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宛娘沒有任何猶豫地搖了搖頭,崔雲姬的眼角耷拉下去,雙唇抿緊,透露出一種受傷與脆弱。
宛娘低下頭,不忍再看。
半晌,崔雲姬抬起頭,她清澈的雙眸坦然地看著她,故作輕快道:“那就這樣吧,”她安慰她,“這種事勉強不來,你不要有負擔。只是,你尚年輕,早早心死,後面的幾十年如何度過?我不夠好,總有好的人,會遇上的。”
她說罷,也沒等宛娘回復,快速地站起來,道:“時辰不早了,你快些安置吧,我也告辭了。”話音一落,便轉身走了。
她走得飛快,像在躲避什麼,像在掩飾什麼。
宛娘分明看到,崔大人轉過身去後,她的肩膀在顫抖。
她定是,哭了。
宛娘很難受,這個溫柔的女子,被她拒絕傷害之後,仍舊照顧她的心情,仍舊沒有一句責怪抱怨。
該離開了。宛娘默默想道,不論去哪兒都好,就是,不要再住在這裡了。
傷害過她之後,她如何有面目若無其事地賴在這裡。再且,唯有她走了之後,崔大人才能放下她,忘了她。
只是,她該去哪兒?是回臨安,還是留在京師?又或去別的地方?
命若浮萍,這一世,都在飄零。宛娘愣愣地坐著,心中不舍極了。
半晌,她起身轉回內室,脫下外衫,換上寢衣,躺到榻上,卻久久不能入睡。
隔日一早,宛娘起身,她想了一夜,終是決定回臨安去。
她的東西不多,不過半個時辰,都歸整畢了,她的放到包袱里,房中原有的,便放到原處。
接著,便該是雇輛南下的馬車。
正要去請管家來,問一問他何處能僱到可靠的車夫,便看到崔雲姬往這邊來了。
她穿著梨花白的襦裙,發上挽了個低髻,步履從容的往這裡走來。看到宛娘,她笑了笑,一切如常,仿佛昨夜只是一場獨屬於宛娘的夢。
宛娘有一瞬間的恍惚。
崔雲姬很快便走到跟前,看著宛娘,若無其事道:“你哪裡去?”
“我……”宛娘猶豫了片刻,然一想到走前也少不了與崔大人辭行,便也坦然道,“正要去向管家討教,何處可僱到馬車,我預備回江南去,這兩年,麻煩大人了。”
崔雲姬哦了一聲,面不改色,她朝宛娘身後望了望,那裡與平日並沒有什麼差異,卻讓人陡然生出一種空落落的感覺來。崔雲姬心下悵然,她收回目光,望向宛娘道:“這個不急,且讓我進去坐坐吧。”
宛娘側身讓開,道了句請。
有一種名為疏離的氣氛將她們的距離遠遠推開。
房中都已整理好了,本就放在這房中的物件,宛娘一件都沒有帶走,包括,那隻玉鐲。
崔雲姬的目光在房中掃視了一圈,她回過頭,緩緩地道:“你要去哪裡?”
“臨安。”
“你在那裡沒有親友,要如何生活呢?”
