把我和遙遠的博爾赫斯聯在一起,我難以判斷這到底是對我的褒獎還是貶斥,所以我既沒有因此得意,也沒有因此失意。進一步,我也不會因此刻意迴避談論博爾赫斯。今天,我可能會搬出一些大作家的金枝玉葉來替自己添色,幫吆喝,其中首先搬出的就是「博爾赫斯」。博爾赫斯有一個小說集,是1944年結集出版的,裡面收錄了像《刀疤》、《南方》、《死亡與羅盤》等著名的短篇,其中《南方》是博爾赫斯自己認可的「前三名」小說之一。現在我要說的是,這個小說集的名字很有趣,很別致,叫《手工藝品》。這不是裡面某篇小說的名字,僅僅是小說集的名字。不需要苦思冥想,大概只要望文生義一下,我們便可明白,博爾赫斯想傳達的意思就是:小說是手工藝品。
這是一種很偏激的方法,即使我真受了博爾赫斯無窮的指點和恩澤,我還是要表示我的異議。我以為,把一本小說書裝幀得像一塊金磚一樣流光溢金,它也許是工藝品了,但是小說本身無論如何都不會是工藝品的。事實上,我敢肯定,博爾赫斯自己也不會這麼認為的,他所以這麼說只是一種態度,一種強調。這種態度包含了一個小說家對小說技藝的迷戀和誠服,而這種強調則是典型的博爾赫斯式的一種責疑,一種不滿,一種嘲笑,一種呼喚。不用說,這當然是對小說日漸疏離技藝的一種責疑,一種不滿,一種嘲笑,一種呼喚。
二
現在來說說手工藝品。手工藝品不是寶器,也不是危險品,窮人富人,老人小孩也許都有一兩件。起碼都見過。一隻茶杯不是工藝品,它是用品、器具,但是當我們在這隻茶杯上雕滿了花鳥,嵌加了金邊,變法了造型等,總之,當它的觀賞或保存價值大於使用價值時,它就是工藝品了。但是就是嵌了兩邊金邊,雕滿了花鳥,觀賞性、趣味性、珍貴度無限地加增了,我們還是無法在其中看到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道德等精神層面的東西。而小說,哪怕最差的小說,它也體現出一種精神層面。這就是我不同意小說就是手工藝品的主要理由。
但是,為了說明小說的難度問題,我似乎又願意承認——暫時承認,小說是手工藝品之說法。因為,我覺得小說在文本的完成過程中,就像一件手藝品一樣,需要作者工於匠心,精於技藝。故事怎麼發展,人物怎麼說笑,情感、命運怎麼演變,用什麼樣的語言敘述,用什麼樣的結構構建,起承轉合,都是有技術,有巧妙的。具體到某一篇小說中,這種技術和巧妙的標準是唯一的。我覺得完成一篇小說的過程,就像登一座山,登上山其實不難,起碼對我現在來說。但是要找到集花徑、險途、捷徑等於一起的「那個路」是非常難的。只有找到了這條路,你這次登山才是成功的,一路看到了美景,經歷了驚險,又捷足先登了。說真的,我現在還是經常登不上山,寫著寫著丟掉了,報廢了。有時即使上去了,毫無成功的快樂,不敢回首,羞於提起。就像我本來是想做一個手藝品的,但結果出來的只是一件生活用具,人人手上都有,不敢拿出手炫耀,要藏起來。
說到底,把小說說成手工藝品,是對小說的一種退而求之說法,是不能破的底線,是小說家註定應該遵守的紀律。如果你不想或者不能在這隻杯子上雕花繡錦,沒有這個功夫或者不願下這功夫,你這隻杯子對我們毫無意義。那麼如果要加雕花繡錦,就需要專業的技術,就是有難度,要見功夫。難度到了極致,價值才會青雲直上。
三
生活在改變我,在一日盛於一日地把我塑造成一個住家男人。最近五年,我的生活簡單到了弱智、寡淡的地步,沒有娛樂,很少出門。平時,除了參加一些文學活動和與少有的一些作家朋友喝喝茶之外,我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裡,而且是家裡的書房裡。不是執著,而是痴情。我像吸毒者迷上了毒品迷上了小說,整天在家裡讀書﹑發呆﹑寫作,就這三種狀態,其中讀的、寫的主要是小說。可以說,這些年我看過的當代小說很多,國內的,國外的,經典的,不經典的,有名的,無名的。看過之後,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沒有難度。尤其是國內小說(國外的因為翻譯本身已經經過一次篩選,相對好一些),一年看下來,長的短的加起來至少有幾百篇,但真正打動我的可能也就幾篇而已。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小說,包括一些成名大家的小說,從敘述層面和文本上看,是沒什麼難度的。