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沙州、瓜州現在失陷於北戎。一路行來,他們所見的百姓不論是胡人還是漢人,全都被迫和北戎人一樣辮髮左衽,說胡語,行胡禮。北戎貴賤分明,底層百姓如同牲畜,境遇悲慘。

  每當有北戎士兵路過,普通百姓就得避讓到路邊,恭敬行禮,不能直視。誰敢高聲說話或是抬眼看北戎士兵,全被視為不敬,輕者被當眾鞭笞,重者斷手挖眼,下場悽慘。

  李玄貞怕暴露身份,一路上遇到北戎士兵欺壓百姓,不能上前阻止,只能默默咬牙。

  有一次,他們看到北戎士兵驅趕著一隊衣衫襤褸、白髮蒼蒼、瘦骨嶙峋的老人出城,許多男男女女哭著從後面追上來,淚如雨下,嚎啕著和老人訣別,被北戎士兵趕了回去。

  老人們老淚縱橫,回頭看一眼城中親人,抹著眼淚走遠。

  城門前哭聲震天。

  李玄貞雙拳緊握,問細作:「他們這是犯了什麼罪?被趕去哪裡?」

  細作小聲回答:「北戎人崇尚武力,貴壯賤弱,每到冬季的時候,勒令各個部族六十歲以上、無力耕作狩獵的老者遷出城……免得浪費糧食。誰敢不從,必須按照規定上繳稅錢,每口五兩金,十頭羊,或是一匹馬,三石糧,二十張毛氈……」

  對普通百姓來說,氣候嚴寒的冬季,家家戶戶沒有餘糧,還得繳納繁重的賦稅討好北戎人,去哪裡湊集五兩金換回老人?

  老人也大多不想連累家人,只能被驅趕至氣候苦寒之地等死。

  城門口的一別就是生死永訣。

  從中原來的眾人聽到這裡,無不義憤填膺。

  天下竟然還有此等喪盡天良之事!

  李仲虔眼神示意親兵少安無躁,他們是來尋人的,最好別節外生枝。

  他只想救回明月奴,其他人的死活和他不相干。

  離了沙州,過五烽,穿過八百里荒無人煙的浩瀚沙漠,離伊州越來越近了。

  這日,眾人在一處被北風侵蝕得坑坑窪窪的土堆下休息,李玄貞派出幾名親兵,讓他們分頭去高昌、龜茲等地。

  李仲虔警惕地問:「為什麼派他們去高昌?」

  李玄貞以指在沙地上畫了幾條線:「這裡是伊州,這裡是高昌,焉耆,龜茲,這一帶就是絲路北道,從前王朝穩定,在各地置州縣,派兵駐守,那時商道沿途太平安穩,人煙阜盛,後來中原大亂,西域失陷,商道阻隔,如今這些地方大多臣服於北戎。」

  「北戎風俗野蠻,以鐵血手段鎮壓各個部族,縱容士兵抄掠商隊,這些小國或許因為情勢向北戎效忠,總有人還心向中原王朝,畢竟大部分王公貴族都是河西一帶的名門望族之後。」

  「既然我們要去北戎牙庭救人,不如派人去這些地方探探實情,看看能不能說動他們同我們裡應外合,以後共同抗擊北戎。」

  李仲虔點點頭,聽明白了李玄貞的打算。

  他們深入西域,孤立無援,是得先試著找幾個幫手。

  一來,以後假如被北戎人發現,可以先逃去這些地方。二來,有這些人的相助,平安回中原的可能更大。三來,自然是為天下計,為朝廷收復故土。

  李仲虔並不關心第三點,救出李瑤英後,他會立刻帶她回中原。

  「還有一個地方,我可能得親自走一趟。」

  李玄貞手指點了點最北邊的一個點。

  「這裡有一個佛國,讓北戎的勢力無法繼續深入,北戎可汗曾敗於佛國君主之手,西域各國肯定各懷心思。」

  李仲虔濃眉輕擰:「佛國?」

  李玄貞抿了抿脫皮的唇,道:「王庭崇佛,他們的君主是位高僧,大約十一年前,他率兵擊退北戎可汗,名震西域。」

  兩年前,李玄貞、李德和幕僚們商討過收復西域的可能。

  當時他們都認定,中原想要收復西域,等同於從日益壯大的北戎這頭猛虎嘴裡奪食。

  此外,西域北邊還有一座富庶的國度也不可小覷,他們的君主名聲遠播,深受百姓敬愛,一聲號令,全國上下都能追隨他奔赴戰場。

  李玄貞感嘆道:「十一年前,北戎可汗正值壯年,不可一世,所向披靡,竟大敗於佛子之手,這位君主天縱英才,若有擴張之心,勢必是一大勁敵……好在他是個得道高僧,一心守護佛國,沒有向外擴張的跡象。」

  「海都阿陵詭計多端,不知道我們能不能順利救出明月奴。我先派人沿著高昌一路打聽消息,若有必要,我親自出使佛國,向佛子表明身份,請求他施以援手,佛國和北戎矛盾重重,我若以盟約相誘,他可能會同我們結盟。」

  「到了伊州以後,假若事情有變,我們各尋出路,若能平安逃出北戎,就在佛國碰面。」

  李仲虔這些年領兵打仗,胸中自有成算,雖然對西域了解不多,但是稍加思索就能看清現在的局面,一時心計飛轉,權衡利弊,點點頭。

  李玄貞這一路上都很安分,在明月奴安全之前,他可以忍耐著暫時不殺李玄貞。

  等救出明月奴後,他再動手。

  ……

  當李仲虔幾人穿過八百里沙漠,一路往伊州行去的時候,瑤英正在往南走。

  為躲開北戎小王子一行人,他們連趕了幾天路。

  天寒地凍,冰封千里,目之所及,一片璀璨瑩白,天際處雪峰連綿,山巔雲遮霧繞,偶爾才露出一角嶙峋輪廓,綺麗壯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