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休了大半月假,崔雲姬終于歸位。身上還留著傷疤,但每日都可見消退,過不了多久,又能恢復如初了。
京師四方則,王化之根本。曾有人言,京兆尹是全天下的官中最難做的一個,“如何尹京者,遷次不逡巡。請君屈指數,十年十五人。”這首詩,說的便是京兆難為,十年間換了十五人。
崔雲姬繼任來便戰戰兢兢,唯恐行錯,她是朝中數得上的年輕人,是可預見將來輝煌的,萬不能在京兆一職上跌跤。
大半月未來衙署,公事堆疊如山。
崔雲姬心下哀嘆,坐下老老實實地處理起來。
早出晚歸五日,終是將欠下的事物都理清了。
歸家,又有管家遞上家中父親的來信。信中語氣極為關切,問她下獄一事,先前驚聞,他去信祖父故舊,欲組織營救,不想隔不到一日,又聞說她已釋放了,探問究竟因何?可有吃苦。後面又問了句京中形勢如何,叔父在地方已有十年,資歷與名望都已攢足,倘若此時進京,是否是好時機。
父親乃當世鴻儒,並未出仕,而是在家教導族中子弟。江南與京師隔得遠,消息便有延時,事情已過了近一月,方有一次書信往返。
先隱晦說了此番遭受無妄之災,誤會而已,陛下那裡,已有說法,請父親勿憂。而後細細分析了京中當下的詭譎形勢,聯合叔父端方的人品,又回信,此時並非入京的好時機,錦衣衛肆虐,易捲入是非,不如等過幾月,屆時興許有好缺,再謀入京不遲。
寫完,裝入信袋,封口,派家僕送回江南去。
等叔父入京,朝堂上事便有個可商量的人,倒可稍解壓力。
崔雲姬擱下筆墨,緩緩舒了口氣,看了眼窗外蒼穹,完滿的一輪明月懸在樹梢。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不知怎麼,就想到這麼一句。
似乎有近一旬未見宛娘了。原先一直不見,倒沒什麼,可一旦見過,便如魂牽夢繞般的扯動她的心神。
那就……去看看?崔雲姬將落到臉側的一縷發撥到耳後,喚了婢女來。
“取一盞風燈來。”崔雲姬吩咐道。
婢女轉身出去,回來時,手中提了一盞風燈:“這麼晚了,小姐是要去哪裡?”
“到宛娘那裡坐坐。”崔雲姬接了過來,笑道:“我自己去就好,你去歇了吧。”
都是在家中,婢女也沒什麼不放心的,便笑著答應了。
崔雲姬披上一領斗篷,提了風燈,便朝宛娘那裡去。
這座府邸乃是祖產,當年祖父在京為官時所置,占地頗廣,景致亦是精心整頓,兼之人老難免思想,祖父在晚年,又在府中修了江南風景的庭園,故而,每當月影朦朧,這座極具江南風情的庭園便如攏上一層薄薄的輕紗水霧,婉約深秀。
像某個溫婉的女子。
崔雲姬每見宛娘,總想起水鄉的烏篷船、青竹傘,還有那濛濛煙雨。江南獨有的溫婉柔情都深深體現在宛娘身上。
說起來,她們都是江南人士,那一幅幅山水樓台的景象是崔雲姬幼年時最熟悉的美景。長大離鄉,遠離了柔情與溫婉,卻並未忘卻,而是默默藏在心中。
這是每一個背井離鄉的士子都不可避免的經歷,思鄉之情,難免會在平日所見所聞中突然觸動心腸。
而宛娘,總讓她覺得親切。
走到小院外,門扉緊閉,透過矮牆望進去,窗內人影依稀。
一陣風吹過,風燈中的燈火晃了晃。
崔雲姬走上前叩門。
不多時,便從裡面傳出一陣輕微的步履聲,接著便是一聲女子清婉的問話:“何人?”
