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頁
阿俏雙眼直勾勾地盯著那隻叫花雞,呆了片刻,忽然喜道:「我知道了!」
她已經全想通了。
她說完這話,轉身就走。沈謙見狀趕緊跟上去。店裡的夥計見了大失所望:「不留下來嘗一嘗本店特色麼?好不容易才烤出來一隻的……」
沈謙一回頭,伸手給那夥計拋了一枚銀元,笑道:「謝謝你的主意!下次一定來貴店品嘗。」
兩人一起走出店面,沈謙從後面趕上,問阿俏:「你……難道打算當著那些洋人的面烤叫花雞麼?」
叫花雞的做法簡單,整雞洗剝乾淨之後用荷葉包起,外面裹上一層黃泥,擱在烤爐里烤上半天,也就熟了,出爐時雞肉酥爛,味道鮮美——關鍵是做法極其簡單,所以才會叫做「叫花雞」。
然而阿俏卻搖搖頭,她面帶喜色,望著沈謙,笑著說:「不,直接照搬『叫花雞』的做法肯定不成。也很難將這一整隻雞放在洋人面前慢慢烤熟,將大家耐心都耗沒了。不過這『叫花雞』真的給了我一個主意。」
她沖沈謙狡黠一笑,說:「我打算讓那些洋人毫無知覺地看著美味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烹飪。」她想想自己也覺得很好笑,「等到發現的時候,嚇他們一大跳。」
洋人們給阿俏的三道難題出完,限定了兩天讓阿俏準備,第三天即在錦江飯店重見,算是第四場「擂台」比試。
出乎人意料的是,有不少洋人聽說了阿俏新婚的消息。雖說雙方是打著擂台的「對手」,可還是有不少人向阿俏表達了誠摯的祝賀,並一起送了她一大捧鮮花。錦江飯店的大廳里氣氛融洽,倒也沒有多少激烈比賽時那種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
只要青山始終對阿俏表達了不屑的態度,甚至青山夫人蹬著木屐,一溜小跑地過來恭賀阿俏新婚,回去的時候還遭到青山一連串的白眼。
阿俏只做視而不見,心想,待會兒比試的時候再狠狠打你的臉吧!
在她看來,三道難題,第一道的出題人顯然是抱有善意;第三道則出的真是一道費思量的難題;只有那第二道,顯得出題人故意刁難,而且小家子氣。
因為這三道難題中的第一道對材料提出了限制,所以阿俏使用了距離大廳旁邊最近的廚房,使用之前,由德大西菜社的廚子過來檢查。
這位西菜廚子是個頭髮花白的洋人廚子,看上去六七十歲的年紀,終日面帶笑容,待阿俏也十分友善。他進來之後,將阿俏事先準備下的材料一一檢查過,見到阿俏備下了厚實的肥豬肉,上好的金華火腿,以及大約三年的老母雞,便咧嘴沖阿俏笑了笑。
阿俏也回報以笑容,並且順手指了指爐灶邊放著的一叢新鮮採下的油菜花兒,眼帶詢問,似乎是在問他,這樣的材料可以不可以用。
那洋人廚子看了覺得很新鮮,掐了淺淺一枝下來,將油菜花湊到鼻端聞了聞,然後又用手拈了拈,似乎聞到了菜籽油的清新香氣,登時伸出大拇指,沖阿俏點了點頭,然後嘰里咕嚕地說了一大串,似乎是在鼓勵阿俏,最後他拍拍阿俏的肩,轉身出去了。
這位「德大」的廚子,給阿俏出的第一道題目是,「炒菜不用油」,所以阿俏確實沒有帶炒菜用的油進來,但是她帶了能「出油」的材料:肥豬肉和老母雞肚子裡的雞油可以熬豬油雞油出來,金華火腿加熱之後可以與時蔬同炒,不再需要其他油脂。而阿俏從城外路邊隨手摘的一大捧油菜花更絕。這些油菜花不少已經結籽,只要放在鍋里翻一翻,就有香噴噴的菜籽油留在鍋底。
阿俏相信那位「德大」的廚子一定也是知道用這些天然材料能夠提取烹飪時需要的油脂——比如她在「德大」嘗到過用正宗法式方法做出來的油封鴨腿,那道菜用的是鴨油;她也嘗過在熱乎乎的「豬油渣」上灑上白糖做成的「奇葩」零食,那更顯然是了煉豬油之後的副產物做成的。
