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但景辭真的弱嗎?均王很少研讀兵法,真能布下今夜這樣的局嗎?
從皇甫麟被抓,到軍中的風起雲湧,到叛軍齊喝的誅心口號,到建章宮的種種異樣,再到如今他在永安門的守株待兔……
上兵伐謀,攻心為上。這謀篇布局,必是高手所為,不可能出自均王。
郢王記起當日打聽到了景辭的背景,終於道:“今日的叛變,背後的推手就是你吧?端侯,朕自認並未虧待過你,這一向派的太醫、送的良藥,並不少吧?”
景辭淡淡地笑,“先帝養育你成人,給你富貴尊榮,若你不那麼陰損,指不定還會親手給你這大梁江山……你又用什麼還報他了?”
郢王怒道:“他要取朕性命,朕又豈能束手待斃?你又不認他,這還打算替他報仇?還是打算也坐坐這大梁江山?”
景辭道:“我沒認他不假。但我回梁國後,他盡過人父之責,我便不能不盡人子之責。至於江山,誰坐,都輪不到你坐!”
他言辭冷銳犀利,眼見絕無轉圜餘地,郢王悄悄向馮廷諤遞了個眼色,又看向右方一處不引人的閣樓。
一道烽煙已燃起,無聲無息地飄向天空。
景辭竟留意到他的目光,也凝神看向那道烽煙。
但此時馮廷諤已然揮刀沖了過去,直接他要害之處,卻是招招致命,一心速戰速決,將他釘死在這座永安門下。
郢王已持劍在手,領著其他侍從返身對著蕭瀟,預備阻攔蕭瀟相助。
他深知蕭瀟身手不凡,劍術極高,指不定能與馮廷諤一拼高下。但景辭再怎樣心智過人,拖著一身傷病,又豈是馮廷諤對手?
但蕭瀟抱劍在胸,一時竟無攻擊之意,只凝神看著景辭二人打鬥。
郢王忙轉頭看時,不由怔住了。
馮廷諤出招狠准,縱橫開闔之際,如江濤澎湃,激浪高卷,兇悍得似要將對手即刻吞沒;景辭一劍在手,素衣宛若席捲於驚濤駭浪間,卻順著濤峰浪尖流轉,看似驚險之極,偏偏次次擦身而過,甚至不曾濺濕半分衣角……
他的招式並不狠辣,守多攻少,閒淡應對之際,甚至有幾分跟他本人相似的遺世獨立般的清冷。
馮廷諤明知蕭瀟等尚在一旁,一旦同時動手,郢王等只怕難以抵擋。心急之下,他出招更是迅疾,如暴雨般瓢潑而至,要將景辭立斃刀下。
景辭被他逼得連連後退,直至退至宮牆處,退無可退,竟在暴雨般的刀芒襲至自己肌膚之前縱身而起,雙足抵於牆面,清冷劍鋒幽幽流動,如一縷細泉在暴雨間逆向穿梭,然後在距離馮廷諤不到半尺處驀地大亮,如陽光下的璀璨雪瀑,眩目而凌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扎向馮廷諤。
馮廷諤的刀鋒從景辭身側擦過,但景辭的寶劍卻差點將馮廷諤整體胳膊卸下。
馮廷諤手中的單刀落地,“噹啷”一聲,宣告了他的慘敗。
郢王等無法置信,馮廷諤自己也看著地上的刀呆住了,似感覺不到傷口的疼痛。
景辭翩然落地,衣衫上竟無半星血跡。他的劍尖指向馮廷諤,依然聲音清淡,“你殺害先帝之時,便該想到今日!”
馮廷諤嗓子乾澀得變了調,“真沒想到,你竟將一身武藝才識隱藏得這麼好!你……才是最該坐上那個位置的!”
他說最後一句話時,卻已看向了那邊帶著人馬趕來接應的均王。
他的聲音抬得頗高,足以讓均王在混亂中聽清。
蕭瀟皺眉,喝道:“你為虎作倀,惡貫滿盈,如今死到臨頭,還要挑撥幾句才甘心嗎?”
