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劉旦的奏書寫好後,就交給了上官桀,讓他幫忙傳達。上官桀很滿意,心裡勾畫著他日廢掉昭帝,再滅掉劉旦的美好藍圖,表面上卻仍然笑呵呵地應承道:“燕王放心吧,您的這封奏書寫得情真意切,昭帝不過是個十四歲的小破孩兒,肯定被您忽悠得暈頭轉向的。”
然而,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當這封奏書遞到昭帝面前時,對方竟一笑置之。第二天早上,霍光就知道了這件事,便索性連早會也不參加了,直接到掛有周公圖的那間屋子裡,躲著不出。
昭帝很奇怪,平時無比積極的霍光大人居然缺席,忙問道:“這是什麼情況?霍光缺席,那朕這朝中不是沒幾個用心工作的人了?”有官員連忙上前解釋,說霍光現在正待在畫室里生悶氣呢。
昭帝心中頓時明了,連忙讓人把他請上殿,當著眾人的面闢謠道:“霍大人不用擔心,朕知道那封奏書是妖言惑眾,您怎麼可能有謀反之心呢?況且先皇把權力交給您的時候,有很多次您都可以取而代之,但您仍然尊稱我一聲皇上;而我的哥哥劉旦本來就沒在長安,現在對長安的動靜卻比朕還了解,這其中不是有詐嗎?”他的話音剛落,大家都紛紛跪下,山呼萬歲,稱讚這個少年皇帝英明。
上官桀恨得咬牙切齒,惡狠狠地道:“文的不行,咱就來武的。不就是造反嗎,咱身為大漢的人,難道還怕動刀動槍!”之後,他們找到長公主,雙方協定,由公主出面請霍光吃飯,然後在席上趁機將其殺掉,接著廢除昭帝。
他們自以為這件事情天衣無縫,誰知在緊要關頭,長公主府上的一個官員臨時倒戈,將這件事情透露了出去。霍光和昭帝很快得知真相。最終,這場政變還沒等發生,就被強勢鎮壓。上官桀和桑弘羊被逮捕歸案,他們的家族也沒能倖免於難,而長公主和劉旦最終也自殺身亡。從這以後,霍光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西漢的中興局面也慢慢呈現。
阿龍辭典 漢昭帝
昭帝原名劉弗陵,即位後,因為陵字不好避諱,就改名劉弗。昭帝繼位時年僅8歲,在位13年,21歲時病死。昭帝的皇后是上官桀的孫女、霍光的外孫女。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事業成功固然是很多人的期許,事實是,有的時候你付出了,但不一定能獲得相等的回報。是自怨自艾,還是收拾心情繼續拼搏?顯然,稍微有點理智的人都會選擇後者。只是事到臨頭,心態的調節就不那麼容易了。既然如此,何不在努力之前,就先作好心理準備,跟自己說一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呢。
3、 二十七天的短命皇帝
公元前74年四月,年僅21歲的漢昭帝因病逝世,而他此時還沒有能傳承皇位的子嗣。大臣們都很著急:國不可一日無君,可現在老大死了,兒子也沒留下一個,就是想抱嬰兒登基,可能性也是零啊。
這時候,大臣霍光又站出來,發令道:“昭帝沒有子嗣,劉家的子嗣中難道就沒人了嗎?只要是劉家一脈的,咱們總能從中找出一兩個有賢德的,扶他上位。”眾臣見霍光都開口了,也只好應承下來,開始挑做皇帝的人選。
當時,有人提議讓漢武帝的兒子廣陵王劉胥當皇帝。霍光等人考察後,就給否決了,並說道:“現在大漢需要的是一個安邦定國的君主,廣陵王沒那才,而且他老爸武帝也不待見他。可見,他就是上了台也沒啥作為。”終於,他們找上了武帝的孫子——劉賀。劉賀的老爸曾和一樁謀反案有牽扯,劉賀繼承老爸的王位後,就一直是個偏安一隅的王侯。
這次,做皇帝這樣的好事居然落到了他的頭上。收到消息的那一刻,他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其實,這個皇孫的品行並不比廣陵王好多少,不過山高皇帝遠的,身居長安的官員們也沒法打探清楚,就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劉賀急急忙忙地打點行裝,還順便帶了兩百個官員隨行,準備給新朝廷來個大換血。這些官員中有跟他臭味相投的,但也不乏廉潔正直者。他們見自己的上司迫不及待的模樣後,就勸道:“現在昭帝剛剛去世,全國上下都還在哀悼呢,您就算再高興,也不能喜形於色啊。都是要當皇帝的人了,好歹裝裝面子不是?”
劉賀看他們一副苦口婆心的樣子,不由得心生反感,就捂著耳朵嚷道:“你們真夠嗦的,現在這大漢上下哪兒不是我的地盤,怎麼,難道我還做不了主嗎?”