“租一處小院,做些繡活,便可度日。”宛娘回答。
崔雲姬搖了搖頭:“我不是說這個。我不放心你露面市井,更不放心你一人獨居,太危險了。”
宛娘咬唇,低聲道:“我會小心一些。”
崔雲姬嘆氣:“有些禍患,豈會因你小心便躲過?”她認真道,“你不要走,仍如之前那般安心在此。昨夜的事,就當不曾發生過,我什麼,都不會再說,也可儘量不來這裡,讓你清淨。”
她這般說,也的確是這般想的。想比眼睜睜看著宛娘離去,她寧可不說、不看,讓宛娘在她的羽翼下平安地生活。
宛娘沉默,她低頭看著地面,久久未言,就在崔雲姬以為她要默認時,宛娘低聲道:“但你會難過。況且,這裡是你的家,我又憑什麼讓你不來這裡?崔大人,你的好意,宛娘銘感於心,只怪宛娘不識好歹,辜負了您的好意。”
她又拒絕了她。
崔雲姬閉上眼,她道:“宛娘,你說的不錯,我會難過。你是我喜歡的人,你在我家住著,這本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但你不喜歡我,我不能來打攪你,我只能站得遠遠的,每日通過詢問僕人來知曉你的情況,這會讓我很難過。”
她睜開眼,目光徑直地看著宛娘:“但是,假若你就這樣走了,我便不止是難過。我會自責,因為我的魯莽,讓我深深喜歡的人遠走,她是一名弱女子,手無縛雞之力,這一去千里,若是遇上什麼不測,我一生都會在後悔自責中度過。我還會覺得很痛苦,再也見不到喜歡的人,這必然使我痛苦。我會深深牽掛,夙夜難寐,會時時刻刻地想,你在遙遠的地方過得可好。雖然,你不在這裡,我仍舊會日復一日的想念,仍舊會難過。”
“宛娘,倘若你是為了我不再難過而決定離去,那就留下吧,你留下了,我雖難過,也能感覺到一絲幸福。”
☆、第九十一章
宛娘終究被崔雲姬打動,答應了留下。
崔雲姬那裡是準備了兩套對策的。她隔日醒來,便知昨夜太過魯莽了,宛娘必是要走的。她連忙趕過來,果見宛娘已收拾好了行裝。嗎,她那時已打算好了,儘量勸宛娘留下,若她著實不肯,她便去信家裡,讓家中代為照料,無論如何,也不會讓宛娘果真一人獨居。
幸好,她沒有堅決地非要走,雖然家中可以代為照料,但怎麼比得上她親自照顧來的放心?
相對於崔雲姬的慶幸,宛娘則是百般糾結的。
她實在沒有留下的立場。這種既不答應,又占用人家的屋子,她委實不能心安理得。但崔大人那般真摯誠懇,她若再一意孤行,非但顯得不識好歹,更是傷人。她並不願讓崔大人難過。
興許過一陣便好了。宛娘不認為自己好到已明確拒絕了還能使人念念不忘。崔大人應當也
【
只是一時的迷失吧,等過一陣,便好了。
宛娘的一生當中有許多身不由己,她像一根藤蔓,依附著他人生存,這便決定了她沒有自主。她的命,她的生活,總是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留下之後,宛娘已經做好了準備,應對崔雲姬接下來的攻勢。她執意留下她,必然是為了求取回報,既然如此,她就堅決一些,始終不鬆口,總能讓她膩煩,總能使她不傷顏面的收回錯付的心。
到時,又可皆大歡喜。
宛娘已想好了,不論崔雲姬說什麼,她都能從容的應對,但她萬萬沒想到,那日之後,崔雲姬便再不曾在她面前出現。
宛娘有一瞬間的茫然,不知怎麼,崔大人便不來了,可是她已傷到了她的自尊,故而她要眼不見為淨?