他的劍終於出鞘,卻先襲向郢王。
郢王時常隨梁帝征戰,身手也不弱,連忙抵住,卻也喝道:“若其他兄弟有景辭這樣的才識,要來爭這個位置,我認!憑什麼博王擺出副賢德模樣便能收復人心!憑什麼均王這軟蛋也敢跟我爭!不是我無情,是你們太沒用!”
均王揮手令部屬上前幫忙,負手道:“朱友圭,我的確沒用。但我再沒用,也不能坐視你弒父奪位,喪盡天良!”
皇宮中依然混亂不堪,均王所帶人手雖然不多,但要聯合景辭、蕭瀟等人對付郢王一行人,已是綽綽有餘。
郢王身邊的人越來越少,馮廷諤在景辭的進逼下左支右絀,根本無力招架,更別說相援郢王了。
郢王受了幾處傷,眼見得岌岌可危之際,宮門外忽傳來急促馬蹄聲,越來越近,轟然如雷鳴。
均王、蕭瀟等急忙向外看去時,甲冑鮮明的一支禁衛軍已策馬衝到宮門前,馮廷諤已高聲喊道:“護駕!快護駕!”
馬蹄疾沖而至,打鬥的人群立時被疾馳而來的鐵騎沖亂,當先幾名將校迎著景辭的劍鋒,拼死趕到郢王、馮廷諤身畔,將他們團團圍護於中央,提刀執戟迎向均王一行人。
郢王死裡逃生,抹了把冷汗,已笑了起來,“朱友楨,你找人幫你謀劃得再周密又有何用?豈不知朕早料到或許有一天也有人用這樣的手段對付朕,特地調出一支禁衛軍去幫著鎮守京城,卻和他們約定,一旦宮中傳出烽煙號令,即刻拔營前來相援!宮裡那些逆賊不過游兵散勇而已,又如何與朕千餘精兵相比?賢弟,功敗垂成的滋味如何?”刀
第四卷 蟠龍劫 扶劍歸去共從容(二五八)【大結局】
從皇甫麟被抓,到軍中的風起雲湧,到叛軍齊喝的誅心口號,到建章宮的種種異樣,再到如今他在永安門的守株待兔……
上兵伐謀,攻心為上。這謀篇布局,必是高手所為,不可能出自均王。
郢王記起當日打聽到了景辭的背景,終於道:“今日的叛變,背後的推手就是你吧?端侯,朕自認並未虧待過你,這一向派的太醫、送的良藥,並不少吧?”
景辭淡淡地笑,“先帝養育你成人,給你富貴尊榮,若你不那麼陰損,指不定還會親手給你這大梁江山……你又用什麼還報他了?”
郢王怒道:“他要取朕性命,朕又豈能束手待斃?你又不認他,這還打算替他報仇?還是打算也坐坐這大梁江山?”
景辭道:“我沒認他不假。但我回梁國後,他盡過人父之責,我便不能不盡人子之責。至於江山,誰坐,都輪不到你坐!”
他言辭冷銳犀利,眼見絕無轉圜餘地,郢王悄悄向馮廷諤遞了個眼色,又看向右方一處不引人的閣樓。
一道烽煙已燃起,無聲無息地飄向天空。
景辭竟留意到他的目光,也凝神看向那道烽煙。
但此時馮廷諤已然揮刀沖了過去,直接他要害之處,卻是招招致命,一心速戰速決,將他釘死在這座永安門下。
郢王已持劍在手,領著其他侍從返身對著蕭瀟,預備阻攔蕭瀟相助。
他深知蕭瀟身手不凡,劍術極高,指不定能與馮廷諤一拼高下。但景辭再怎樣心智過人,拖著一身傷病,又豈是馮廷諤對手?
