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頁
又過了好一會兒,堪薩斯市的警察們才趕到,而他們來晚的原因,是去抓捕那四名歹徒了。
接下來,堪薩斯警察向所有人宣布他們已經解決了這起案件,而真相令人感到啼笑皆非——原來,這四人是當地一個基督教福音派組織的成員,其中一人還是未成年,他們持槍闖入電影院,並且恐嚇觀眾的原因是要抵制《米爾克》的上映。四人並不是真的歹徒,拿的手槍也是通過eBay購買的假槍,他們本來的計劃是至少闖入五家電影院,製造出一起大新聞,讓堪薩斯的所有人都不敢進電影院看「基佬電影」,但是沒想到第一次的行動就遇上了隨身攜帶真槍的影迷,四人只能落荒而逃,原先的抵制計劃自然是夭折了,人最後也被警方捉住了。
最後堪薩斯電影院也出來收尾了,電影院經理表示他們會為所有人補償電影院,並且告知他們可以免費觀看下一場次的《米爾克》,多數觀眾經過驚嚇,都表示了拒絕,心有餘悸的回家了,不過也有少數觀眾接受了影院的安排,這其中就包括那名英雄般的老年男性。
美國媒體對新聞的敏感度一向是一流的,更何況這種持槍闖入電影院的突發事件,牽扯到了時下話題度最高的電影,以及同性戀和未成年,完全具備了成為熱點頭條的資格!
從堪薩斯本地媒體開始,到CNN、ABC、NBC、FOX等電視台的新聞節目,再到《紐約時報》等紙質媒體,四名持槍青年闖入電影院事件,迅速成為了全美最熱的新聞,並且引發了多角度多層次的深入討論。
比如說,還有媒體質疑起了那名英勇路人,什麼樣的觀眾,會帶著獵槍去看電影?這合乎法律嗎?而堪薩斯警方為什麼又對此視而不見?
對此,亞瑟·布蘭德利有自己的解釋——是的,他就是那位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拯救眾人的老年男性,威廉也是在看到新聞之後,才發現自己的爺爺成了全美名人。
「我也不是每天外出都帶槍的,只是那天上午我剛好去打了獵。」亞瑟·布蘭德利解釋說:「現在我的後車廂里,還有幾隻野鴨和鷸鳥呢。」
「明天我的律師會飛堪薩斯,他會聯繫地方檢察官和警察局,看看是否能避免起訴。」威廉現在擔心亞瑟·布蘭德利會因為在公共場所攜帶槍枝而遭到起訴。
「不用,我有警察局頒發的隱匿武器許可證,檢察官是不會找我麻煩的。」
美國各個州對於槍枝管理的嚴格程度不一,但幾乎每個州都履行著《隱匿武器法》,允許一些通過背景調查並且接受過訓練的人,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夠隱蔽持有槍械。
既然亞瑟有狩獵許可證和隱匿武器許可證,那麼威廉就不是太擔心了,但對於這件事,他還是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後怕,如果那四個人持有的槍是真槍呢?他無法想像亞瑟是否還能這麼幸運的安然無恙。
但是亞瑟·布蘭德利完全不後悔:「有人想給你的電影搗亂?那他們得先問過我。」
……
出埃及記如今是非常、非常、非常的討厭《米爾克》——是的,不久前上了全美頭條的堪薩斯四青年正好是出埃及記的成員,而且好巧不巧的,被媒體報導了出來。
如果闖入堪薩斯電影院的那四個人拿的是真槍,並且製造了慘案,那麼整件事就是一齣悲劇,但現實是四個青年妄圖用一把假槍將《米爾克》趕出院線市場,結果遭遇一名老年人反殺,這就成了堪比電影情節的黑色幽默,娛樂了全美及全球人民。
北美最大的反同組織出埃及記,因為這四個蠢貨,也幾乎成為了笑話。
組織成員當然是不肯承認自己的愚蠢的,於是他們加倍的仇恨《米爾克》,除了更加積極的籌劃抵制活動外,這部電影在組織內部也成為了一部禁片,所有人都不准觀看它,更不允許討論,哪怕是抱著批判的態度也不行。
這就使得出埃及記的主席艾倫·錢伯斯需要自己開車到另外一個城市,並且戴上帽子眼鏡,做了層層偽裝後才敢進電影院買一張《米爾克》的票。
他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對,但對這部電影的好奇和渴望無時無刻不在纏繞著他,直到他走進電影院才有所緩解。
『看一部電影並不能改變什麼,我只是來了解我的敵人們的。』艾倫·錢伯斯在等待電影開場時自我安慰地想,『我絕不會背叛上帝。』
艾倫·錢伯斯一開始的打算,是抱著審視的目光來看這部電影,儘量不讓它影響到自己的,但是,讓他沒有料到的是,電影從一開始就走進了他的心裡。
哈維·米爾克藏在柜子里的前半生,和他後來敢於挑戰當時社會規則的轉變,讓艾倫·錢伯斯想到了一個人,出埃及記最初的創始人,同時也是最大叛徒的麥可·伯西。
出埃及記的第一任主席麥可·伯西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的那代人,當他還是個孩子時,就對異性不敢感興趣,同時也知道那是一件罪惡的事。在那個年代,同性戀通常被診斷成性倒錯,送進精神病院強制治療,伯西不想做遭遇那樣的結局,他想找個辦法拯救和自己一樣的人,於是他和幾個朋友在洛杉磯一所教堂的地下室里創辦了出埃及記。
這個名字出自《舊約》,講述了上帝救贖子民的故事,組織的成員們也堅信通過虔誠的信仰,上帝能將他們從同性戀的痛苦中拯救出來。
接下來,堪薩斯警察向所有人宣布他們已經解決了這起案件,而真相令人感到啼笑皆非——原來,這四人是當地一個基督教福音派組織的成員,其中一人還是未成年,他們持槍闖入電影院,並且恐嚇觀眾的原因是要抵制《米爾克》的上映。四人並不是真的歹徒,拿的手槍也是通過eBay購買的假槍,他們本來的計劃是至少闖入五家電影院,製造出一起大新聞,讓堪薩斯的所有人都不敢進電影院看「基佬電影」,但是沒想到第一次的行動就遇上了隨身攜帶真槍的影迷,四人只能落荒而逃,原先的抵制計劃自然是夭折了,人最後也被警方捉住了。
最後堪薩斯電影院也出來收尾了,電影院經理表示他們會為所有人補償電影院,並且告知他們可以免費觀看下一場次的《米爾克》,多數觀眾經過驚嚇,都表示了拒絕,心有餘悸的回家了,不過也有少數觀眾接受了影院的安排,這其中就包括那名英雄般的老年男性。
美國媒體對新聞的敏感度一向是一流的,更何況這種持槍闖入電影院的突發事件,牽扯到了時下話題度最高的電影,以及同性戀和未成年,完全具備了成為熱點頭條的資格!