崔雲姬彎了彎唇,回道:“是我。”
門從內打開,宛娘站在門後,一襲淡青的斗篷,看到她時,側開身,目光柔和:“請快進來。”
崔雲姬跨過門檻進去,宛娘在她身後合上了門。
二人走入房間,宛娘道了聲失陪,便走入寢室,不多久,她換了身琉璃白的齊胸襦裙出來,可見適才是已睡下了。
崔雲姬不由慚愧,她這麼不管不顧地就過來了,倒給人添了麻煩。
“怎麼突然來了?”宛娘的聲音細細柔柔的,她望著崔雲姬,眼中始終是柔和的光芒。
崔雲姬歉然道:“只是想起有些日子沒見你了,便過來看看,不想擾了你安置。”
在她對面坐榻上坐下,宛娘語帶安慰道:“不要緊,我終日無事,並不睏乏,大人來坐坐,也好。”
如此善解人意,崔雲姬釋然地笑了笑,道:“過些日子,我叔父一家興許要入京,叔父家的小表妹,也是個溫良嫻淑的女子,到時你可常與她玩,就不會覺得無聊了。”
宛娘並沒有如崔雲姬預料的那般產生興趣,她只是微微笑了一下,而後,關心地問道:“令叔父入京,我在這裡,是否會添麻煩?”
住了這麼久,宛娘也知道這裡是崔氏祖產了,京都居,大不易,崔雲姬住在這裡,崔叔父進京來,自然也要同妻眷兒女入住。
她面上帶了點憂慮,崔雲姬搖了搖頭,溫和道:“府里夠居住了,你在這裡,就如家人,哪有家人會給家人帶來不便的道理?”
宛娘不想她會說出這番話,不禁怔了怔。
“宛娘,我當你是家人,你儘管就把這裡當家來待,不要拘束,有什麼說什麼,想做什麼也儘管去做,差遣僕婢也無需顧慮,就把這裡當作家。”崔雲姬帶笑道,言語卻是真誠無比。
這番話說的,稱得上掏心掏肺了。一個人願意把自己的家同她分享,是將她當做自己人了。宛娘很感激,腦海中浮現的卻是一段早已塵封的記憶。
曾經還有一個人對她說過相同的話。
“你不是來做客的,這就是你的家,有什麼要取用,要差遣,都不要遲疑。宛娘,我會一直待你好的,你就放心吧。”
心扉突然間被觸動,那種酸澀的感覺倏然間布滿全身,讓她的雙眼都濕了。
她沒有做到一直待她好。但她卻用命來換她後半生的安穩。
到了現在,宛娘已分不清,她對林潭是愛是恨,然而每次想起她,都痛徹心扉,她就像她心上的一條傷疤,看起來痊癒了,忘卻了,可不知什麼時候,又復發了,疼痛了。
崔雲姬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一番話竟將宛娘說得哭了起來。她並沒有哭出聲,只是眼淚猝不及防的流下,察覺到自己失態,宛娘笑了笑,想要說什麼,喉嚨卻梗得發緊,說不出話來。
宛娘常會對她笑,無一例外都是溫婉暖暖的,可這次,苦澀與勉強讓人看得心酸。
崔雲姬不知所措,眼看著宛娘努力的抑制自己,而眼淚卻毫不聽話,她直起身,輕輕將宛娘攬到懷裡。
低低的抽泣,壓抑得讓人心疼,肩上的衣衫很快就濕了。崔雲姬抬手,又放下,猶豫終是抵不過心疼,她將掌心謹慎地貼上了宛娘的後背,頓了頓,輕輕地拍她的背,溫柔地哄道:“沒事的,一切都過去了,一切都會過去。”
那哭聲愈加壓抑,越加悲切。
這兩年多來,她一人居住在這方小小的院中,有多少次,也是這般無望的哀泣?只是那些時候,她只有一個人,任她如何傷心悲痛,都無人安慰,無人心疼。
懷裡的人是那樣清瘦柔弱,她總是溫柔的笑容下藏了多大的苦楚傷痛。崔雲姬微微仰起頭,她的眼角也變得酸澀起來。
☆、第九十章
有些感情是不能預料的,有些感情是情不自禁的。
在崔雲姬反應過來之前,身體的本能已拋棄了她的理智,追隨了她的心。她攬著宛娘,聽著她壓抑的低泣,心痛難遏。那微微顫抖的肩,那輕輕抽泣的哭聲,都化作刀,割破了她的心防,讓她心疼,讓她控制不住自己。
她低下頭,親吻宛娘的發頂,淡淡的發香縈繞在她的鼻息,發質柔軟,雙唇觸碰上去,就像輕軟的雲,哭聲仍在繼續。崔雲姬攬住宛娘的肩,往下親吻她的眼,吮去她的淚。
宛娘的身體僵住了,她不敢置信地睜開了眼。
崔雲姬抬手,遮住她的雙眸,吻往下,落到她的唇上。
她知道,宛娘的經歷坎坷,她是犯官之後,從小就被充沒為奴,因嬌媚絕世的容貌被賣入青樓,她曾是秦淮河上出名的jì子,在開苞前被林潭十萬兩白銀買下,後來,又做了閔世傑數年侍妾,閔世傑說得再好聽,也改變不了他染指了她。林潭、閔世傑,兩個男人,也許還有更多?