這倒是好。
雖有些莫名,有些悵然,宛娘到底是鬆了口氣,也如往日那般安靜地活在崔府的一隅。
數月過去,那晚的事漸漸的淡去,兩位當事之人誰都不提,似乎二人都存了讓它就此湮滅在時光中的心思。
接下去便是地方的一股流民作亂,皇帝派了上卿為鎮撫使前往平叛。上卿顯露出她卓越的膽識與過人的手段,幾乎兵不血刃便將流民蕩平。
上卿回京那日,陛下親自前往京郊相迎,崔雲姬為京兆,自少不了跟隨。然後,她就看到了讓群臣捂臉,讓她羨慕得心頭髮酸的一幕。
陛下終於不再遮掩,終於坦坦蕩蕩地將她對上卿的愛意宣告人前。
這種我喜歡你,你恰好也喜歡我的事情,太難求,崔雲姬再是羨慕,也毫無辦法,她能設法讓罪犯伏法,她能設法讓政敵投誠,她自幼勤奮,在庶務上有著堅韌的態度,但唯獨對感情,她總是望而卻步。
興許是不想讓喜歡的人覺得她煩人,故而知趣地保持了距離,又興許是她生來便不喜勉強,故而對喜歡的人保持了最大的優容。
但不論是怎樣,每每想起宛娘,她都是無比的想念的,尤其是知道她就在那裡,卻極力地控制自己不去見她。
她不知道自己這份極力克制的喜歡是否會因她努力地克制而果真便消失了,當皇帝冊後的詔書下達,崔雲姬覺得寂寞,覺得空虛。她想去看看宛娘,想問問她,果真一點都無意麼?但她終究沒有。她知趣的把自己固定在一個圈子中,不越雷池一步。
日子是漫長的,仿佛過不到盡頭。
每一日都做相同的事,再是一層不變的人也會覺得乏味。這日初雪,天地蒼茫,宛娘撐傘,走出小院,沿著小徑,慢慢地走,看看北國的冬日的雄壯風光。她慢慢地走到湖邊。
說是湖,不若說是一處較大的池子。在春日時,這裡鳥語花香,波光粼粼,太湖石玲瓏剔透,有重巒疊嶂之姿,景致若江南三月,風情旖旎,春、意盎然。到了冬日,一夜大雪覆下,所有的風情都被大雪掩埋,唯余白茫茫的一片。湖上有幾處枯枝透過雪,淒涼地支楞在雪上,顯得孤獨而孑然。
宛娘撐著一把綢傘立於湖邊,她入神地看了許久,默默轉過身時,發現另一側涼亭上有一人正靜靜地看著她。
“大人好興致,掃雪煮酒,風雅自在。”既然碰上了,總不能掉頭就走,宛娘走過去,見亭中置了暖爐,溫著酒,酒香已飄溢出來,讓人光是聞一聞,便覺得渾身發暖。
崔雲姬坐在榻上,抬頭看了看宛娘,她並沒有什麼變化,膚色白的如外面的雪,唇邊的笑意仍舊溫婉,一雙眉眼柔和得如春日潺潺的溪水。
縱是在這大雪紛飛的冬日,她也能給人溫暖的感覺。
崔雲姬斂目,微微笑了笑:“今日沐休,閒來無事。相請不如偶遇,你若是不忙,便坐下喝一杯吧。”
她坐在那裡披著雪白的狐裘,青絲輕挽,笑意恬然。宛娘拒絕不了這樣的好意,何況她也不想拒絕。
二人相對而坐,崔雲姬另取了一隻酒盅,斟上酒,端給宛娘:“去年的梨花釀,清慡可口,不易醉,你放心飲。”
宛娘接過,置於唇邊,只覺香氣撲鼻,淺淺抿上一口,果真不嗆人,倒有一股霸道的暖意,從胃往四肢百骸。
舒服地嘆了口氣,宛娘一抬頭,便看到崔雲姬溫和地看著她,見她望過來,崔雲姬含笑道:“如何?”