但蕭瀟抱劍在胸,一時竟無攻擊之意,只凝神看著景辭二人打鬥。
郢王忙轉頭看時,不由怔住了。
馮廷諤出招狠准,縱橫開闔之際,如江濤澎湃,激浪高卷,兇悍得似要將對手即刻吞沒;景辭一劍在手,素衣宛若席捲於驚濤駭浪間,卻順著濤峰浪尖流轉,看似驚險之極,偏偏次次擦身而過,甚至不曾濺濕半分衣角……
他的招式並不狠辣,守多攻少,閒淡應對之際,甚至有幾分跟他本人相似的遺世獨立般的清冷。
馮廷諤明知蕭瀟等尚在一旁,一旦同時動手,郢王等只怕難以抵擋。心急之下,他出招更是迅疾,如暴雨般瓢潑而至,要將景辭立斃刀下。
景辭被他逼得連連後退,直至退至宮牆處,退無可退,竟在暴雨般的刀芒襲至自己肌膚之前縱身而起,雙足抵於牆面,清冷劍鋒幽幽流動,如一縷細泉在暴雨間逆向穿梭,然後在距離馮廷諤不到半尺處驀地大亮,如陽光下的璀璨雪瀑,眩目而凌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扎向馮廷諤。
馮廷諤的刀鋒從景辭身側擦過,但景辭的寶劍卻差點將馮廷諤整體胳膊卸下。
馮廷諤手中的單刀落地,“噹啷”一聲,宣告了他的慘敗。
郢王等無法置信,馮廷諤自己也看著地上的刀呆住了,似感覺不到傷口的疼痛。
景辭翩然落地,衣衫上竟無半星血跡。他的劍尖指向馮廷諤,依然聲音清淡,“你殺害先帝之時,便該想到今日!”
馮廷諤嗓子乾澀得變了調,“真沒想到,你竟將一身武藝才識隱藏得這麼好!你……才是最該坐上那個位置的!”
他說最後一句話時,卻已看向了那邊帶著人馬趕來接應的均王。
他的聲音抬得頗高,足以讓均王在混亂中聽清。
蕭瀟皺眉,喝道:“你為虎作倀,惡貫滿盈,如今死到臨頭,還要挑撥幾句才甘心嗎?”
他的劍終於出鞘,卻先襲向郢王。
郢王時常隨梁帝征戰,身手也不弱,連忙抵住,卻也喝道:“若其他兄弟有景辭這樣的才識,要來爭這個位置,我認!憑什麼博王擺出副賢德模樣便能收復人心!憑什麼均王這軟蛋也敢跟我爭!不是我無情,是你們太沒用!”
均王揮手令部屬上前幫忙,負手道:“朱友圭,我的確沒用。但我再沒用,也不能坐視你弒父奪位,喪盡天良!”
皇宮中依然混亂不堪,均王所帶人手雖然不多,但要聯合景辭、蕭瀟等人對付郢王一行人,已是綽綽有餘。
郢王身邊的人越來越少,馮廷諤在景辭的進逼下左支右絀,根本無力招架,更別說相援郢王了。
郢王受了幾處傷,眼見得岌岌可危之際,宮門外忽傳來急促馬蹄聲,越來越近,轟然如雷鳴。
均王、蕭瀟等急忙向外看去時,甲冑鮮明的一支禁衛軍已策馬衝到宮門前,馮廷諤已高聲喊道:“護駕!快護駕!”
馬蹄疾沖而至,打鬥的人群立時被疾馳而來的鐵騎沖亂,當先幾名將校迎著景辭的劍鋒,拼死趕到郢王、馮廷諤身畔,將他們團團圍護於中央,提刀執戟迎向均王一行人。
郢王死裡逃生,抹了把冷汗,已笑了起來,“朱友楨,你找人幫你謀劃得再周密又有何用?豈不知朕早料到或許有一天也有人用這樣的手段對付朕,特地調出一支禁衛軍去幫著鎮守京城,卻和他們約定,一旦宮中傳出烽煙號令,即刻拔營前來相援!宮裡那些逆賊不過游兵散勇而已,又如何與朕千餘精兵相比?賢弟,功敗垂成的滋味如何?”刀
第四卷 蟠龍劫 扶劍歸去共從容(二五八)【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