可那有什麼關係?只要宛娘願意接納她,這些不會成為她們的阻礙。她心疼她的身不由己,心疼她命途多艱,心疼她連痛哭都不敢放聲。
那些生命中不公正的對待給她留下的傷痕,她願以自己後半世的溫柔相待去撫平。
唇下的雙唇如此柔軟甜美,崔雲姬忍不住吮吸。宛娘終於從巨大的震驚中回過神來,她推開崔雲姬,赤紅的眼中是羞憤,是痛苦,是無地自容。
崔雲姬苦笑,她看著宛娘,聲線喑啞:“對不起,冒犯你了。我非有意,情難自已。”不管怎麼說,她都是冒犯了她,這行為,很是可恥。崔雲姬極力將語氣放到低緩溫柔,欲安撫宛娘:“你可否將這裡視作你的家,將我視作家人,不論何時何地何事,你盡可將我作為依靠……”
她儘量說的委婉,但意思是已很明了了。
宛娘剔透如琉璃地雙眸中漸漸染上不敢置信,她艱難地開口:“大人……我……”她在想,要如何拒絕方能不那麼使人喪失顏面。
頓了頓,宛娘垂下眼眸:“並非大人不好,是我配不上,我願是……”
“我知道,”崔雲姬語氣溫和的打斷她,“你的過往我都知道,你本是jì子,後被林潭贖下,成了他的人,之後因閔世傑無意中見到你,驚為天人,多方逼迫之下,林潭走投無路,將你送給了他……”她知道的清清楚楚,兩年前將宛娘接到家中後,她便使人去調查了。
聽她以如此自然且溫柔的說出這些不堪的過往,宛娘臉頰通紅,但她仍是糾正道:“你說錯了,林潭不曾擁有過我。對我驚為天人的是林潭,她視為我天人,珍惜愛護,卻唯獨不曾索取,而閔世傑,不過欲、望罷了。”林潭脾氣不好,總是與她爭吵,說的話狠,但她真的,從來不曾動過她一根指頭。
宛娘的情緒隨著她的話平靜下來,她微笑,笑意仍舊溫婉:“蒙大人錯愛,宛娘感激不已,只是心中早已立誓,願孤燈索影,了此殘生,不敢再盼真情。”
這是一個,意料之中的回答,可當它真的來了,卻是如此的難以承受,崔雲姬皺眉,又緩緩的鬆開,她勉強的笑了笑,甚至不敢再看宛娘。低垂下眼眸,看著素色的坐榻,心痛起先是輕微的,如水波般暈開,直到每個角落,那股密密麻麻的痛意像被喚醒了一般,倏然間強烈起來。
崔雲姬握緊了攏在袖下的手,她仍舊努力保持著風度,仍舊溫柔地對待她心愛的,卻拒絕了她的女子:“你何不再想想?往後歲月還很漫長,孤燈索影未免太自苦了,宛娘,這樣說興許很冒昧,但仍請你相信,我不是最好的,還是個女子,但我能保證必定護得住你平安,必定一如既往地對你好,必定矢志不渝,一心一意。你是否再考慮考慮。”
京師四方則,王化之根本。曾有人言,京兆尹是全天下的官中最難做的一個,“如何尹京者,遷次不逡巡。請君屈指數,十年十五人。”這首詩,說的便是京兆難為,十年間換了十五人。
崔雲姬繼任來便戰戰兢兢,唯恐行錯,她是朝中數得上的年輕人,是可預見將來輝煌的,萬不能在京兆一職上跌跤。
