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庭的軍隊現在一部分在莫毗多的率領下追擊瓦罕可汗,其他分布在各個駐地,以防北戎人偷襲,堵截北戎逃兵。

  中軍主力則隨蘇丹古返回聖城,無論發生什麼,中軍近衛不能離開聖城太久,否則會被敵人趁虛而入,撒姆谷一役曇摩羅伽幾乎派出了所有近衛軍精銳,其實冒了很大的風險,假如世家貴族發現端倪,或是瓦罕可汗拖住了所有近衛軍,朝中很可能生變。

  要不是因為曇摩羅伽是佛子,曾幾次打敗瓦罕可汗,民間各種傳說甚囂塵上,當初他的決策不會那麼容易地得到軍中將領的支持。

  所以,大戰過後,他必須儘快撤回軍隊,出關穩定人心,處理朝政。

  這種緊要關頭,瑤英不便向王庭借兵,以後西軍的事務要由她親自料理,她早就該離開了。

  回來,是因為擔心海都阿陵攻破聖城,還因為想親眼確認他安全。

  聖城有驚無險,他很安全。

  瑤英一提馬韁,「走吧。」

  親兵不再相勸,簇擁著瑤英直奔沙城而去。

  馬不停蹄地出了城,連趕了幾個時辰的路,眼看天色黑沉,幾人在驛舍休息,正在井邊打水,門外馬蹄踏響,一騎快馬追了上來,不等馬停穩,馬上騎士滾下馬鞍,疾步上前,單膝跪在瑤英腳下。

  「總算追上公主了!」

  瑤英認出騎士是王寺近衛中的一人,名叫巴伊,霍然起身,詫異地問:「可是佛子出了什麼事?」

  巴伊搖搖頭,抱拳道:「王命末將前來為公主送藥,護送公主去沙城。公主走的時候留了口信,不過沒說走哪條路,末將問了守城的兵丁才打聽到公主走這條驛路。」

  瑤英一怔。

  巴伊從袖中掏出藥方和一枚瓷瓶,道:「王說,公主服用醫者的藥丸期間,吃其他藥會有相剋,所以風寒發熱也得謹慎用藥,不能和平時一樣吃藥,不然會損傷身體。藥方是王親自開的,藥是寺中僧醫配的,請公主記得服用,勿要輕忽。」

  瑤英接過藥方細看,確實是曇摩羅伽的筆跡,可能是怕她要在路上經過的市鎮抓藥,藥方寫了好幾份,梵文、漢文、粟特語、波斯語的都有。

  夜風拂過,漫天繁星,庭中滿架繁茂的葡萄藤,親兵圍坐在火爐旁烤饢餅,暗夜中一縷縷清香瀰漫。

  瑤英握著瓷瓶,想起曇摩羅伽為她擦拭濕發的樣子,莊嚴肅穆,虔誠慈悲,不像是在絞乾頭髮,更像是在進行一種嚴肅的儀式。

  以至於她腦子裡剛剛冒出的一點疑惑頃刻間消散得一乾二淨。

  他對她一直都這麼細緻關懷,沒有其他心思。

  親兵端著一碗滾熱的羊湯走到瑤英身邊,「公主,您昨天說要回城問佛子一句話,問了嗎?」

  瑤英回過神,接過羊湯,收起瓷瓶,笑了笑,「算是問過了……」

  她本來不想問,覺得沒必要,出了城以後,猶豫再三,決定還是回寺當面問他,正好般若請她回去,她就回去了。

  曇摩羅伽否決得很乾脆,語調清冷,沒有一絲異樣。

  她想多了。

  瑤英一口一口抿著鮮醇的羊湯,搖搖頭,把腦子裡紛亂的思緒一股腦按進最深處。

  現在不是想這些的時候。

  第二天,一行人繼續趕路。

  瑤英還病著,親兵想要放慢速度,她急著見李仲虔,吃了藥仍然堅持趕路,親兵知道勸了沒用,只得罷了。

  這般星夜奔馳,幾日後終於抵達沙城,瑤英翻身下馬,直奔城中驛館。

  驛館裡擠滿各國使者,她轉了一圈,找到高昌使者住的地方,「衛國公呢?」

  高昌使者茫然地回答說:「公主,衛國公不在此處。我們奉命在此接應,一直沒見到衛國公,衛國公可能還在路上。」

  瑤英心頭不由一緊,「還沒到?」

  李仲虔的信是出發的時候匆匆寫下的,信上說他會來接她,叮囑她在王庭等著,千萬別去其他地方。

  她接到信,從聖城動身,來到沙城,按腳程算,這時候他應該已經到沙城了!

  瑤英找來輿圖,皺眉看了一會兒,讓使者拿出文書、符節等物,找到沙城駐軍所在。

  兵卒帶著瑤英去軍部大堂。

  瑤英環顧一周,眉頭輕蹙,營盤裡氣氛壓抑,風聲鶴唳,士兵行色匆匆,弓弩車全都推上了城牆,威風凜然,一派厲兵秣馬的景象,守軍似乎隨時要出戰。

  王庭軍隊正在追擊北戎殘部,現在誰敢攻打王庭?

  守將「認識」畢娑的幕僚巴彥公子,但不認識女裝的瑤英,看她拿出符節,知道她是傳說中糾纏佛子的漢地公主,先輕蔑打量她幾眼,說話語氣倒還算客氣:「公主來的不是時候,最近沙城外逃亡的流民越來越多,城中可能要戒嚴,我不能派兵幫公主找人。」

  瑤英道:「不敢勞煩將軍幫我尋人,我有一事不解,想請將軍為我解惑。」

  「何事?」

  「將軍在防備哪國軍隊來襲?」

  守將遲疑了一下,瑤英身後的巴伊上前一步,正想說什麼,她朝巴伊搖了搖頭,巴伊會意,退回原位。

  陪同在旁的高昌使者道:「文昭公主乃西軍都督,我們西軍和貴國乃同盟,公主來沙城,想必將軍早就收到聖城的指令,眼下西軍正和王庭軍隊一起抵抗北戎,還請將軍據實已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