從堪薩斯本地媒體開始,到CNN、ABC、NBC、FOX等電視台的新聞節目,再到《紐約時報》等紙質媒體,四名持槍青年闖入電影院事件,迅速成為了全美最熱的新聞,並且引發了多角度多層次的深入討論。
比如說,還有媒體質疑起了那名英勇路人,什麼樣的觀眾,會帶著獵槍去看電影?這合乎法律嗎?而堪薩斯警方為什麼又對此視而不見?
對此,亞瑟·布蘭德利有自己的解釋——是的,他就是那位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拯救眾人的老年男性,威廉也是在看到新聞之後,才發現自己的爺爺成了全美名人。
「我也不是每天外出都帶槍的,只是那天上午我剛好去打了獵。」亞瑟·布蘭德利解釋說:「現在我的後車廂里,還有幾隻野鴨和鷸鳥呢。」
「明天我的律師會飛堪薩斯,他會聯繫地方檢察官和警察局,看看是否能避免起訴。」威廉現在擔心亞瑟·布蘭德利會因為在公共場所攜帶槍枝而遭到起訴。
「不用,我有警察局頒發的隱匿武器許可證,檢察官是不會找我麻煩的。」
美國各個州對於槍枝管理的嚴格程度不一,但幾乎每個州都履行著《隱匿武器法》,允許一些通過背景調查並且接受過訓練的人,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夠隱蔽持有槍械。
既然亞瑟有狩獵許可證和隱匿武器許可證,那麼威廉就不是太擔心了,但對於這件事,他還是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後怕,如果那四個人持有的槍是真槍呢?他無法想像亞瑟是否還能這麼幸運的安然無恙。
但是亞瑟·布蘭德利完全不後悔:「有人想給你的電影搗亂?那他們得先問過我。」
……
出埃及記如今是非常、非常、非常的討厭《米爾克》——是的,不久前上了全美頭條的堪薩斯四青年正好是出埃及記的成員,而且好巧不巧的,被媒體報導了出來。
如果闖入堪薩斯電影院的那四個人拿的是真槍,並且製造了慘案,那麼整件事就是一齣悲劇,但現實是四個青年妄圖用一把假槍將《米爾克》趕出院線市場,結果遭遇一名老年人反殺,這就成了堪比電影情節的黑色幽默,娛樂了全美及全球人民。
北美最大的反同組織出埃及記,因為這四個蠢貨,也幾乎成為了笑話。
組織成員當然是不肯承認自己的愚蠢的,於是他們加倍的仇恨《米爾克》,除了更加積極的籌劃抵制活動外,這部電影在組織內部也成為了一部禁片,所有人都不准觀看它,更不允許討論,哪怕是抱著批判的態度也不行。
這就使得出埃及記的主席艾倫·錢伯斯需要自己開車到另外一個城市,並且戴上帽子眼鏡,做了層層偽裝後才敢進電影院買一張《米爾克》的票。
他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對,但對這部電影的好奇和渴望無時無刻不在纏繞著他,直到他走進電影院才有所緩解。
『看一部電影並不能改變什麼,我只是來了解我的敵人們的。』艾倫·錢伯斯在等待電影開場時自我安慰地想,『我絕不會背叛上帝。』
艾倫·錢伯斯一開始的打算,是抱著審視的目光來看這部電影,儘量不讓它影響到自己的,但是,讓他沒有料到的是,電影從一開始就走進了他的心裡。
哈維·米爾克藏在柜子里的前半生,和他後來敢於挑戰當時社會規則的轉變,讓艾倫·錢伯斯想到了一個人,出埃及記最初的創始人,同時也是最大叛徒的麥可·伯西。
出埃及記的第一任主席麥可·伯西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的那代人,當他還是個孩子時,就對異性不敢感興趣,同時也知道那是一件罪惡的事。在那個年代,同性戀通常被診斷成性倒錯,送進精神病院強制治療,伯西不想做遭遇那樣的結局,他想找個辦法拯救和自己一樣的人,於是他和幾個朋友在洛杉磯一所教堂的地下室里創辦了出埃及記。
這個名字出自《舊約》,講述了上帝救贖子民的故事,組織的成員們也堅信通過虔誠的信仰,上帝能將他們從同性戀的痛苦中拯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