大半月未來衙署,公事堆疊如山。
崔雲姬心下哀嘆,坐下老老實實地處理起來。
早出晚歸五日,終是將欠下的事物都理清了。
歸家,又有管家遞上家中父親的來信。信中語氣極為關切,問她下獄一事,先前驚聞,他去信祖父故舊,欲組織營救,不想隔不到一日,又聞說她已釋放了,探問究竟因何?可有吃苦。後面又問了句京中形勢如何,叔父在地方已有十年,資歷與名望都已攢足,倘若此時進京,是否是好時機。
父親乃當世鴻儒,並未出仕,而是在家教導族中子弟。江南與京師隔得遠,消息便有延時,事情已過了近一月,方有一次書信往返。
先隱晦說了此番遭受無妄之災,誤會而已,陛下那裡,已有說法,請父親勿憂。而後細細分析了京中當下的詭譎形勢,聯合叔父端方的人品,又回信,此時並非入京的好時機,錦衣衛肆虐,易捲入是非,不如等過幾月,屆時興許有好缺,再謀入京不遲。
寫完,裝入信袋,封口,派家僕送回江南去。
等叔父入京,朝堂上事便有個可商量的人,倒可稍解壓力。
崔雲姬擱下筆墨,緩緩舒了口氣,看了眼窗外蒼穹,完滿的一輪明月懸在樹梢。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不知怎麼,就想到這麼一句。
似乎有近一旬未見宛娘了。原先一直不見,倒沒什麼,可一旦見過,便如魂牽夢繞般的扯動她的心神。
那就……去看看?崔雲姬將落到臉側的一縷發撥到耳後,喚了婢女來。
“取一盞風燈來。”崔雲姬吩咐道。
婢女轉身出去,回來時,手中提了一盞風燈:“這麼晚了,小姐是要去哪裡?”
“到宛娘那裡坐坐。”崔雲姬接了過來,笑道:“我自己去就好,你去歇了吧。”
都是在家中,婢女也沒什麼不放心的,便笑著答應了。
崔雲姬披上一領斗篷,提了風燈,便朝宛娘那裡去。
這座府邸乃是祖產,當年祖父在京為官時所置,占地頗廣,景致亦是精心整頓,兼之人老難免思想,祖父在晚年,又在府中修了江南風景的庭園,故而,每當月影朦朧,這座極具江南風情的庭園便如攏上一層薄薄的輕紗水霧,婉約深秀。
像某個溫婉的女子。
崔雲姬每見宛娘,總想起水鄉的烏篷船、青竹傘,還有那濛濛煙雨。江南獨有的溫婉柔情都深深體現在宛娘身上。
說起來,她們都是江南人士,那一幅幅山水樓台的景象是崔雲姬幼年時最熟悉的美景。長大離鄉,遠離了柔情與溫婉,卻並未忘卻,而是默默藏在心中。
這是每一個背井離鄉的士子都不可避免的經歷,思鄉之情,難免會在平日所見所聞中突然觸動心腸。
而宛娘,總讓她覺得親切。
走到小院外,門扉緊閉,透過矮牆望進去,窗內人影依稀。
一陣風吹過,風燈中的燈火晃了晃。
崔雲姬走上前叩門。
不多時,便從裡面傳出一陣輕微的步履聲,接著便是一聲女子清婉的問話:“何人?”