“醇而不傷,是好酒。”宛娘贊道。
崔雲姬無聲地輕點著案面,聽她如此讚譽,她點了點頭,把酒壺推過去,道:“沒想到會遇上你,便只帶了這一壺,不過我不嗜酒,你看來也不是沉迷此道的人,這一壺,應當也夠咱們兩人喝了。”
說起來還是她闖入了人家自飲自酌的雅興,宛娘有點不好意思,但見崔雲姬笑意坦誠,毫無陰霾,她又心軟起來:“大人說的是。”
之後,崔雲姬便沒再說話,只是靜靜地坐著,風起,涼意刺骨,她令僕役將四面的帘子都放下,將寒風隔在外面,自取了本書來看。
在外,崔雲姬是積威日重的京兆,京師百姓的父母官,在家,她自在得很,怎麼舒服怎麼來,毫無架子。
宛娘低下頭,不忍再看。
半晌,崔雲姬抬起頭,她清澈的雙眸坦然地看著她,故作輕快道:“那就這樣吧,”她安慰她,“這種事勉強不來,你不要有負擔。只是,你尚年輕,早早心死,後面的幾十年如何度過?我不夠好,總有好的人,會遇上的。”
她說罷,也沒等宛娘回復,快速地站起來,道:“時辰不早了,你快些安置吧,我也告辭了。”話音一落,便轉身走了。
她走得飛快,像在躲避什麼,像在掩飾什麼。
宛娘分明看到,崔大人轉過身去後,她的肩膀在顫抖。
她定是,哭了。
宛娘很難受,這個溫柔的女子,被她拒絕傷害之後,仍舊照顧她的心情,仍舊沒有一句責怪抱怨。
該離開了。宛娘默默想道,不論去哪兒都好,就是,不要再住在這裡了。
傷害過她之後,她如何有面目若無其事地賴在這裡。再且,唯有她走了之後,崔大人才能放下她,忘了她。
只是,她該去哪兒?是回臨安,還是留在京師?又或去別的地方?
命若浮萍,這一世,都在飄零。宛娘愣愣地坐著,心中不舍極了。
半晌,她起身轉回內室,脫下外衫,換上寢衣,躺到榻上,卻久久不能入睡。
隔日一早,宛娘起身,她想了一夜,終是決定回臨安去。
她的東西不多,不過半個時辰,都歸整畢了,她的放到包袱里,房中原有的,便放到原處。
接著,便該是雇輛南下的馬車。
正要去請管家來,問一問他何處能僱到可靠的車夫,便看到崔雲姬往這邊來了。
她穿著梨花白的襦裙,發上挽了個低髻,步履從容的往這裡走來。看到宛娘,她笑了笑,一切如常,仿佛昨夜只是一場獨屬於宛娘的夢。
宛娘有一瞬間的恍惚。
崔雲姬很快便走到跟前,看著宛娘,若無其事道:“你哪裡去?”
“我……”宛娘猶豫了片刻,然一想到走前也少不了與崔大人辭行,便也坦然道,“正要去向管家討教,何處可僱到馬車,我預備回江南去,這兩年,麻煩大人了。”
崔雲姬哦了一聲,面不改色,她朝宛娘身後望了望,那裡與平日並沒有什麼差異,卻讓人陡然生出一種空落落的感覺來。崔雲姬心下悵然,她收回目光,望向宛娘道:“這個不急,且讓我進去坐坐吧。”
宛娘側身讓開,道了句請。
有一種名為疏離的氣氛將她們的距離遠遠推開。
房中都已整理好了,本就放在這房中的物件,宛娘一件都沒有帶走,包括,那隻玉鐲。
崔雲姬的目光在房中掃視了一圈,她回過頭,緩緩地道:“你要去哪裡?”
“臨安。”
“你在那裡沒有親友,要如何生活呢?”
