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故意漏出破綻,引誘海都阿陵去攻打聖城,也是曇摩羅伽的計策?

  聖城被圍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瓦罕可汗蒼老的臉上浮起疲憊之色,再一次強烈地感受到自己的蒼老和疲倦。

  難道族巫說的是真的,曇摩羅伽註定是他這輩子的克星?

  蘇丹古抽出了那柄長刀,「佛子無恙。」

  他身邊的騎兵跟著大吼,山谷里的王庭士兵怒吼著響應,眼神狂熱:「佛子無恙!」

  瓦罕可汗的兒子從震驚中回過神,拍馬飛奔至可汗身邊。

  「父汗,我去擋住蘇丹古!」

  瓦罕可汗苦笑著搖搖頭:「我們輸了。」

  蘇丹古身為佛子的護法,「死而復生」,從天而降,王庭大軍的士氣空前高漲,此刻,他們面對的這支軍隊所向披靡。

  ……

  大戰慘烈,峽谷幾乎被屍體堆滿,北戎親兵舉著盾牌,護送瓦罕可汗離開。

  部下一個個摔落馬背,瓦罕可汗面如死灰,數千王庭騎兵擋住他們的去路,他的兒子帶著親衛左奔右突,試圖衝出重圍。

  「沙海道!金勃守著沙海道!」

  瓦罕可汗大喊了一聲,也不知道兒子們聽不聽得見,手臂揚起,收攏殘部。

  北戎精銳騎兵很快再次集結,硬生生撕開一條小缺口,簇擁著瓦罕可汗衝出包圍圈,簡單的整頓後,向另一道出口撲去。

  谷口也有埋伏的王庭軍隊,瓦罕可汗剛剛經過營地,早有準備,下令軍士驅趕奴隸前進。

  從各個部落擄掠來的平民奴隸哭號著不敢上前,北戎騎兵衝上前,長刀無情地斬向人群,鮮血四濺,一顆顆頭顱滾落在地,奴隸們大哭著往前奔逃,爭先恐後地撲向谷口。

  守在谷口的王庭伏兵面面相覷,手中長弓繃緊了弦,箭尖對準人群,卻不敢放出箭矢。

  幾名輕騎快馬馳下山坡,正好迎上追過來的畢娑,連忙報告軍情:「末將不敢下令,要向攝政王請示放不放箭。」

  畢娑眼皮直跳。

  放箭的話,濫殺平民的罪名無疑會扣在攝政王身上,而且他會因此負疚一生,不放箭的話,放走了瓦罕可汗,他又得背負放虎歸山的罵名。

  這次作戰的目的是削弱北戎,消耗北戎主力,讓他們無力再攻打王庭,瓦罕可汗的幾個兒子已經死在峽谷,只有瓦罕可汗逃了出去,北戎必將四分五裂……

  畢娑心念電轉,「等平民通過再放箭!」

  他來替羅伽做這個決定,放走瓦罕可汗的罪責由他來背。

  然而,等他們趕到谷口時,發現已經有士兵在慌亂中射出箭矢,箭雨罩下,十幾個跑在最前面的奴隸倒下,畢娑大喊著命士兵停下放箭。

  谷口一陣騷動,北戎騎兵發現士兵停止射箭,躲在奴隸身後,一邊繼續驅趕奴隸,一邊狠辣地砍殺,用死去奴隸的軀體堵住谷口,阻擋王庭追兵。

  奴隸們手無寸鐵,毫無反抗之力。

  畢娑渾身直顫,帶著士兵指揮奴隸放慢速度,退出谷口,可奴隸早就嚇破了膽,根本不敢停下,一窩蜂地往前沖,谷口狹窄,人群互相踩踏擁擠,倒下的人再也爬不起來,幾成人間煉獄。

  哭喊聲傳遍整座山谷。

  等北戎騎兵趁亂逃出去,谷口滿地屍體堆疊。

  畢娑閉了閉眼睛,叫來親兵打掃戰場:「別讓攝政王看見……」

  話音剛落,塵土飛揚,曇摩羅伽冷峻勁瘦的身影出現在不遠處。

  畢娑長嘆一聲。

  奴隸俘虜大多北戎從各個部落擄掠來的平民,他們不該被捲入戰爭。

  曇摩羅伽環顧一圈,命一部分士兵留下解救受傷的平民,繼續追趕瓦罕可汗殘部。

  畢娑跟上他。

  曇摩羅伽輕聲道:「只有儘快結束戰爭,才能讓百姓避免任人魚肉的命運。」

  以殺止殺,是亂世之中他選擇的道。平定亂世,才能避免眼前這種慘絕人寰的景象再次發生。

  畢娑應是。

  前方的曇摩羅伽忽然晃動了一下,悶哼一聲,眉頭緊皺。

  「攝政王?」

  畢娑嚇了一跳,緊張地看著他。

  曇摩羅伽搖搖手,示意無事。

  畢娑不敢吱聲,手心卻隱隱出汗。

  曇摩羅伽眉心隱隱浮起了一道淺紅,眸色暗沉。

  ……

  撒姆谷之戰,王庭大敗北戎,俘虜北戎士兵兩萬餘人,瓦罕可汗的三個兒子命喪山谷,瓦罕可汗本人在殘部的保護下衝出山谷,逃向沙海道。北戎貴族首領倉促中四散而逃,一路狂奔,連斡魯朵都不敢回,直接逃向東邊的伊州。

  經此一役,瓦罕可汗雖然還活著,但北戎四分五裂已成定局。

  ……

  大戰後,畢娑率領士兵打掃戰場,傳令兵將一封從沙城送來的信交給他。

  「將軍,沙城守將送來的信……文昭公主不在沙城。」

  畢娑一愣,打開信。

  「公主去哪裡了?」

  看完信,他心尖直顫。

  李瑤英失去蹤跡了,沙城守將也不知道她在哪裡。

  「將軍,信是緣覺先拿到的,他不知道該不該把這個消息告訴攝政王。」

  畢娑緊攥著信,一時之間有些六神無主。

  兵荒馬亂時節,偶爾斷絕消息、失去蹤跡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李瑤英明明和沙城守軍在一起,沙城很安全,她不會無緣無故不見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