崔雲姬彎了彎唇,回道:“是我。”
門從內打開,宛娘站在門後,一襲淡青的斗篷,看到她時,側開身,目光柔和:“請快進來。”
崔雲姬跨過門檻進去,宛娘在她身後合上了門。
二人走入房間,宛娘道了聲失陪,便走入寢室,不多久,她換了身琉璃白的齊胸襦裙出來,可見適才是已睡下了。
崔雲姬不由慚愧,她這麼不管不顧地就過來了,倒給人添了麻煩。
“怎麼突然來了?”宛娘的聲音細細柔柔的,她望著崔雲姬,眼中始終是柔和的光芒。
崔雲姬歉然道:“只是想起有些日子沒見你了,便過來看看,不想擾了你安置。”
在她對面坐榻上坐下,宛娘語帶安慰道:“不要緊,我終日無事,並不睏乏,大人來坐坐,也好。”
如此善解人意,崔雲姬釋然地笑了笑,道:“過些日子,我叔父一家興許要入京,叔父家的小表妹,也是個溫良嫻淑的女子,到時你可常與她玩,就不會覺得無聊了。”
宛娘並沒有如崔雲姬預料的那般產生興趣,她只是微微笑了一下,而後,關心地問道:“令叔父入京,我在這裡,是否會添麻煩?”
住了這麼久,宛娘也知道這裡是崔氏祖產了,京都居,大不易,崔雲姬住在這裡,崔叔父進京來,自然也要同妻眷兒女入住。
她面上帶了點憂慮,崔雲姬搖了搖頭,溫和道:“府里夠居住了,你在這裡,就如家人,哪有家人會給家人帶來不便的道理?”
宛娘不想她會說出這番話,不禁怔了怔。
“宛娘,我當你是家人,你儘管就把這裡當家來待,不要拘束,有什麼說什麼,想做什麼也儘管去做,差遣僕婢也無需顧慮,就把這裡當作家。”崔雲姬帶笑道,言語卻是真誠無比。
這番話說的,稱得上掏心掏肺了。一個人願意把自己的家同她分享,是將她當做自己人了。宛娘很感激,腦海中浮現的卻是一段早已塵封的記憶。
曾經還有一個人對她說過相同的話。
“你不是來做客的,這就是你的家,有什麼要取用,要差遣,都不要遲疑。宛娘,我會一直待你好的,你就放心吧。”
心扉突然間被觸動,那種酸澀的感覺倏然間布滿全身,讓她的雙眼都濕了。
她沒有做到一直待她好。但她卻用命來換她後半生的安穩。
到了現在,宛娘已分不清,她對林潭是愛是恨,然而每次想起她,都痛徹心扉,她就像她心上的一條傷疤,看起來痊癒了,忘卻了,可不知什麼時候,又復發了,疼痛了。
崔雲姬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一番話竟將宛娘說得哭了起來。她並沒有哭出聲,只是眼淚猝不及防的流下,察覺到自己失態,宛娘笑了笑,想要說什麼,喉嚨卻梗得發緊,說不出話來。
宛娘常會對她笑,無一例外都是溫婉暖暖的,可這次,苦澀與勉強讓人看得心酸。
崔雲姬不知所措,眼看著宛娘努力的抑制自己,而眼淚卻毫不聽話,她直起身,輕輕將宛娘攬到懷裡。
低低的抽泣,壓抑得讓人心疼,肩上的衣衫很快就濕了。崔雲姬抬手,又放下,猶豫終是抵不過心疼,她將掌心謹慎地貼上了宛娘的後背,頓了頓,輕輕地拍她的背,溫柔地哄道:“沒事的,一切都過去了,一切都會過去。”
那哭聲愈加壓抑,越加悲切。
這兩年多來,她一人居住在這方小小的院中,有多少次,也是這般無望的哀泣?只是那些時候,她只有一個人,任她如何傷心悲痛,都無人安慰,無人心疼。
懷裡的人是那樣清瘦柔弱,她總是溫柔的笑容下藏了多大的苦楚傷痛。崔雲姬微微仰起頭,她的眼角也變得酸澀起來。
☆、第九十章
有些感情是不能預料的,有些感情是情不自禁的。
在崔雲姬反應過來之前,身體的本能已拋棄了她的理智,追隨了她的心。她攬著宛娘,聽著她壓抑的低泣,心痛難遏。那微微顫抖的肩,那輕輕抽泣的哭聲,都化作刀,割破了她的心防,讓她心疼,讓她控制不住自己。
她低下頭,親吻宛娘的發頂,淡淡的發香縈繞在她的鼻息,發質柔軟,雙唇觸碰上去,就像輕軟的雲,哭聲仍在繼續。崔雲姬攬住宛娘的肩,往下親吻她的眼,吮去她的淚。
宛娘的身體僵住了,她不敢置信地睜開了眼。
崔雲姬抬手,遮住她的雙眸,吻往下,落到她的唇上。
她知道,宛娘的經歷坎坷,她是犯官之後,從小就被充沒為奴,因嬌媚絕世的容貌被賣入青樓,她曾是秦淮河上出名的jì子,在開苞前被林潭十萬兩白銀買下,後來,又做了閔世傑數年侍妾,閔世傑說得再好聽,也改變不了他染指了她。林潭、閔世傑,兩個男人,也許還有更多?