“租一處小院,做些繡活,便可度日。”宛娘回答。
崔雲姬搖了搖頭:“我不是說這個。我不放心你露面市井,更不放心你一人獨居,太危險了。”
宛娘咬唇,低聲道:“我會小心一些。”
崔雲姬嘆氣:“有些禍患,豈會因你小心便躲過?”她認真道,“你不要走,仍如之前那般安心在此。昨夜的事,就當不曾發生過,我什麼,都不會再說,也可儘量不來這裡,讓你清淨。”
她這般說,也的確是這般想的。想比眼睜睜看著宛娘離去,她寧可不說、不看,讓宛娘在她的羽翼下平安地生活。
宛娘沉默,她低頭看著地面,久久未言,就在崔雲姬以為她要默認時,宛娘低聲道:“但你會難過。況且,這裡是你的家,我又憑什麼讓你不來這裡?崔大人,你的好意,宛娘銘感於心,只怪宛娘不識好歹,辜負了您的好意。”
她又拒絕了她。
崔雲姬閉上眼,她道:“宛娘,你說的不錯,我會難過。你是我喜歡的人,你在我家住著,這本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但你不喜歡我,我不能來打攪你,我只能站得遠遠的,每日通過詢問僕人來知曉你的情況,這會讓我很難過。”
她睜開眼,目光徑直地看著宛娘:“但是,假若你就這樣走了,我便不止是難過。我會自責,因為我的魯莽,讓我深深喜歡的人遠走,她是一名弱女子,手無縛雞之力,這一去千里,若是遇上什麼不測,我一生都會在後悔自責中度過。我還會覺得很痛苦,再也見不到喜歡的人,這必然使我痛苦。我會深深牽掛,夙夜難寐,會時時刻刻地想,你在遙遠的地方過得可好。雖然,你不在這裡,我仍舊會日復一日的想念,仍舊會難過。”
“宛娘,倘若你是為了我不再難過而決定離去,那就留下吧,你留下了,我雖難過,也能感覺到一絲幸福。”
☆、第九十一章
宛娘終究被崔雲姬打動,答應了留下。
崔雲姬那裡是準備了兩套對策的。她隔日醒來,便知昨夜太過魯莽了,宛娘必是要走的。她連忙趕過來,果見宛娘已收拾好了行裝。嗎,她那時已打算好了,儘量勸宛娘留下,若她著實不肯,她便去信家裡,讓家中代為照料,無論如何,也不會讓宛娘果真一人獨居。
幸好,她沒有堅決地非要走,雖然家中可以代為照料,但怎麼比得上她親自照顧來的放心?
相對於崔雲姬的慶幸,宛娘則是百般糾結的。
她實在沒有留下的立場。這種既不答應,又占用人家的屋子,她委實不能心安理得。但崔大人那般真摯誠懇,她若再一意孤行,非但顯得不識好歹,更是傷人。她並不願讓崔大人難過。
興許過一陣便好了。宛娘不認為自己好到已明確拒絕了還能使人念念不忘。崔大人應當也
【
只是一時的迷失吧,等過一陣,便好了。
宛娘的一生當中有許多身不由己,她像一根藤蔓,依附著他人生存,這便決定了她沒有自主。她的命,她的生活,總是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留下之後,宛娘已經做好了準備,應對崔雲姬接下來的攻勢。她執意留下她,必然是為了求取回報,既然如此,她就堅決一些,始終不鬆口,總能讓她膩煩,總能使她不傷顏面的收回錯付的心。
到時,又可皆大歡喜。
宛娘已想好了,不論崔雲姬說什麼,她都能從容的應對,但她萬萬沒想到,那日之後,崔雲姬便再不曾在她面前出現。
宛娘有一瞬間的茫然,不知怎麼,崔大人便不來了,可是她已傷到了她的自尊,故而她要眼不見為淨?