之後,他命令隊伍日夜兼程,還說:“在我這兒做事,凡事都要講究效率,我先聲明,誰要敢耽誤我做皇帝,我就讓他永遠去不了長安城!”將士官員們都一一領命,拎著大包小包跟隨他趕路,很多馬匹都因此累死在路上。
阿龍記事貼
公孫當立
公元前74年,劉賀被廢後,立武帝的曾孫劉病已為帝,史稱漢宣帝。早在宣帝當皇帝之前,發生了兩件靈異事件:第一件事是,泰山上一些不“聽話”的石頭,居然不消停,在山上像動物一樣走來走去。第二件事是,皇家園林上林苑一株枯了許多年的柳樹忽然復活了。更奇怪的是,樹上的蟲兒居然在樹葉咬字,還咬成了完整的一個句子:“公孫病已當立。”於是,有人給昭帝上書說:泰山大石自起立,說明有匹夫為天子;枯柳復生,意指故廢之家公孫氏當復興——這裡的“公孫”是身份,“病已”是名字,指的都是宣帝。
然而,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當這封奏書遞到昭帝面前時,對方竟一笑置之。第二天早上,霍光就知道了這件事,便索性連早會也不參加了,直接到掛有周公圖的那間屋子裡,躲著不出。
昭帝很奇怪,平時無比積極的霍光大人居然缺席,忙問道:“這是什麼情況?霍光缺席,那朕這朝中不是沒幾個用心工作的人了?”有官員連忙上前解釋,說霍光現在正待在畫室里生悶氣呢。
昭帝心中頓時明了,連忙讓人把他請上殿,當著眾人的面闢謠道:“霍大人不用擔心,朕知道那封奏書是妖言惑眾,您怎麼可能有謀反之心呢?況且先皇把權力交給您的時候,有很多次您都可以取而代之,但您仍然尊稱我一聲皇上;而我的哥哥劉旦本來就沒在長安,現在對長安的動靜卻比朕還了解,這其中不是有詐嗎?”他的話音剛落,大家都紛紛跪下,山呼萬歲,稱讚這個少年皇帝英明。
上官桀恨得咬牙切齒,惡狠狠地道:“文的不行,咱就來武的。不就是造反嗎,咱身為大漢的人,難道還怕動刀動槍!”之後,他們找到長公主,雙方協定,由公主出面請霍光吃飯,然後在席上趁機將其殺掉,接著廢除昭帝。
他們自以為這件事情天衣無縫,誰知在緊要關頭,長公主府上的一個官員臨時倒戈,將這件事情透露了出去。霍光和昭帝很快得知真相。最終,這場政變還沒等發生,就被強勢鎮壓。上官桀和桑弘羊被逮捕歸案,他們的家族也沒能倖免於難,而長公主和劉旦最終也自殺身亡。從這以後,霍光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西漢的中興局面也慢慢呈現。
阿龍辭典 漢昭帝
昭帝原名劉弗陵,即位後,因為陵字不好避諱,就改名劉弗。昭帝繼位時年僅8歲,在位13年,21歲時病死。昭帝的皇后是上官桀的孫女、霍光的外孫女。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事業成功固然是很多人的期許,事實是,有的時候你付出了,但不一定能獲得相等的回報。是自怨自艾,還是收拾心情繼續拼搏?顯然,稍微有點理智的人都會選擇後者。只是事到臨頭,心態的調節就不那麼容易了。既然如此,何不在努力之前,就先作好心理準備,跟自己說一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呢。
3、 二十七天的短命皇帝
公元前74年四月,年僅21歲的漢昭帝因病逝世,而他此時還沒有能傳承皇位的子嗣。大臣們都很著急:國不可一日無君,可現在老大死了,兒子也沒留下一個,就是想抱嬰兒登基,可能性也是零啊。
這時候,大臣霍光又站出來,發令道:“昭帝沒有子嗣,劉家的子嗣中難道就沒人了嗎?只要是劉家一脈的,咱們總能從中找出一兩個有賢德的,扶他上位。”眾臣見霍光都開口了,也只好應承下來,開始挑做皇帝的人選。
當時,有人提議讓漢武帝的兒子廣陵王劉胥當皇帝。霍光等人考察後,就給否決了,並說道:“現在大漢需要的是一個安邦定國的君主,廣陵王沒那才,而且他老爸武帝也不待見他。可見,他就是上了台也沒啥作為。”終於,他們找上了武帝的孫子——劉賀。劉賀的老爸曾和一樁謀反案有牽扯,劉賀繼承老爸的王位後,就一直是個偏安一隅的王侯。
這次,做皇帝這樣的好事居然落到了他的頭上。收到消息的那一刻,他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其實,這個皇孫的品行並不比廣陵王好多少,不過山高皇帝遠的,身居長安的官員們也沒法打探清楚,就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劉賀急急忙忙地打點行裝,還順便帶了兩百個官員隨行,準備給新朝廷來個大換血。這些官員中有跟他臭味相投的,但也不乏廉潔正直者。他們見自己的上司迫不及待的模樣後,就勸道:“現在昭帝剛剛去世,全國上下都還在哀悼呢,您就算再高興,也不能喜形於色啊。都是要當皇帝的人了,好歹裝裝面子不是?”
劉賀看他們一副苦口婆心的樣子,不由得心生反感,就捂著耳朵嚷道:“你們真夠嗦的,現在這大漢上下哪兒不是我的地盤,怎麼,難道我還做不了主嗎?”
之後,他命令隊伍日夜兼程,還說:“在我這兒做事,凡事都要講究效率,我先聲明,誰要敢耽誤我做皇帝,我就讓他永遠去不了長安城!”將士官員們都一一領命,拎著大包小包跟隨他趕路,很多馬匹都因此累死在路上。
阿龍記事貼
公孫當立
公元前74年,劉賀被廢後,立武帝的曾孫劉病已為帝,史稱漢宣帝。早在宣帝當皇帝之前,發生了兩件靈異事件:第一件事是,泰山上一些不“聽話”的石頭,居然不消停,在山上像動物一樣走來走去。第二件事是,皇家園林上林苑一株枯了許多年的柳樹忽然復活了。更奇怪的是,樹上的蟲兒居然在樹葉咬字,還咬成了完整的一個句子:“公孫病已當立。”於是,有人給昭帝上書說:泰山大石自起立,說明有匹夫為天子;枯柳復生,意指故廢之家公孫氏當復興——這裡的“公孫”是身份,“病已”是名字,指的都是宣帝。