由此基本上可以判斷,「德大西菜社」,給她出的,乃是一道送分題。
只是送分題阿俏也不敢馬虎,馬上動手開始準備,該煉油煉油,該備料備料。因為這道難題要求的是炒菜,她備下的所有菜式幾乎都是爆炒的菜式,而且嚴格遵循「葷菜用素油,素菜用葷油」的原則,對於部分「可葷可素」的材料,她最終還是選了用葷油,畢竟嘗起來香一點。
不多時,芫荽牛肉絲、核桃山雞片、爆雙菇、瓜姜蝦球……接連出鍋。這些都是炒菜,材料都備好之後入鍋爆炒調味就能出鍋的,一時流水價地從大廚房送出來,熱騰騰地送到席上。洋人大多覺得驚訝,這個年輕的中國女子,怎麼能動作這麼快,一口氣做出這麼多道炒菜出來的。
阿俏在廚房裡忙碌的同時,沈謙一直在廚房附近。他早先應承過阿俏,往後的比試,他要全程陪在場。
偶爾會有人過來,送點兒消息向「小爺叔」請示,沈謙則會稍稍思考,便做出決斷,轉頭吩咐下去,自有人替他去執行。
終於阿俏做完了最後一道炒菜,從女侍應生那裡接過了熱毛巾,將頭髮手臉都擦過一遍,稍許去除一些油煙氣,這才走到大廳一角,亭亭玉立地候著,等待眾人對她這些炒菜的評價。
俗話說,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且先不論那些洋人,參加比試的中方名廚,見到這些炒菜的火候、成色、裝盤、調味,便知阿俏的功力,並不比他們這些在酒樓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傢伙們差多少。他們原本只是因為阿俏偶爾贏了一回刀功,便乾脆將阿俏推出去抵擋洋人的難題,心中未必對阿俏存了多少尊敬。
她已經全想通了。
她說完這話,轉身就走。沈謙見狀趕緊跟上去。店裡的夥計見了大失所望:「不留下來嘗一嘗本店特色麼?好不容易才烤出來一隻的……」
沈謙一回頭,伸手給那夥計拋了一枚銀元,笑道:「謝謝你的主意!下次一定來貴店品嘗。」
兩人一起走出店面,沈謙從後面趕上,問阿俏:「你……難道打算當著那些洋人的面烤叫花雞麼?」
叫花雞的做法簡單,整雞洗剝乾淨之後用荷葉包起,外面裹上一層黃泥,擱在烤爐里烤上半天,也就熟了,出爐時雞肉酥爛,味道鮮美——關鍵是做法極其簡單,所以才會叫做「叫花雞」。
然而阿俏卻搖搖頭,她面帶喜色,望著沈謙,笑著說:「不,直接照搬『叫花雞』的做法肯定不成。也很難將這一整隻雞放在洋人面前慢慢烤熟,將大家耐心都耗沒了。不過這『叫花雞』真的給了我一個主意。」
她沖沈謙狡黠一笑,說:「我打算讓那些洋人毫無知覺地看著美味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烹飪。」她想想自己也覺得很好笑,「等到發現的時候,嚇他們一大跳。」
洋人們給阿俏的三道難題出完,限定了兩天讓阿俏準備,第三天即在錦江飯店重見,算是第四場「擂台」比試。
出乎人意料的是,有不少洋人聽說了阿俏新婚的消息。雖說雙方是打著擂台的「對手」,可還是有不少人向阿俏表達了誠摯的祝賀,並一起送了她一大捧鮮花。錦江飯店的大廳里氣氛融洽,倒也沒有多少激烈比賽時那種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
只要青山始終對阿俏表達了不屑的態度,甚至青山夫人蹬著木屐,一溜小跑地過來恭賀阿俏新婚,回去的時候還遭到青山一連串的白眼。
阿俏只做視而不見,心想,待會兒比試的時候再狠狠打你的臉吧!