這倒是好。
雖有些莫名,有些悵然,宛娘到底是鬆了口氣,也如往日那般安靜地活在崔府的一隅。
數月過去,那晚的事漸漸的淡去,兩位當事之人誰都不提,似乎二人都存了讓它就此湮滅在時光中的心思。
接下去便是地方的一股流民作亂,皇帝派了上卿為鎮撫使前往平叛。上卿顯露出她卓越的膽識與過人的手段,幾乎兵不血刃便將流民蕩平。
上卿回京那日,陛下親自前往京郊相迎,崔雲姬為京兆,自少不了跟隨。然後,她就看到了讓群臣捂臉,讓她羨慕得心頭髮酸的一幕。
陛下終於不再遮掩,終於坦坦蕩蕩地將她對上卿的愛意宣告人前。
這種我喜歡你,你恰好也喜歡我的事情,太難求,崔雲姬再是羨慕,也毫無辦法,她能設法讓罪犯伏法,她能設法讓政敵投誠,她自幼勤奮,在庶務上有著堅韌的態度,但唯獨對感情,她總是望而卻步。
興許是不想讓喜歡的人覺得她煩人,故而知趣地保持了距離,又興許是她生來便不喜勉強,故而對喜歡的人保持了最大的優容。
但不論是怎樣,每每想起宛娘,她都是無比的想念的,尤其是知道她就在那裡,卻極力地控制自己不去見她。
她不知道自己這份極力克制的喜歡是否會因她努力地克制而果真便消失了,當皇帝冊後的詔書下達,崔雲姬覺得寂寞,覺得空虛。她想去看看宛娘,想問問她,果真一點都無意麼?但她終究沒有。她知趣的把自己固定在一個圈子中,不越雷池一步。
日子是漫長的,仿佛過不到盡頭。
每一日都做相同的事,再是一層不變的人也會覺得乏味。這日初雪,天地蒼茫,宛娘撐傘,走出小院,沿著小徑,慢慢地走,看看北國的冬日的雄壯風光。她慢慢地走到湖邊。
說是湖,不若說是一處較大的池子。在春日時,這裡鳥語花香,波光粼粼,太湖石玲瓏剔透,有重巒疊嶂之姿,景致若江南三月,風情旖旎,春、意盎然。到了冬日,一夜大雪覆下,所有的風情都被大雪掩埋,唯余白茫茫的一片。湖上有幾處枯枝透過雪,淒涼地支楞在雪上,顯得孤獨而孑然。
宛娘撐著一把綢傘立於湖邊,她入神地看了許久,默默轉過身時,發現另一側涼亭上有一人正靜靜地看著她。
“大人好興致,掃雪煮酒,風雅自在。”既然碰上了,總不能掉頭就走,宛娘走過去,見亭中置了暖爐,溫著酒,酒香已飄溢出來,讓人光是聞一聞,便覺得渾身發暖。
崔雲姬坐在榻上,抬頭看了看宛娘,她並沒有什麼變化,膚色白的如外面的雪,唇邊的笑意仍舊溫婉,一雙眉眼柔和得如春日潺潺的溪水。
縱是在這大雪紛飛的冬日,她也能給人溫暖的感覺。
崔雲姬斂目,微微笑了笑:“今日沐休,閒來無事。相請不如偶遇,你若是不忙,便坐下喝一杯吧。”
她坐在那裡披著雪白的狐裘,青絲輕挽,笑意恬然。宛娘拒絕不了這樣的好意,何況她也不想拒絕。
二人相對而坐,崔雲姬另取了一隻酒盅,斟上酒,端給宛娘:“去年的梨花釀,清慡可口,不易醉,你放心飲。”
宛娘接過,置於唇邊,只覺香氣撲鼻,淺淺抿上一口,果真不嗆人,倒有一股霸道的暖意,從胃往四肢百骸。
舒服地嘆了口氣,宛娘一抬頭,便看到崔雲姬溫和地看著她,見她望過來,崔雲姬含笑道:“如何?”
“醇而不傷,是好酒。”宛娘贊道。
崔雲姬無聲地輕點著案面,聽她如此讚譽,她點了點頭,把酒壺推過去,道:“沒想到會遇上你,便只帶了這一壺,不過我不嗜酒,你看來也不是沉迷此道的人,這一壺,應當也夠咱們兩人喝了。”
說起來還是她闖入了人家自飲自酌的雅興,宛娘有點不好意思,但見崔雲姬笑意坦誠,毫無陰霾,她又心軟起來:“大人說的是。”
之後,崔雲姬便沒再說話,只是靜靜地坐著,風起,涼意刺骨,她令僕役將四面的帘子都放下,將寒風隔在外面,自取了本書來看。
在外,崔雲姬是積威日重的京兆,京師百姓的父母官,在家,她自在得很,怎麼舒服怎麼來,毫無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