可那有什麼關係?只要宛娘願意接納她,這些不會成為她們的阻礙。她心疼她的身不由己,心疼她命途多艱,心疼她連痛哭都不敢放聲。
那些生命中不公正的對待給她留下的傷痕,她願以自己後半世的溫柔相待去撫平。
唇下的雙唇如此柔軟甜美,崔雲姬忍不住吮吸。宛娘終於從巨大的震驚中回過神來,她推開崔雲姬,赤紅的眼中是羞憤,是痛苦,是無地自容。
崔雲姬苦笑,她看著宛娘,聲線喑啞:“對不起,冒犯你了。我非有意,情難自已。”不管怎麼說,她都是冒犯了她,這行為,很是可恥。崔雲姬極力將語氣放到低緩溫柔,欲安撫宛娘:“你可否將這裡視作你的家,將我視作家人,不論何時何地何事,你盡可將我作為依靠……”
她儘量說的委婉,但意思是已很明了了。
宛娘剔透如琉璃地雙眸中漸漸染上不敢置信,她艱難地開口:“大人……我……”她在想,要如何拒絕方能不那麼使人喪失顏面。
頓了頓,宛娘垂下眼眸:“並非大人不好,是我配不上,我願是……”
“我知道,”崔雲姬語氣溫和的打斷她,“你的過往我都知道,你本是jì子,後被林潭贖下,成了他的人,之後因閔世傑無意中見到你,驚為天人,多方逼迫之下,林潭走投無路,將你送給了他……”她知道的清清楚楚,兩年前將宛娘接到家中後,她便使人去調查了。
聽她以如此自然且溫柔的說出這些不堪的過往,宛娘臉頰通紅,但她仍是糾正道:“你說錯了,林潭不曾擁有過我。對我驚為天人的是林潭,她視為我天人,珍惜愛護,卻唯獨不曾索取,而閔世傑,不過欲、望罷了。”林潭脾氣不好,總是與她爭吵,說的話狠,但她真的,從來不曾動過她一根指頭。
宛娘的情緒隨著她的話平靜下來,她微笑,笑意仍舊溫婉:“蒙大人錯愛,宛娘感激不已,只是心中早已立誓,願孤燈索影,了此殘生,不敢再盼真情。”
這是一個,意料之中的回答,可當它真的來了,卻是如此的難以承受,崔雲姬皺眉,又緩緩的鬆開,她勉強的笑了笑,甚至不敢再看宛娘。低垂下眼眸,看著素色的坐榻,心痛起先是輕微的,如水波般暈開,直到每個角落,那股密密麻麻的痛意像被喚醒了一般,倏然間強烈起來。
崔雲姬握緊了攏在袖下的手,她仍舊努力保持著風度,仍舊溫柔地對待她心愛的,卻拒絕了她的女子:“你何不再想想?往後歲月還很漫長,孤燈索影未免太自苦了,宛娘,這樣說興許很冒昧,但仍請你相信,我不是最好的,還是個女子,但我能保證必定護得住你平安,必定一如既往地對你好,必定矢志不渝,一心一意。你是否再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