稍為留心一下,你還可以發現,很多小說是在有意地迴避難度,取消難度,一部幾十萬字的小說,一個腔調,一個角度,直通通地拉下來,不要結構,不要變化。當然,有人說小說的最高藝術境界是無藝術。但我想,這裡所說的「無」其實不是真正的「無」,是大音無聲之「無」,是大象無形之「無」,是無為而治的「無」,是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總之,這個「無」不是沒有的「無」,而是「有了不見」的「無」,是大有,是大藝術,大技巧,渾然天成的大技巧。
我這麼說的意思就是,小說是應該有技巧,有難度的。技藝就是難度。這是從小說的技術層面上說。從形態上說,我相信小說是一種非常態的東西,芝麻稈上長出芝麻,我覺得這不是小說。芝麻稈長出西瓜,或者西瓜藤上結芝麻,可能就是小說了。我想說小說就是要非日常化,把小說寫得跟日常生活一模一樣,那小說的活力就值得懷疑了。還有,我還要說的就是,作家應該帶著信念去寫作。尤其是在當下,做人、做事、做文的標準和秩序已經混亂不堪,作家要真正寫出好東西,肯定要犧牲﹑放棄某些東西,也要堅守某些東西,尤其精神上的某些東西。取消小說的難度,首先是精神上的放棄,對底線的放棄。破了底線做事,任何事都是做不好的。第19節 2005年7月30日
作家是那頭可憐的「豹子」2008年3月19日,本人應林建法和王堯二兄邀請,赴蘇州大學文學院「小說家講堂」與年輕學子作了題為《作家·博爾赫斯·軍事特情小說》的交流,全文共三部分,此系第一部分。
我已經二十年沒有來蘇州了,二十年前,我曾經兩次到過蘇州,兩次都跟女人有關。說真的,我差一點成為蘇州女婿。但是命中注定我成不了蘇州女婿,雖然給了我兩次機會,都失之交臂。這就是命,數量篡改不了命運,正如海水不能解渴一樣。
時間會改變一切。二十年是一個可以把一個人變得面目全非的時間長度,我相信我現在走在大街上,我過去的兩位女友都不可能認出我來,我也不可能認得她們。我們不過是泛泛之交,沒有錐骨銘心的關係,更沒有藕斷絲連。我至今沒有她們一點消息,只有想像和期待。我有理由想像——我相信,她們一定生活得不錯,因為她們至少沒有嫁給我。我不是個壞人,但我是個作家——也許該確切地說是個一般的作家,並不優秀。優秀與否,終歸是個作家,靠閱讀和寫作文學作品為業,為生,為苦,為樂。不是我自貶,或假裝謙虛,我一直認為作家是不合適當丈夫的,或者妻子。這兩個頭銜需要世俗,務實,賢惠,具體地說,是心思平安,手腳勤快,走在大街上目不斜視,下了班要儘快回家,回了家要笑嘻嘻的,兜里有錢要交出來,心裡有氣要藏起來,不要莫名其妙地生氣、發火。這些作家常常是做不到的,他們總是在莫名其妙地東張西望,莫名其妙地離家出走,莫名其妙地沉默發呆,時而為一朵凋謝的花感傷,時而為一個紙中人的死亡而愁容滿面,甚至經常有一些不可思議的古怪念頭。我知道,有一位作家,一位影響了世界文學的大師級作家,他好不容易與相愛多年的女友結了婚,結果不到半年又離了,理由是因為他妻子睡覺時從來不做夢。
不做夢就要離婚,這個理由確實荒唐透頂,有點神經病。但這位作家的神志絕無問題,他甚至一向以睿智面世,被世人尊為用智慧寫作的代表。他精通五種外語,六歲便用外語寫詩,終生泡在圖書館裡,讀過成千上萬的古籍名著。生活中的他是謙謙君子一個,滿腹經綸,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他利用哲學問題進行文學創作,詩歌,小說,隨筆,文論,每一個領域都留下了閃閃發光的名篇佳作。總之,他古怪不是因為弱智和無知,也許僅僅因為他是一個作家,一個優秀的作家。他為自己荒唐的離婚曾經這樣對人狡辯過:每天做噩夢是可怕的,但每天不做夢也是可怕的,兩者可怕的程度具有相等的高度。現在,我也許可以套用他的話來說:一個作家,他優秀的程度和他古怪的程度具有相等的高度。難怪有人說,作家都是可憐的,與作家一起生活的人也是可憐的。你們知道為什麼嗎?還是讓這位古怪又智慧的作家來告訴我們吧——他說:那是因為作家要寫作,要探究人心靈的深淵,所以時常容易陷入寬大的寂寞和孤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