在她看來,三道難題,第一道的出題人顯然是抱有善意;第三道則出的真是一道費思量的難題;只有那第二道,顯得出題人故意刁難,而且小家子氣。
因為這三道難題中的第一道對材料提出了限制,所以阿俏使用了距離大廳旁邊最近的廚房,使用之前,由德大西菜社的廚子過來檢查。
這位西菜廚子是個頭髮花白的洋人廚子,看上去六七十歲的年紀,終日面帶笑容,待阿俏也十分友善。他進來之後,將阿俏事先準備下的材料一一檢查過,見到阿俏備下了厚實的肥豬肉,上好的金華火腿,以及大約三年的老母雞,便咧嘴沖阿俏笑了笑。
阿俏也回報以笑容,並且順手指了指爐灶邊放著的一叢新鮮採下的油菜花兒,眼帶詢問,似乎是在問他,這樣的材料可以不可以用。
那洋人廚子看了覺得很新鮮,掐了淺淺一枝下來,將油菜花湊到鼻端聞了聞,然後又用手拈了拈,似乎聞到了菜籽油的清新香氣,登時伸出大拇指,沖阿俏點了點頭,然後嘰里咕嚕地說了一大串,似乎是在鼓勵阿俏,最後他拍拍阿俏的肩,轉身出去了。
這位「德大」的廚子,給阿俏出的第一道題目是,「炒菜不用油」,所以阿俏確實沒有帶炒菜用的油進來,但是她帶了能「出油」的材料:肥豬肉和老母雞肚子裡的雞油可以熬豬油雞油出來,金華火腿加熱之後可以與時蔬同炒,不再需要其他油脂。而阿俏從城外路邊隨手摘的一大捧油菜花更絕。這些油菜花不少已經結籽,只要放在鍋里翻一翻,就有香噴噴的菜籽油留在鍋底。
阿俏相信那位「德大」的廚子一定也是知道用這些天然材料能夠提取烹飪時需要的油脂——比如她在「德大」嘗到過用正宗法式方法做出來的油封鴨腿,那道菜用的是鴨油;她也嘗過在熱乎乎的「豬油渣」上灑上白糖做成的「奇葩」零食,那更顯然是了煉豬油之後的副產物做成的。
由此基本上可以判斷,「德大西菜社」,給她出的,乃是一道送分題。
只是送分題阿俏也不敢馬虎,馬上動手開始準備,該煉油煉油,該備料備料。因為這道難題要求的是炒菜,她備下的所有菜式幾乎都是爆炒的菜式,而且嚴格遵循「葷菜用素油,素菜用葷油」的原則,對於部分「可葷可素」的材料,她最終還是選了用葷油,畢竟嘗起來香一點。
不多時,芫荽牛肉絲、核桃山雞片、爆雙菇、瓜姜蝦球……接連出鍋。這些都是炒菜,材料都備好之後入鍋爆炒調味就能出鍋的,一時流水價地從大廚房送出來,熱騰騰地送到席上。洋人大多覺得驚訝,這個年輕的中國女子,怎麼能動作這麼快,一口氣做出這麼多道炒菜出來的。
阿俏在廚房裡忙碌的同時,沈謙一直在廚房附近。他早先應承過阿俏,往後的比試,他要全程陪在場。
偶爾會有人過來,送點兒消息向「小爺叔」請示,沈謙則會稍稍思考,便做出決斷,轉頭吩咐下去,自有人替他去執行。
終於阿俏做完了最後一道炒菜,從女侍應生那裡接過了熱毛巾,將頭髮手臉都擦過一遍,稍許去除一些油煙氣,這才走到大廳一角,亭亭玉立地候著,等待眾人對她這些炒菜的評價。
俗話說,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且先不論那些洋人,參加比試的中方名廚,見到這些炒菜的火候、成色、裝盤、調味,便知阿俏的功力,並不比他們這些在酒樓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傢伙們差多少。他們原本只是因為阿俏偶爾贏了一回刀功,便乾脆將阿俏推出去抵擋洋人的難題,心中未必對阿俏存了多少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