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早年的盛名就是在一次次辯經大會上贏來的。

  瑤英跟著畢娑找到他們的席位,百無聊賴地環視一圈。

  畢娑低頭和她說起幾件小時候在佛寺修行的趣事,一道敏銳的目光突然掃了過來。

  瑤英心口猛地一跳,迎著那道視線看過去。

  庭院角落裡,一個身穿半袖長袍的男人懶洋洋地倚靠在佛塔旁,一邊和身邊僧人交談,一邊抬眸看她,淺金色的眸子在日光下閃耀著令人心悸的冷芒。

  是海都阿陵!

  見她認出自己,海都阿陵嘴角一勾,抬了抬下巴,線條粗獷剛毅。

  瑤英不想和他同處一室,起身離開席位。

  畢娑一臉茫然地站了起來,看她神色不大對勁,朝她剛才看的方向看去,視線和海都阿陵撞上。

  兩人對視了一會兒,海都阿陵撇了撇嘴角,收回眼神,唇邊一抹譏笑。

  畢娑臉上漲得通紅,拔步跟上瑤英,羞慚地道:「文昭公主,北戎也派了僧人過來和王辯經,不過我不知道北戎派來的使者是海都阿陵王子!」

  「公主不必害怕,這裡是王庭,他不敢亂來!」

  瑤英匆匆走出佛寺,慢慢定下心神,腳步一頓,回頭朝畢娑笑了笑:「我不想看到他,不能陪將軍觀看辯經大會了。」

  畢娑忙道:「正好我也不想看,我送公主回王宮。」

  兩人回了王宮,瑤英吩咐親兵:「這些天誰都不許再出宮,北戎人在聖城。」

  眾人知道輕重,點頭應是。

  瑤英想起海都阿陵唇邊那抹志在必得的笑容,寢食難安。

  她不會再落到他手裡,她一定要回中原。

  ……

  瑤英不知道,八千里之外的中原,也有人在想著她。

  幾個月前,長安。

  一匹快馬從裴家出發,騎手日夜兼程,連趕三天三夜的路,抵達京城,氣都來不及多喘幾口,直奔東宮。

  太監尖聲通報:「殿下,派去裴家的人回來了!」

  腳步聲驟響,身著太子禮服的男人大踏步走出裡間,鳳眼赤紅。

  第49章 大哥後悔了

  長安。

  李玄貞看完密報,面色陰沉如水。

  秦非和其他幾個部下從書房裡跟出來,看著李玄貞的背影,面面相覷,還沒來得及說什麼,李玄貞忽然不停打顫,倒在了地上。

  「殿下!」

  秦非幾步搶上前,扶起李玄貞。

  李玄貞緊緊攥著信,咳出一口血。

  眾人大驚失色,不久前北戎突襲,太子死守涼州,身負重傷,還未痊癒,吐血非同小可!

  太監嚇一跳,拔腿就跑,一疊聲催促護衛去請太醫。

  秦非扶著李玄貞回屋,不一會兒前廊傳來腳步聲,候在外院的幕僚、將兵紛紛迴避,太子妃鄭璧玉和太醫一起來了。

  鄭璧玉進了裡間,問:「殿下怎麼會吐血?是不是又練武了?」

  秦非眼眉低垂,退到屏風外,答道:「殿下剛剛看完裴家來的信。」

  床榻之上,李玄貞雙眼緊閉,面如金紙,手裡還緊緊攥著那封信。

  鄭璧玉坐在榻前,掰開他的手指,匆匆看完信,心中一時百感交集,輕輕地嘆口氣。

  文昭公主已然香消玉殞,查清楚了她的身世,又有什麼用?

  那個千嬌百媚、讓京中五陵少年郎魂牽夢縈的七公主,再也不會回來了。

  太醫看了看李玄貞身上的舊傷,重新為他上藥,開了新的藥方,叮囑道:「殿下舊傷未愈,須得心氣平和,莫要動氣為上。」

  鄭璧玉望著昏睡中的李玄貞緊擰的濃眉,回想這幾個月發生的事情,神情凝重。

  讓李玄貞心氣平和,只怕難啊!

  ……

  幾個月前,北戎突襲,李玄貞鎮守涼州,率領邊關將士血戰數日,等到援兵馳援。

  消息傳回長安,滿朝震驚,不等李德下旨增兵,西北的金城、蕭關、鄯州,東北的夏州、晉州,南方的江州、舒州,和西蜀毗鄰的閬州同時燃起烽火,數日之間,幾大哨關同北戎、南楚、西蜀血戰數場,死傷無數。

  舉國震動。

  聽說北戎騎兵南下、南楚趁機襲擾,長安富豪人家聞風喪膽,紛紛收拾金銀細軟南逃,朝中大臣也嚇得六神無主,大臣力勸李德遷都。

  就在人心惶惶之際,李玄貞一封檄文送抵長安,猛烈抨擊那些想要棄城而逃的鼠輩,言若此時遷都,民心浮動,大魏將淪為萬世笑柄,日後當如何一統天下?

  這時金城、晉州等地的八百里加急戰報送回長安,各地哨卡雖然倉促應戰,失了幾座城池,但將士英勇,很快重整旗鼓,退回守關後依靠易守難攻的地形拒守不出,和敵軍形成對峙之勢,而且好幾地提前收到警告,及時發出了求救信,附近守軍趕到救援,同守軍裡應外合,蕩平突襲的敵軍,只等朝廷繼續發兵發糧,他們可以一舉奪回哨卡。

  緊接著,金城文吏杜思南日夜奔襲前往江州,憑著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成功逼退南楚大將,南楚、西蜀一夜間同時退兵,沒幾天,傳來了南楚朝廷震盪、易儲的消息,西蜀孟家則向大魏遞交國書,言稱一切都是誤會,他們並沒有攻打大魏的意思。

  李德力排眾議,怒斥建議遷都的大臣禍國殃民,發兵增援涼州、金城等地,任命裴都督為行軍大總管,奪回丟失的城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